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记者马天骥)我国部分工业行业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精神,积极采取措施节约用水,并取得显著成效。
化工行业:
根据“节约用水,分质供水,综合利用,开源节流”的用水节水方针,化工行业在创新清洁文明工厂和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积极推行节水技术改造,新建项目从设计到投产均把节水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其主要做法:一是完善节水组织。企业成立以生产副总经理总负责的节水管理体系,统一管理和协调节水工作。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并制定考核办法。企业先后制定执行了《循环冷却水用水管理制度》、《一次水用水管理制度》、《用水考核细则》等制度,并严格执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对原系统中的冷却系统进行改造,新建和改造冷却塔。采用节水型冷却器和换热器。反渗透脱盐水系统采用超滤代替介质过滤器,减少反洗用水。回用水工程采用生物陶粒接触氧化的新技术。四是废水再生利用。氮肥生产企业对尿素生产装置增加水解装置,回收氨和二氧化碳,水解水作锅炉用水,合成车间工艺冷凝液回收后作为锅炉水再次使用。建污水处理装置,使用生物方式处理造气污水,达标后部分回用,代替冲洗用水。
间接冷却水水质稳定后循环回用技术已在化工行业普遍采用,全国大中型化工企业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已达80%以上。化肥企业采用“两水闭路循环”节水技术已取得年节水10亿立方米的显著成效。
水资源是煤炭生产和深加工的重要基础。据调查,全国平均吨煤综合耗水量约1.6立方米。我国煤炭资源大部分分布在缺水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国有70%的矿区缺水,其中40%严重缺水。水资源不足成为制约煤矿、洗选厂和电厂等发展的重要因素。
煤炭企业:
为改变矿区缺水现状,近年来煤炭企业在节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有大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8%,年利用矿井排放废水8亿多吨,部分缓解了矿区用水紧张局面。
具体措施:一是充分利用矿井排水。矿井废水经净化成为饮用水和工业用水,不仅可以缓解矿区缺水状况,也可以节约矿区宝贵的水资源。多年来煤炭企业在矿井排水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平顶山矿务局2003年利用矿井排水约3500万立方米,利用率达到70%。山西晋城、阳泉是严重缺水矿区,矿井水利用率达到90%以上,平朔矿区全部矿井排水经处理后用于生产和生活,基本做到矿区用水闭路循环使用,不外排。鹤岗、阜新、新汶等许多煤炭企业在节约用水、开发利用矿井排水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二是采用煤泥水闭路循环洗煤。洗选厂是用水大户,洗1吨煤用水3吨以上。为节约用水,国有大矿85%以上的洗选厂均采用煤泥水闭路循环,吨煤洗煤用水量降到0.2吨左右,不但大大降低了用水量,而且回收了煤泥资源。
三是利用井下矿井水进行井下防尘以及机械设备冷却,既节水又节电。
四是推广使用热风炉进行矿井冬季保温。由蒸汽保温变热风保温,既节约用水,又确保了矿井安全。
五是矿区生活节水。矿区采暖实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联片供热技术改造,取消小锅炉群。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在约有50%的煤矿采取集中供热,节约用水30%。
有色金属工业:
有色金属工业在“十五”期间,在有色金属和加工材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行业新水取用量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复用水率明显提高,吨有色金属产品和万元产值新水取用量均明显下降。
据统计,大型以上重金属冶炼14个企业,大型以上铝工业14个企业吨产品和万元值总用水量和新水耗用量均大幅下降。几家大的铝企业,如中铝中州分公司、山东分公司、广西分公司、河南分公司和云南铝业公司都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工业废水全部回用,大大减少了新水取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