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春
[摘要]《如果·爱》是一部成功的华语歌舞片。该片探索出与传统歌舞片迥异的表现手法,对歌舞形态的运用、歌舞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关注,极大[关键词]歌舞片艺术手法歌舞形态作用
《如果·爱》不仅获得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影片资格。而且在2006年度第11届金紫荆电影颁奖典礼上荣膺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受欢迎电影、最佳电影歌曲、最佳音乐、最佳美术、最佳摄影7项大奖。该片的情节很简单,其实就是一个传统的三角恋故事。歌舞艺术处理对整个影片的成败非常关键,值得我们分析一番。
一、《如果·爱》的歌舞艺术手法
与《白毛女》、《东方红》这类传统歌舞片相比,《如果·爱》的艺术手法独具一格。传统歌舞片以乐曲为影片叙述的要素,把歌舞排场模式直接纳入影片故事中,歌舞场面镜头依据故事情节切换,银幕时间和故事时间一致。由于音乐、舞蹈是歌舞片的主要叙述手段,它们一般占有相当大的片长比例,主角的歌舞分量比较重。当然,人物角色不仅可以用载歌载舞的方式表情达意,还可以按常规生活存在于剧情中。因此,歌舞场面会经常中断剧情发展,凸现出相对独立的观赏价值。《如果·爱》的叙事和歌舞是分开的,依据音乐节奏剪辑镜头,运用平行、交叉、对比等多种叙事蒙太奇,充分发挥歌舞部分的表意功能。虽然反复出现舞台、独特的造型、奢华的灯光、绚丽的服装及音乐舞蹈等歌舞片基本要素,但是这些要素并不表达影片时空的连续性。影片采用倒叙、插叙混合的方式讲述主人公孙纳与林见东、聂文之间的爱情纠葛,形成“戏中戏”的架构。“主戏”是现实中的爱情,绝大多数运用常规的写实镜头表现,仅有少量的歌舞夹杂其间。“内戏”是作为片中人聂文执导的一个爱情戏,大量采用歌舞形式,占去全片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这样,周迅、金城武、张学友主演的舞姿并不多,舞蹈多是群体的现代舞。观众非常熟悉张学友的歌声,以致于获得常规生活镜头的印象。金城武和周迅的歌唱为数不多,加之歌曲与整个故事紧密相系,音乐在影片中的位置似乎就不像传统歌舞片那么重要了。
二、影片中的歌舞形态
在《如果·爱》的歌舞形态方面,陈可辛导演特别下功夫。通观影片,社交舞、新创舞、马戏班热舞蹈竞相亮相,“伞舞”、“邋遢的世界”、“十字街头”、“男人本该妒忌”等舞段在剧情结构中尤见新章。以下择要分析几段。
1、第一段:《伞舞》、《社交舞》、《马戏班热舞》
这部分歌舞既是影片的引子,也是定位“歌舞片”的标志。其中的歌舞元素比较丰富,有社交舞、爵士舞、现代舞、马戏班热舞片段,用三十多位舞蹈演员三分十五秒的时间来演绎。伞舞最尾部分,雨点落尽雪花飘,池珍熙在漫天风雪的上海街头轻歌漫舞,用歌舞形式(这里包括了服装、道具、场景等)简单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大要素:现代、上海、马戏班、爱情“回忆”。在马戏班热舞里运用柔软体操、软骨功、喷火师、空中飞人、小丑、小矮人等等来点缀连场歌舞,整个画面显得纷乱复杂,而社交舞里的双人舞奔放跳跃以及快速的画面队型调度,暗示了整个故事情节表现形式的跳跃幅度。
2、第二段《忘了我是谁》
片中导演聂文阐述他执导的电影故事,“张扬”意外地遇见旧情人“小雨”时,“小雨”已经“忘记”过去。如歌中所唱:“明明是你声音,是你的背影,你用陌生的眼神,让我沉默,…问我是谁,难道真的忘记,我不是认识你吗?”而舞蹈则主要以印度热舞作为主要表现方式。因为“小雨”被“班主”收留在戏班以后,还没有成为主角,所以从动作元素的设计来看。和周围的群舞演员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动作均趋于平缓,尤其在《忘了我是谁》末尾部分的背景用了具有“无限延伸”感的舞姿,烘托了男主角看见昔日恋人“失忆”后“忘记”曾经“爱过”时落寞的情怀。
3、第三段:“戏中戏”的精彩部分
这段歌舞是“戏中戏”的内容。音乐、歌词来源于许美静演唱通俗歌曲《铁窗》的主旋律,演变为具有浓郁西方歌剧色彩的旋律。“张扬”在马戏班遇见“小雨”,发现“小雨”竟然失忆,“班主”为了把“小雨”留在身边,给她编造美丽的情节。这种情景以戏团热舞作开端,进入所要表达的主题。台前十二个女演员组成的舞蹈,颇有爱尔兰踢踏舞的动律特征。“张扬”、“小雨”演绎空中飞人,加上喷火师、小丑等角色穿插表演,整个画面丰满而充实。从舞蹈动作元素的组织到舞台画面的调度直到舞台空间的布局,形成的三维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
4、第四段《十字街头》、《邋遢的世界》
舞蹈风格脱胎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上海艳舞,场面香艳,象征意味浓烈。动作方面大量地吸收了艳舞的元素,体现了演员形体、服饰装束、音乐风格之“艳”与“激情”,消解艳舞的挑逗成分。在《十字街头》、《邋遢的世界》中,劲歌配热舞,加上美术、摄影、音乐,舞姿完美的配合,仿如走进百老汇的缤纷绚烂世界,渲染出所展开故事情节的社会背景,并让观众把握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的心态:为了生存,人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抗争。由此。剧里“小雨”以及剧外“孙纳”的“变”、“忘”的原因向观众得到交替的暗示。
5、第五段《男人本该妒忌》
该段用歌舞形式表现聂文发现孙纳与林见东的恋情后,对张扬近乎疯狂的排斥心理。音乐旋律表证着相当大的情绪起伏,强劲急促的节奏末尾运用休止符造成听觉冲击力,使人感到窒息。节奏刚劲有力,配上直接独白内心世界的歌词,“班主”浑厚歌喉的情绪发泄。观众能够感受到“聂文”、“班主”戏内外一体的极度愤怒。舞蹈元素以及队型则用了现代手法,多用了“交响式”。动作元素主要强调“点”的感觉,并结合具有相当高度的跳跃动作,使得肢体各个部位充分释放表演潜能,收放自如,利落有劲。
三、歌舞在电影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1、渲染情绪
歌舞在《如果·爱》中没有明显承担推动全片剧情发展的叙事功能,而是集中在“戏中戏”里抒情言志,渲染情绪,为片中情感戏增加色彩。正因为有了歌舞。才有戏里戏外的真情假意,才不断切换出绚烂的时空,在男女主角一次次的离合中升华情感,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当时的心态、情绪,把剧情推向高潮。
2、营造视觉和听觉的审美氛围
《如果·爱》没有多少感人的故事情节,但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得力于歌舞营造的视觉和听觉审美氛围。在《十字街头》、《邋遢的世界》、《男人本该妒忌》片段,观众欣赏歌舞的过程中早把故事剧情丢到九霄云外,甚至在“戏中戏”迷宫中分不清场景了,只有歌舞之美感充斥着感官。使人热血沸腾。同时,影片不是为了歌舞而歌舞。而是巧妙地将歌舞元素融入影片剧情,避免了通常歌舞片内容单薄的缺点,以此丰富影片叙事方式,使人觉得耳目一新。
3.歌舞在故事情节中实现了黏合剂的功能
《如果·爱》里的歌舞元素不仅充当刺激视听的调节剂,而且以戏中戏的方式串联起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陈可辛导演巧妙地运用“戏里”的歌舞淋漓尽致地表现“戏外”现实中人物的心声及真情流露,歌舞和剧情融合得天衣无缝,无可挑剔。这样,一部十足的爱情电影才成为有别于传统的华语歌舞片,赢得国内外的一致赞誉。
以上分析可知,《如果·爱》探索出与传统歌舞片迥异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影片的视觉效果。该片的艺术效果表明,歌舞片和其它类型的影片一样,能够装载人类社会的丰富命题。对于歌舞片匮乏的华语影坛来说,《如果·爱》在歌舞方面的尝试实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