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十分重视产学研联合工作,并被江苏省认定为产学研试点市。该市的建湖县被认定为产学研试点县;森达、江动、中大集团等1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产学研试点企业;盐城市产学研联合办公室被省政府表彰为产学研先进集体。“十五”期间,该市通过产学研联合解决各类技术难题4000多个,研发各种专利4000多件,开发新产品7000多种,占全部新产品开发总数的50%以上。由政府搭台、组织和参加各类产学研活动60多场次,参加人数3.5万人次,完成各种签约合作项目3800多项,项目实施占签约项目的30%。产学研活动的广泛开展对全市产品、产业、人才、技术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盐城市产学研联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校企共建技术中心”:已建的90家市级以上技术中心,有1/3是校企共建。今明两年规划的20个市级中心,共建率要达50%以上。共建技术中心侧重于成果的产业化。
二、“校企共建研究所”:目前盐城市已共建成15家。共建研究所主要侧重于成果的研究和开发,侧重于技术水平。
三、“专家工作室”: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直接达成的一种技术合作关系,专家在家中不必经常来企业,职责就是定期为企业提供技术情报以及市场信息,为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企业定期付给专家咨询费,不定期付给专家技术服务费。“专家工作室”的模式在该市企业中逐步得到推广,是广大企业比较喜欢采用的一种产学研联合模式。这种模式灵活方便,“点”对“点”服务速度快、层次高、选择性强、效果佳,且成本低。据了解,目前该市在200多家企业建立了“专家工作室”,吸引专家达1500多人。
四、“研究生工作室”:射阳黄海智能控制公司深入到清华大学电子控制研究生班,与该班的研究生达成协议,公司为研究生提供免费别墅档次的食宿条件,配备电脑,每月付给2000元生活费,条件是研究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留给公司用。
五、研发机构“南迁东移”:一些企业把技术中心、研究所建成南京、上海,这样可以发挥大都市的信息优势、技术和人才优势,避开该市企业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弊端。
六、“联合成立科技公司”。
“十一五”期间,盐城市要继续抓好产学研联合工作,其主要目标是:
一、结合技术创新,抓好16个省级试点企业产学研工作;抓好全市50家重点企业产学研工作;继续巩固发展100多家创牌企业分别与2个以上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二、实施省级重点产学研项目10项。
三、每年做好“盐城—陕西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的组织工作。不定期组织有关企业到清华、西安交大、中科大、东大和江南大学进行项目洽谈,并请这些高校的专家、教授来盐交流指导。
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网,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定期或不定期发布给网络成员单位。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加强技术开发软硬件建设,为产学研联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盐城市今后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领域包括:
——机电仪一体化:电子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大力开发数控机床、全自动电脑洗车机、红外线汽车、四轮定位仪、电脑故障检测王、智能节能型中央空调。
——新型材料:适应我国材料工业向新型、精细、多功能发展的趋势,加大新材料在高科技及各支柱产业和行业中的推广应用程度,重点发展工程塑料及合金、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涂料和粘合剂、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无机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涂料、工程用塑料、适应各种用途的高性能地板、用新型干法技术替代传统机立窑生产高质量水泥产品。
——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加大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力度,向绿色化学、清洁生产工艺方面转变,实现规模化、集约化GPS控制,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重点发展以TNF(肿瘤坏死因子)和酶制剂为主的生物工程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手性制剂和药物、新型卫生材料、食品添加剂、高效低毒农药系列和中间体、染料和颜料及中间体、氯碱系列精细化工产品、顺衍生产品等。
——农业机械: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技术档次,全面提高关键零部件质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环保、先进内燃机及关键零部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机械设备、农畜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生态农业所需设备、农业收获及加工机械设备、节水灌溉新技术设备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经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