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韩、俄经贸关系对经济的贡献比较

2006-12-14 01:38蒋国洲黄景贵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年8期

蒋国洲 黄景贵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与日、韩、俄三国之间外贸依存度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程度,并运用贸易乘数比较了双边贸易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度(贸易所得);从(直接)投资依存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三国间相互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并运用投资收益率比较了相互投资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度(投资所得);综合贸易所得和投资所得,估算了双边经贸关系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度;最后,就如何深化中国与三国的经贸关系进行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外贸所得;投资依存度;投资所得;经济贡献度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54(2006)08-0067-05

收稿日期:2006-04-05

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体制变迁研究”[教社2002(091)]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蒋国洲(1966-),男,四川成都人,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景贵(1963-),男,湖南岳阳人,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一、 中国与日、韩、俄双边贸易对经济的贡献分析

(一)外贸依存度与经济贡献

贸易是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纽带。一般而言,两国间贸易规模越大,则两国生产和生活消费的依赖性越强,对各自经济的总贡献也越大;同时,两国间贸易增长速度加快,则贸易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力和贡献度趋于增大。然而,双边贸易规模和贸易增长速度不能用来横向比较贸易往来对多国经济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本文采用贸易依存度即双边贸易总额与相关国家进出口总额及GDP总值之比来横向比较双边贸易对不同国家经济的贡献度。在A、B两国之间,如果A国对A、B两国间贸易的依存度高于B国对A、B两国间贸易的依存度,我们就说A、B两国间贸易对A国经济的贡献度要大于对B国。

从表1看,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依存度最高,2000—2003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占到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以上,2004年也接近15%,五年平均达16.27%;中日贸易额占中国GDP的比例均达7%以上,2004年达10.12%,五年平均8.55%;同期,中韩贸易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7.51%、占中国GDP的3.93%(五年平均)。考虑到韩国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分别只相当于日本的1/7多和1/2多,中国对中韩贸易的依赖程度算是相当高的。在三国中,中国对中俄贸易的外贸依存度最低,中俄贸易额分别只占到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和GDP总值的2%和1%左右。

日中双边贸易占日本进出口贸易总额和GDP的比例不断上升,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2004年,日中双边贸易已占到日本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6.45%,五年平均13.38%;2004年,日中贸易占日本GDP的比例为3.63%,五年平均达2.63%。2004年韩中双边贸易已占到韩国进出总额的18.83%,五年平均占14.50%;2004年,韩中贸易占韩国GDP的高达13%,五年平均为9.26%。俄罗斯对中国贸易依存度起伏不大,从双边贸易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比例来看,2003年最高,达到9.42%,双边贸易占俄罗斯GDP的比例基本维持在3%以上的水平。

综合分析,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依存度要高于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五年平均,双边贸易占各自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相差2.89个百分点,双边贸易占各自GDP的比例相差5.92个百分点)。中国对韩国的贸易依存度要低于韩国对中国贸易的依存度(五年平均,双边贸易占各自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相差6.99个百分点,双边贸易占各自GDP的比例相差5.33个百分点)。俄罗斯的情况与韩国差不多。换言之,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要高于对日本经济的贡献度,韩中贸易和俄中贸易对韩国和俄罗斯经济的贡献度要高于对中国经济。

(二)基于贸易乘数估算的经济贡献(贸易所得)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贸易对经济的贡献程度,我们使用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主要用来分析对外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强调进出口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程度。双边贸易额乘以贸易乘数即得双边贸易对各自国家经济的贡献度。

周旭霞(2004)在传统测算对外贸易乘数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外国景气波动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修正值的计算方法。采用相同的方法,运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我们计算出2004年中国对日本、韩国、俄罗斯三国的贸易乘数(修正后数字)分别为1.583、1.221和0.874;日本、韩国、俄罗斯三国对中国的贸易乘数(修正后数字)分别为1.698、1.713和1.001。2004年,中国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双边贸易额分别是1678.86亿美元、900.68亿美元和212.32亿美元,这样我们便可计算出中国来自于对日、韩、俄的贸易所得分别是2657.64美元、1099.73美元和185.57美元;日、韩、俄来自于中国的贸易所得分别是2835.59美元、1542.86美元和212.53美元。两相比较,日本和韩国的贸易所得要分别高出中国的贸易所得177.95亿美元和443.13美元。虽然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存在贸易顺差,但由于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乘数要高于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乘数,因此,俄罗斯的贸易所得要高出中国的贸易所得26.96亿美元。这样,在双边贸易中,日、韩、俄三国贸易所得均高于中国贸易所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市场对世界各国的重要性。

二、 中国与日、韩、俄相互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分析

投资关系是国与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生产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投资的重要形式。一般来说,两国之间相互直接投资越多,则两国在生产领域的依存关系越紧密,对双方经济的贡献也越大。

(一)投资依存度与经济贡献

1.中国对日、韩、俄FDI的依存度

我们用A国对B国的直接投资(FDI)额占B国全部利用FDI的比重来表示B国对A国投资的依存度,该比重越大,则B国对A国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越高。同时,对B国而言,利用外资可以起到弥补该国资金不足、促进产业升级、促进贸易增长和劳动就业等作用,因此该比例越大,对B国经济的贡献也越大。

表2显示,从FDI的累计额来看,日本对华投资额最大,韩国次之、俄罗斯最小。

日本是迄今为止(2004年底)中国FDI的第三大来源国。截止2004年底,中国从日本吸收的FDI占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的8.33%,占日本FDI输出总额的14.1%。根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提供的数据,截止2004年底,韩国FDI输出累计756.84亿美元,其中向中国输出259.3536亿美元,占其累计输出的34.27%,远远高于日、俄两国。这说明,在韩国的全部对外直接投资中,有1/3以上是投向了中国。截至2004年10月,俄在华实际投资额4.45亿美元,仅占中国累计利用FDI的0.079%。俄罗斯对中国的投资,无论是投资规模、占中国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占俄罗斯FDI输出总额中的比重,与日本、韩国相比,都处于绝对的低水平。

因此,从直接投资总量来看,中国对日本的FDI的依赖程度最高,对韩国次之,俄罗斯对我国投资不多,是中俄经贸合作中的薄弱环节;换言之,日本对华投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要大于韩国和俄罗斯对华投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大,截止2004年底,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净额为448亿美元,只相当于同期中国累计实际利用FDI的8%左右。在日、韩、俄三国中,中国对韩国投资净额最大,达5.62亿美元,为中国累计境外投资净额的1.25%,占韩国累计利用外资的0.55%,排在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第6位。同期,中国向日本投资了1.39亿美元,占日本吸收FDI的0.31%,居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第14位。同期,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净额为1.23亿美元,占中国境外直接投资净额的0.27%,居第19位。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地区)相当集中,在中国企业累计境外投资净额中,有303.93亿美元投向了中国香港地区,投资对象国的前5位占了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近80%,对排在第8—20位的单个对象国的投资额均未超过2亿美元。

从中国FDI输出额占三国累计利用FDI的比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三国中,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依赖度要高于日本和俄罗斯两国;或者说,中国的对外投资对韩国经济的贡献要大于对日本和俄罗斯。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因,在计算2004年三国对中国FDI依存度时,我们采用的是投资净额,而在计算中国对三国FDI依存度时,我们没有扣除三国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部分,如果扣除这部分(即直接投资净额),三国对中国的投资规模会小一些,但由于近年来中国一直是外国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国外企业抽回资金的比例不会很高,所以,直接运用三国企业扣除反向投资前的数据的计算结果不会影响到我们对双方投资关系对经济贡献的基本判断。

(二)基于投资收益率估算的直接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投资所得)比较

前面我们侧重分析了直接投资活动对资本输入国经济的贡献,事实上,直接投资对资本输出国的经济同样有贡献,比如产业转移、出口带动等效应。但是,由于资料局限,我们无法准确量化这些效应。但我们可以使用投资收益率来定量考察一国对外投资对投资国经济的贡献。一般而言,一国对外投资越多,则收益越多,对该国经济的贡献就越大。

《中国经济季刊》主编乔·斯督德维尔的研究表明,1993—2003年间,外商投资于中国制造业的平均收益率为10.4%。尽管1996年开始中国已大幅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但1996年以前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收益率奇高,因此在1999—2003年间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10.4%的收益率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我们借用此投资收益率乘以2004年三国在华投资规模,就可以推算出2004年日、韩、俄企业在华投资所得分别为5.67亿美元6.50亿美元和0.13亿美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8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1000大”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为7.3%,比整个工业平均资产利润率高32.7%,即中国整个工业平均资产利润率(投资收益率)为4.96%。考虑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验不足、规模有限、竞争力不强等现实,我们认为5%左右的收益率基本上能够代表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收益水平。运用2004年中国对三国直接投资净额,按照4.96%的投资收益率推算,2004年中国对日、韩、俄三国直接投资所得分别为0.0074亿美元、0.021亿美元和0.038亿美元。

从投资所得来看,由于中国对三国直接投资规模太小,且经济效益一般(投资收益率较低),与三国对华直接投资所得相比,中国来自于三国的投资所得均微不足道。日、韩、俄三国对华投资所得分别相当于中国对日、韩、俄三国的投资所得的766倍、309倍和3.42倍。

三、经贸关系对经济的贡献度分析

这里,我国将经贸关系对经济的贡献度定义为:双方经贸活动(贸易和直接投资)对GDP的贡献,用公式表示:经济贡献度=(贸易所得+投资所得)/GDP。我们运用上述贸易和投资所得相加除以各自GDP,即推算出2004年双边经贸关系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程度。2004年,中、日、韩、俄四国的GDP分别是1649亿美元、46234亿美元、6910亿美元和5823亿美元。

计算结果(表3)表明:中日经贸往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要高于对日本经济的贡献近10个百分点;中韩经贸往来对韩国经济的贡献度要高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15.75个百分点;中俄经贸往来对俄罗斯经济的贡献度要高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2.52个百分点。

四、对中国与日、韩、俄三国经贸关系的几点思考

在中国的对外经贸战略中,日本和韩国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俄罗斯也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经贸往来对双方经济的影响和贡献都比较大。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与三国的经贸关系无论在贸易领域,还是在投资领域都还存在很多不平衡和不协调的地方,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与日、韩、俄经贸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俄罗斯与日本、韩国一样,都是东亚北经济区的主要国家,但从目前来看中俄经贸是薄弱环节。中俄经贸往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只相当于中日经贸往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的7%左右,相当于中韩经济往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的17%左右;而中俄经济往来对俄罗斯经济的贡献度也远远低于双边经贸往来对日本和韩国经济的贡献度。这与我们对中俄关系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比如,至到今天,我们的一些决策层还把俄罗斯看作二流国家、“问题”国家,这种观念自然会影响到我们对俄罗斯经贸政策的制定。

积极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选择之一。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告诉我们,经贸关系的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如果没有(双边、多边)经贸依赖关系的存在和持续发展,相关各方也就没有多大动力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显然,中俄经贸关系这一“软肋”,对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不利的。

(二)加大对三国的直接投资,尽可能改变投资的不平衡状况

投资不平衡是造成双边经贸往来对各自经济贡献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中日经贸关系之所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大,主要是因为中国对日本的FDI依赖度很高,而中国输出到日本的FDI对日本来说微不足道;中韩经贸关系对韩经济的贡献较大,主要是因为在韩国的FDI输出中,中国占到了相当的份额(事实上,自2002年起,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韩国通过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获得了大量的投资利得。俄罗斯与中国相互投资的绝对额尽管都很小,但俄罗斯对中国投资的所得仍然是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所得的3倍多。

纵然,对日、韩投资存在着劳动力成本和物价高等不利因素,但两国均是我国的近邻,文化相似、交往方便、信息传递快,存在生产领域进行合作的区位优势。以日本为例,过去,日本在利用FDI方面不是很积极,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缘于经济全球化、金融投资自由化的推动,内缘于国内产业“空心化”的影响,日本加大了利用外资的力度。只要我们很好地研究并发挥我们的相对优势(如产业部类比较齐全的优势),就完全有可能在日本国内产业转移和升级中找到投资的机会。

(三)尽可能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贸易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贸易差额不平衡。总体上看,中国对韩国和日本的贸易逆差偏大。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均保持了较大的对外贸易顺差。2004年,中国贸易顺差达320亿美元,而当年仅对日、韩两国,就出现了500多亿美元的逆差。虽然从理论上讲,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追求在短期内对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都平衡,但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对某国或某一地区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势必会影响双方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中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逆差,有韩国方面对进口中国产品不是很积极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我国出口企业开拓意识不强、开拓能力不够造成的。因此,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韩国市场的需求特点和消费习惯,以期扩大对韩出口。

近年来,中日之间农产品主轻纺工业品贸易冲突加剧、关于海洋资源问题的对立与摩擦日益升温、出口到日本的中国产品受到的技术性壁垒和反倾销起诉越来越多,是造成中国对日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扩大对日贸易需要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一方面,日本应该采取更加积极和务实的态度,消除对中国及中国产品的某些误解,避免某些政治、外交因素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应该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上多下功夫,不给日方以“把柄”和“口实”,以减少双边贸易冲突和摩擦,促进对日贸易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周旭霞.对外贸易乘数的修正与对外经济辐射强度研究[J].求实,2004,(6).

[2]华晓红,赵旭梅(2005).对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经济依存关系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4).

[3]乔·斯督德维尔.追逐中国梦想,投资中国的收益率如何[N].证券日报,2005-03-1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