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的人口结构总体上比较年轻,总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3岁,农村居民(35岁)略高于城镇居民(31岁)。这种年龄结构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西部地区总人口中,76%属于劳动年龄(16岁及以上)人口。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界定标准计算,西部地区仅有1.9%的经济活动人口处于失业状态。
在教育方面,西部人口约有28%的成年人“不能读懂一封普通书信”;其中,城镇的比例(8%)远低于农村(37%),男性远低于女性。
在医疗卫生方面,“看病难”在西部地区具有了新的含义:医疗设施的可及性已经不再是居民看病的主要障碍,无力承担医疗费用正成为“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方面,西部地区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调查结果显示,48%的西部地区社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遭受过一次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最为常见的灾害是洪水和旱灾。过去5年间,近10%的家户曾有过农业用地损失,其中48.4%的损失是因自然灾害所致。
相当多的西部农户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落后的生产条件和相对较低的收益率,使得许多农户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大大降低。
在各种分配差距中,城乡之间的差距尤为突出。调查显示,农村家户的人均收入不及城镇家户人均收入的40%,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可以解释总体收入差异中近53%的变差。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更为巨大:近34.2%的城市户口居民户享有社会保障或工作单位提供的保障,农村户口居民的这一比例只有2.5%;41.6%的城市户口居民享受一定的医疗保障/保险,农村户口居民的这一比例只有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