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并购风暴给我国企业运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2006-12-29 00:00:00何耀明
会计之友 2006年25期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并购方兴未艾。它为我国企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最快捷的方式,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搭建了一个国际平台,为中外企业带来了更加活跃的中国市场。中国企业要善于借鉴,在挑战中抓机遇,在创新中求发展。
  
  近年来,企业并购如火如荼,能源业、零售业、软件行业的并购更是惊心动魄。微软公司于2001年就举起了商业领域里的并购大旗。2004年12月14日美国的另一家软件公司甲骨文以每股26.50亿美元现金,总金额10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仁科,从而使全球软件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尽管数据库市场还是微软、甲骨文、IBM,但ERP市场已由原来的三强变为SAP与甲骨文两强。
  在国外企业大显并购身手的同时,2004年中国的联想集团也以17.5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美国的IBM的个人电脑部门。不甘落后的宝钢2005年4、5月,派人到印度与一些企业洽谈并购与投资。10月25日徐州工业机械公司与美国资本大鳄凯雷集团也在收购协议上签字。10月27日,几乎与成功收购PK石油公司同步,在港上市的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宣布将斥资61.5亿元回购锦州石化、辽河油田和吉林化工三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份。显然,国际并购风暴对中国企业的运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国际并购风暴给我国企业规模发展提供了最快捷的方式
  
  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优,既要遵循企业快速稳健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探索有利于企业个性化经营的一系列策略和
  途径。其中,并购是一种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相适应,有利于企业快速扩张的手段。并购包括企业间兼并、合并和收购三种形式。一是指一家企业吸收其它企业,被吸收的企业解散、注销,其债权、债务由吸收的企业承担;二是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立一个新公司,合并各方解散,各方的债权债务由新公司承担;三是企业之间通过协议,一方采取限制控股权数量和期限的形式来收购另一方的部分业务。在经济发展史上,并购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产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乃至飞跃。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曾出现过四次大的并购高潮。由于每次并购都能促进资本的迅速积聚和高度集中。因此,它已成为企业迅速扩张的最主要形式。
  并购为什么能成为企业迅速扩张的最主要方式?这是由并购能为企业带来积极的经济效应所决定的。
  (一)并购能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通过并购能够扩大原材料来源和产品销售两个市场,使外部市场内部化,降低企业在获取信息、谈判、签约、监督等方面的成本。
  (二)并购能产生管理效益。企业在并购其他企业后,能够利用其现存的技术、管理人员、销售渠道等优势,迅速带来管理上的效益。当并购企业的管理优于被并购企业时,实施并购之后就能提高被并购企业的效率。如果并购企业有多余的资源和能力,就可以投入到对被并购企业的管理中。其中,并购企业的剩余管理资源通过主动并购可实现对剩余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被并购企业的非效率管理可以通过并购管理的介入而得到改善。
  (三)并购能实现多样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带来规模经营效益。企业纵向型和混合型并购能增加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确保企业产品的多样化和经营的综合性,分散和降低企业风险,保障企业收益。另外,企业兼并后,由于两个企业的资金可以互相补充,发生财务困难的风险相对来说就可以减少。如成立于1802年的美国杜邦公司之所以长盛不衰,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不断兼并其他企业,越来越重视多元化经营。杜邦公司的发展证明,其并购行动促进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其多元化经营又反过来推进了并购行动。1992年,杜邦公司又收购了英国皇家尼龙公司,从而企业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四)并购有利于增强企业实力,有利于参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通过并购后可以扩大对原材料供应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影响与控制,提高企业的垄断程度。例如通过横向兼并,把竞争对手兼并过来,就可以减少竞争的压力,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而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就可以实现多样化经营,这样能提高对市场的控制力,击败竞争对手,赚取高额利润。如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后,前两个季度的协同效应均达到1000万美元,尤其是并购后的第二季度净利润达到3.54亿港元,比去年同期的2.9亿港元增长了22%。
  
  二、国际并购风暴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搭建了国际平台
  
  搭建企业竞争的国际平台,就是让企业经营走国际化道路。其形式可以与国外企业合作,从事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也可以对外直接投资,开创国外经营基地。如建立跨国公司,从事跨国经营。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不断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而且要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特别是中国入世条款承诺日期的逐一兑现,国内外市场日益接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是获得新生,不断壮大,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经之路。
  (一)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如果企业跨国经营,或在国外直接投资建厂,就可以绕过关税壁垒和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成功地向外输出产品和服务,再通过该国向其他有关的集团成员国出口。这样企业的国外市场就扩大了,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就提高了。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有利于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如果通过跨国经营,企业就可以在国外各生产基地承接更多的生产订单,可以将本国或某国已经处在成熟后期甚至进入衰退期的产品转移到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国家,这样被延长寿命周期的产品就能够为企业长期地盈利。
  (三)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有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企业国际化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企业本土化。像沃尔玛目前在中国有27000名员工,而外籍人员只有4名。事实上,各国在资源方面各有优势,有的国家有资金优势,有的国家有劳动力优势,有的国家有技术优势,还有的国家有矿产优势。跨国经营可以越过贸易壁垒很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国的优势资源,以弥补母公司资源的不足。
  (四)企业经营搭建国际平台,可以减少经营风险。一般说来企业跨国经营会涉及到多个领域、多种产品甚至多种行业。且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联系密切,即使企业中的某一公司因所在国家政局变动,或经营不景气,造成了投资失败,但只要在其他国家的子公司经营效益好,企业照样兴旺发达。
  
  三、国际并购风暴为中外企业带来了更加活跃的中国市场
  
  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沉闷、单一的中国市场带来了生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中国现代市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出现国际并购风潮,则使中国市场活力倍增,充满了商机。
  (一)外国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使市场竞争的主体更加多元。在中国市场上,既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还有三资企业、混合制企业,且同一企业又呈连锁状发展。在抢滩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可以说是急先锋。目前,沃尔玛公司高层已经在多个二级城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山东烟台、安徽芜湖、福建泉州、四川绵阳、广东茂名、湛江、佛山、南海、湖南株洲、湘潭、益阳都已列入明年开店的城市名单。这将使中国的零售业向成熟的连锁大卖场和购物中心集中。
  在所有的行业和企业中,软件行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势头更是咄咄逼人。2004年,全球软件和IT外包产业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美元,中国的软件与服务出口为2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50%,中国正在追随印度成为下一个软件外包的主要目的地。
  
  (二)“双赢”理念使企业之间更加重视合作,从而推动了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合作,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为了抵御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减少或避免经营风险,在资金、技术、设备、场地、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共同分担责任。放眼商场,选择合作,是所有企业在做大做强做优的过程所必然要选择的方式之一,它是潮流、是方向。
  2004年向业界展示了第一颗主流双内核芯片的AMD,其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鲁毅智博士认为,AMD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在中国成功。并且提出了“芯植中国、共赢未来”的战略目标。目前,AMD全球销售的80%在美国境外,其中25%是在中国境内实现的。
  成立于1995年,在10年间进行了45起并购的IBM,其现任全球高级副总裁兼软件集团全球总经理史蒂夫·米尔斯提出,在增长空间巨大的中国市场,IBM的整合(并购)将会激发中国企业和用户的热情。尽管在中国市场,IBM的整合将会遇到微软、BEA等强大竞争对手的挑战,以及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考验,但IBM将通过金碟、用友、东软、中软、亚信等战略伙伴有条不紊地推进整合,进一步提供产品质量,确保市场份额。在这里不难看出,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技术市场之一,中国市场正在成为中外企业的“香饽饽”。
  (三)中国市场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其升值前景非常乐观
  在外资企业跨国经营中,国外企业几乎占据了所有科技含量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领域,而且还出现了如下趋势:其跨国经营实行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技术转移向高级化发展,从过去的把国内成熟技术向子公司转移的方式改变为把高技术和尖端技术向子公司转移。当然子公司也把新技术向国内转移。此外,这一过程中,外资企业相当注重研究人员的国际化,充分发掘当地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科研水平。
  尽管目前的中国市场还处于一个特殊阶段。如国内信息化很多系统刚刚建立或等待建立,很多集成工作还在进行之中。在大规模高端系统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还谈不上高级应用,自然还没有到整合的最佳阶段,有些地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市场的升值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四)中国企业要学会与狼共舞,在挑战中抓机遇,在创新中求增长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许多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不强,因而百年老店(厂)很少。目前,我国的私营企业平均存活期只有7.02年,许多私营企业规模很小,平均每户的雇员人数不到15人,注册资本只在100万元左右,尚难与国外企业匹敌。
  然而,中外企业“比拼”的客观事实不会因“难匹敌”就消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的形势下,竞争规律要求我国企业必须迎难而上,直面外国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挑战,要在差距中去学习,从先进中求借鉴,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同时,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历程中要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中国市场的发展,积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社会、政府一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创业、发展、扩张的不同阶段加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探索企业运作的成功模式,使企业发展战略真正成就企业的品牌。如前面提到的联想集团2005年之所以被英国《金融时报》列入“中国十大国际品牌”,被70多个国家3500名人员评选为“未来十年在全球市场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品牌”,就是因为联想抓住了中国中小企业市场的发展机遇,深度耕耘,大手笔投入,特别是对IBM的PC业务进行了“蛇吞象”的成功并购,从而使其产品在技术、品质两个层面全面超越了竞争对手。联想的发展表明中国企业只要敢于竞争,勇于挑战,不断变革,寻求增长模式,也一定能成长为国际知名企业。
  当然,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是否采取并购方式,采取哪种并购模式,对实施并购的前提、对象、程序、对策等等都必须科学论证。千万不能邯郸学步,对国外的并购模式照搬照抄,对已有的并购经验盲目吸收。中国企业无论是主动并购还是被动并购都必须从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决定企业的运作方式。因为并购是“双刃剑”,并购条件不成熟的话,既有可能因并购耽误原企业的发展良机,也有可能使并购后运作更加困难。因此,面对并购风暴的影响,企业双方一定要考虑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管理人员的职位安排以及奖励制度等一系列问题,考虑并购前与并购后的企业对管理能力的不同要求,并购后的企业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如果企业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或者负面影响明显多于积极作用,则并购就不要开始。否则,企业并购签字之日就是新企业衰败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