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纪》的点滴感想

2006-11-21 04:41李峻锷
世纪 2006年2期
关键词:上海师范大学恩仇前辈

李峻锷

我是《世纪》的忠实读者。尽管我研究和教学的学科是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化,但是我对中国近现代史也是兴趣极浓,一直想知道更多的内容。《世纪》满足了我熟悉、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愿望。《世纪》以翔实的材料披露了中国百年来重大历史事件的种种内幕,介绍了众多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和逸闻轶事。《世纪》最珍贵之处是材料的真实性,真正做到言必有据,事必记实;与有些名为记史,实为向壁虚构、随意胡聊的刊物有本质上的区别。这是我们学者与历史爱好者珍视《世纪》的原因。在此我要衷心感谢各位编辑同志和作者的辛勤劳动。

《世纪》在去年第2期刊登了《辜振甫与“汪辜会谈”》这一篇精彩的文章,大有深意。文中对两位为祖国和平统一和团结一致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毕生的可敬老人的努力,作了平实而生动的描写。阅后令我感慨不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毛泽东主席、叶剑英委员长、廖承志同志等都多次向对岸发出了善意而深情的呼唤。曹泉红先生、章士钊先生还亲自为了两岸和解而数次奔走。“汪辜”二老的两次“会谈”真正可算坚冰消融的开始。经过几十年那么多前辈的努力,使人们感到国共两党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已将成为历史。“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骨肉亲情终于带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前景。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迈着坚定的脚步,走过漫长而艰难路程的可敬的前辈。《世纪》在让国人认识历史,促进两岸相互了解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徐汇区台胞台属联谊会理事)

猜你喜欢
上海师范大学恩仇前辈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过敏泯“恩仇”
An Analysis of the Anima in Jung’s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n Analysis of the Land Ethic in?A Sand County Almanac
“江湖恩仇”叙事:古老原型与当代蝶变
能赢吗
Anglo—Saxon Women’s Life and Rights
宽容,才有宁静
读者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