为筹赌资,糊涂父亲5000元“卖”儿子

2006-12-29 00:00:00郭新霞阿合买提
伴侣 2006年15期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然而,因为贫穷,好赌的父亲为了筹备赌资,竟将自己9岁的儿子以5000元的价格“出卖”给了家住河南的张燕。
  双方“卖(买)子协议”成交后,2006年3月14日13时许,张燕带上“买”来的儿子准备去内地,就在他们准备踏上乌鲁木齐开往河南的列车时,被乌鲁木齐公安处乘警支队刑警大队的侦察员抓了个正着……
  
  商讨“挣钱”方式
  
  事情还得从2004年说起。这年夏天,家住新疆喀什的李军来到乌鲁木齐市打工,由于好吃懒做,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钱没挣到,最后连基本的谋生都成了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军认识了在乌鲁木齐“工作”的河南籍女士张燕,通过进一步接触,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此后,两人便以“姐弟”相称。张燕经常带着李军到一些娱乐场所,唱歌、跳舞,消费时一掷千金,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张燕为何这样有钱?她的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她是做什么工作的?李军心里充满了疑惑。
  2005年10月底,张燕把李军带到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的一家卡拉OK厅,在这里,张燕和李军聊起了她的“挣钱”方式,那就是通过“买卖孩子”挣钱。张燕表示,只要有“货源”,关于如何出手以及转移的问题,这些都不用李军操心。
  “那不是拐卖人口吗?这样做要犯法的。我不敢……”李军说。
  “你只负责货源,其他的,我们给你搞定。”张燕说。
  通过这次交往,李军明白了张燕所谓的“工作”。
  为了让李军死心塌地地和自己一块“挣钱”,此后,张燕有意无意地带李军到各种棋牌室、夜总会以及各类娱乐场所,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以及赌博等。
  在此期间,李军从最初的不懂赌博到最后成了一个彻底的赌徒。
  2005年底,张燕眼看时机已经成熟,便准备让李军开始“工作”了。
  
   为筹赌资“出卖”儿子
  
  2005年底的一天,张燕给了李军一笔钱和一个手机,对李军说:“你回家吧,如果有合适的‘货源’,随时和我联系。”
  李军回家后,由于喜欢赌博,很快就花光了手头的钱,为此,他陷入了深深的烦恼之中。因为整天游手好闲,又不想找工作,最后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更可怕的是,他染上的赌瘾,根本没办法戒掉。加上他平时好吃懒做,周围的邻居都对他提防着,根本没有寻找“货源”的机会。
  春节过后,李军接到了张燕打来的电话,问关于“货源”的筹备情况。
  李军吱吱唔唔了半天,感到很烦。张燕倒也没有逼他,只是提醒他这事不要急,得慢慢来。恰在这时,李军9岁的大儿子强强放学回到家,对李军说:“爸爸,老师说,明天该交书本费了。”
  “没有——”李军不耐烦地说了一声,随后又去找他的“赌友”去了。
  在赌桌上,一位赌友问:“你还敢来?你拿什么赌?”
  李军摸了摸自己的口袋,里面空空的,他脸红了,但是赌瘾又犯了,便陪着笑脸说:“我先欠着,过两天还给你们。”
  “你拿什么还?前两天欠的钱你还没还呢?要不用你的老婆孩子来还?”一个赌友笑着说。
  赌友的话让李军显得特别尴尬,他满脸通红地离开了这些赌友。
  但是,这些话却让李军陷入了沉思,是啊,儿子已经9岁了,为什么不利用儿子来“挣钱”呢?
  随后,李军拿起手机,直接拨通了张燕的电话:“姐姐,我找到‘货’了……”
  
   儿子失踪全家寻找
  
  2006年3月10日12时许,李军的妻子刘秀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问强强怎么没来上学。强强没去上学?他不是早上和丈夫一块儿去的学校吗?
  刘秀赶紧拨打丈夫的手机,但是却一直没能打通。
  也许是孩子贪玩没去学校上课,也许是丈夫带着儿子去了什么地方,刘秀想。此时,刘秀做梦也不会想到,丈夫正拿着“卖”儿子的钱,在赌桌上豪赌,为了避免妻子打扰,他关掉了自己的手机。
  这一天,刘秀是在焦急中熬过去的,直到傍晚,她既没有等回来儿子,也没有等回来丈夫。
  这天晚上,刘秀不停地给丈夫打电话,但一直没有打通。随后,刘秀便给自己的父母和亲戚朋友打电话,也都没有丈夫和儿子的消息。
  第二天一大早,刘秀赶紧来到县城中心汽车站的进出站口,全神贯注地盯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她在寻找儿子——今年刚刚9岁的强强。然而,一个上午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
  傍晚时分,刘秀终于打通了丈夫的电话。“你在哪里?是不是和强强在一起,强强不见了!”刘秀在电话里哭着问丈夫。
  “你怎么搞的……连个孩子都看不住!”李军在电话里吼道。
  半个小时后,李军离开了赌场,和妻子一起来到县城车站寻找儿子。
  “我们报警吧!孩子可能被坏人拐跑了。”刘秀说。
  “再等等吧,说不定孩子晚上就回来了。”一提到报警,李军就感到心虚。
  但是,这一等,又是一天过去了,孩子还是没有回来。次日,刘秀便拉着李军到当地派出所报了警,但距离孩子丢失已经整整两天了。
  
   准备逃离终落法网
  
  3月14日,就在张燕带着“买”来的儿子强强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准备上火车时,他们的慌张表情引起了乌鲁木齐公安处乘警支队刑警大队侦察员阿合买提的注意。随后,阿合买提将小强强带到了另一节车厢。强强告诉阿合买提,那个女人不是他的妈妈,他是被骗来的。强强同时说出了自己家在喀什以及父母的情况。
  案情真相大白!但是就在警方审问张燕的时候,张燕却拿出了一张常住人口登记表以及一份代养协议。代养协议写到了移交强强的方式:将强强送给张燕代养,代养期5年,代养期间,父母不能过问孩子的去处以及从事的相关工作,首付5千元,此后“按揭”5年,每年“按揭费”1万元。
  这份代养协议的后面还分别署上了李军和张燕的名字。侦察员阿合买提说,正是这一份“代养协议”,承认了他们之间的拐卖儿童事实的存在。
  张燕说,自从李军给他打了那个有“货”的电话后,他们不久就见面了。见面时,张燕才知道所谓的“货”就是李军自己的儿子。经过讨价还价,双方终于确定了孩子的价位。为了日后不发生纠纷,张燕便和李军签订了这份“卖(买)子协议”,并一次性付给了李军5000元钱。
  张燕这次准备把强强带到河南去,因为河南驻马店有她的姐姐,到了姐姐那里再想别的办法。没想到,还没走出新疆,就被警察发现了。
  乌鲁木齐公安处乘警支队刑警大队侦察员阿合买提说,新疆的拐卖儿童事件特别突出,仅去年1年,他个人破获的儿童拐卖案就达6起,共计解救了9名儿童,其中绝大部分都是4到10岁的儿童。
  实际上,“打拐”不是一个单一的打击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一个维护儿童权利、涉及到“人权”维护的问题。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整体联动,变单一打击为预防为主、打击为辅,应在社区建立预防拐卖的社会长效机制。
  我们为赌徒父亲深感悲哀:从以前人贩子的“骗、哄”到现在公开的“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也在增强,难道,孩子也成了一种“商品”,也可以随意讨价还价地“出卖”?
  “货”是人贩子的“专业术语”,指被贩卖的幼童。一个“货”字里面,饱含了多少血泪!在人贩子眼里,那些被他们买卖的幼童,哪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
  拿到出卖亲生儿子的钱时,我们无法想象孩子父亲那张笑脸,更无法理解这些父母们怎么面对那声声稚嫩的呼叫。
  当亲生父母和人贩子签订“卖子协议”时,他们是否想到,也许他们一时的决定,就毁了孩子的一生。孩子一旦被出卖,他们面对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许街头上的某个乞讨儿就是他的明天,也许被训练成了“汪洋大盗”,也许……每每想到这些,每每看到街头上的那双忧郁眼神,我都忍不住给他们一份安慰。确实,对于他们,社会应该做出努力了,孩子们的父母也该醒悟了。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编/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