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游记“三忌”

2006-12-22 15:15王兴林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06年12期
关键词:兴林阿里山写景

王兴林

要写好游记,除了占有详尽的材料、确定明晰的顺序外,还必须在写作技巧上下点功夫。写游记,应当注意“三忌”。

一忌见啥写啥无重点。刚学写游记,往往会把见到的东西不加取舍地一古脑儿写出来,不分详略,没有重点。正确的方法是,围绕中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筛选,该详则详,该略则略,有丘有壑,重点突出。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写的《狼山脚下》(注:点击网址www.mypcera.com/book/xian/lu/yuqiuyu/009.htm可链接阅读)是一篇典范之作。他没有把登狼山的沿途所见一一写下来,而是重点写狼山脚下的两墓——骆宾王墓和张骞墓。读一读这样的游记,会使我们在如何处理好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上得到深刻的启示。

二忌人云亦云缺特色。一篇游记要有自己的特色,最怕人云亦云,百家一衣,千人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游记的时候,要在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不落俗套,有所创新。著名美学家吴功正先生的《阿里山纪行》就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游记,特别在结构的处理上可谓匠心独运。他在文中巧妙地安排了两个过渡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这两句将游记主要内容环环扣紧,层层推进,引人入胜,读来赏心悦目,另外,把大陆人人爱唱的《高山青》歌曲作为线索,贯穿始终,首尾圆合。这样的游记,有特色,有文采,怎么能不叫人百读不厌呢?

三忌就事论事少感受。好的游记,不仅要使人觉得眼中有景,而且要使人觉得目中有人。就是说,要避免就事论事,就景写景,浮于表面,缺乏深意;应该借助客观存在的东西,突出人的感受,画龙点睛,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共鸣。我们不妨读一读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文章虽短,却写得生动感人。作者先是叙事,后是写景,再接着抒情,抒写自己的感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感受既含有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又含有白白浪费大好时光、不能为朝廷尽忠的苦闷,这是不可多得的点睛之笔,很耐人寻味。

学写游记,可大量阅读名家名作,感受游记的风格和写作特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兴林阿里山写景
Method of measuring one-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 period-structure-film thickness based on Bloch surface wave enhanced Goos–H¨anchen shift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长相思·山儿青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初夏
写景的妙招
“大陆阿里山”春正浓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教学游记散文不妨增添一些趣味——以《阿里山纪行》教学为例
通化县兴林乡人武部给民兵报道员奖订《军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