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工交经济运行展望

2006-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06年3期


  本刊讯(记者李志明)春节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方面负责人回答了记者就2006年工交经济运行的提问。这位负责人说,2005年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工交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煤电油运制约矛盾有所缓解;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工业产品价格涨幅回落。
  2006年,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工交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煤电油运紧张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总的看,随着宏观调控成效的巩固和发展,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淘汰关闭力度加大,能源交通行业的生产供给能力继续增加,煤电油运供求形势将进一步缓解,但部分区域、部分品种、部分时段的紧张仍会存在。煤炭供需总量将基本平衡,但供应紧张与供大于求的情况在不同地区可能同时存在。电力供需矛盾将继续趋缓,但部分地区、部分季节、部分时段的紧张仍将存在。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资源供应整体偏紧的趋势将日益突出;成品油保障稳定供应的压力仍然很大。运输区域不均衡的矛盾更为突出,华中、华南、华东和华北等部分地区运输形势相对趋缓,西北、东北、西南地区铁路运输仍较紧张。
  二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随着近两年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部分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产能严重过剩的不良后果逐步显露。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潜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由于严重供大于求,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有的已经跌破成本;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企业增加。以钢铁行业为例,由于生产能力远大于市场需求且能力仍在不断释放,二季度开始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下跌,2005年末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比年初下降31.03点,其中建筑用钢材价格比2005年最高价位下降22%左右,板材价格下降28—4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月度利润从8月份开始持续大幅下降,前11个月累计利润同比仅增长3.9%,增幅比上年回落62.4个百分点。
  三是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面临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带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下游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国内环境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保障经济平稳运行面临挑战。
  这位负责人指出,2006年,一是继续加强煤电油运有效衔接。组织引导煤炭、电力、石油石化、交通运输企业保证稳定生产和供应,进一步提高安全运行保障水平,加强上下游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跨区域电力余缺调剂,坚持按照轻重缓急有序安排供应,保证重点地区、高峰时段的用煤、用电、用油、用气和运输需求。二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做好有关重点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抑制生产能力盲目扩张。鼓励各地主要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研究建立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机制。三是全面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快建立健全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能源、资源消耗的管理,促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和节约型产品的使用。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加大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淘汰力度。四是认真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完成“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建设规划,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全力做好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工作。五是积极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着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的建立形成。鼓励各行业、各产业集群打造行业品牌、区域品牌,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努力提高自主品牌在国内生产和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六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建立完善、优质、快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的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