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鹦 舒庭毅
1941年春,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为适应世界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决定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同时停办了陕甘宁边区的其它报刊、杂志。接着,中央又任命博古为《解放日报》社社长,同时兼任新华社社长。此后毛泽东同志一直十分关注《解放日报》的发展与变化,他不仅经常为报纸写稿,还深入报社解决问题,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一
1941年5月14日,博古在清凉山主持召开了《解放日报》第一次编务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调任编辑部担任总编辑的中央宣传部秘书长杨松,另外还有调入报社工作的文化名人丁玲及张映吾、曹若茗、王楫、杨永直等10人。博古着重讲了办报宗旨,提出要把《解放日报》办成战斗的党的机关报,要立场鲜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察与研究国内外形势。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他强调指出:“我们党已建立了很好的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我们党还必须有很好的新闻事业。”总编辑杨松向大家报告了中央已批准的办报计划。该计划决定15日试刊,16日正式出版。接着,博古十分高兴地告诉大家:“毛主席已为我们的报纸写好了报头。他一连写了7张,你们看看,选哪张好?”
第二天,用边区自制的马兰纸印刷的大型报纸《解放日报》的试刊按期出版了。第一版登有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发刊词》和博古写的通讯。发刊词开门见山地写道:“本刊之使命如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是本报的使命。”发刊词的结束语是“团结、团结、团结,这就是我们的武器,也就是我们的口号”。发刊词重申“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始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短短千字的发刊词,言简意赅,生动鲜明地表述了报纸的任务,宣布了党的主张,并提出了党与党报的关系。5月18日,《解放日报》又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长篇社论《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天下》。文章中,毛泽东纵论世界反法西斯战斗的形势及其特点,乐观地宣告“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呢?只有人民,只有我们,才能正确答复这个问题”。接着毛泽东还为党中央起草了《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等社论。博古也撰写了《谣言与烟幕》等社论及时事短评。报纸把党的主张和见解迅速向全国、全世界传播。
从《解放日报》创刊开始,博古等人就在毛泽东的关怀和直接指导支持下,充分表现出掌握党报这个战斗武器的高度政治水平和艺术才能,毛泽东以及博古等人写的一篇又一篇的社论、评论,无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他们还为报纸写新闻、按语、观察家发言等多种形式的稿件,为新闻写作开创了新局面。毛泽东是在报上发表文章最多的人,这些显现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的作品,使报纸光彩熠熠。《解放日报》很快受到抗日根据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同时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
二
1942年初,亲自抓党报与新闻宣传工作的毛泽东已渐渐觉察到《解放日报》的弱点和不足,一些十分关心《解放日报》的同志也看到一些问题。在中央办公厅工作的师哲对《解放日报》的内容比例不当很有看法;他认为报纸用大量篇幅报道国际新闻,并发表了不少社论,而对国内,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情况报道太少。为此,他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报告,反映自己的意见。在1月下旬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让人将师哲的报告念了一遍,并要大家都发表意见,讨论了《解放日报》的工作。最后,毛泽东结合大家的意见,对《解放日报》作了重要指示。
3月8日,毛泽东针对《解放日报》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给博古和报社的同志们写了“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3月17日,博古在编缉部与报社干部大会上认真检讨报纸10个月来的错误,还联系自己过去历史上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提出今后报纸改版的方针、计划,并强调报纸改版要在增强党性上努力。
3月31日,毛泽东和博古共同主持了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召开的报纸改版座谈会。博古在会上又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他说自己开始办报时思想上就有个框框,认为《解放日报》是一份大型报纸,应该摆出大报的样子,要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于是就把国际新闻放在首位。版面安排是头版欧洲、二版远东、三版国内,四版上半版是延安与边区,下半版是《文艺》栏与专刊。许多西方通讯社、中央社的新闻消息原封不动地刊登,其实这正是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批评的“不看实际情况,死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是当时流行的主观主义、党八股的一种表现。
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博古总结过去的错误,认真地贯彻毛泽东的指示,虚心听取师哲等同志的批评意见,进行了艰苦的改版工作。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解放日报》改版获得了成功。
1942年4月1日,新版《解放日报》发行了。其第一版是要闻,以头题发表了边区参议会减轻征收公粮公草的决议,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第二版是边区和国内,发表了解放区整风动态与抗战捷报;三版是国际,刊登了一些国际消息;四版为副刊。这期报纸还发了博古写的社论《致读者》。这篇社论根据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指示,从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四个方面检查了报纸的错误,提出改版的目的是要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报纸的整个篇幅要贯彻党的路线,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斗争,帮助全党工作改进”。
《解放日报》改版获得成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四版,它不仅变化大,而且还引起毛主席的特别兴趣和特别关照。此时的第四版应该说是以文艺为主的综合性、杂志性的副刊。其中“文艺”占半版位置,每周见报总有四五次,其内容增添了学习和介绍毛泽东著作,还有问题解答,刊登各类知识性的常识,读者信箱等等。这一个全版副刊,实为我国新闻史上罕见的大型副刊。这样一来,副刊发稿字数增加约3倍。
三
原来的“文艺”副刊栏由丁玲主编。1942年3月她被调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后,副刊的重担就落在舒群身上。舒群向博古诉苦,说他是搞文艺写作的,不大懂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而且副刊又要配合整风,任务太重,不能胜任。这事很快让毛泽东知道了,他直接找到舒群谈话。毛泽东坦诚地说,要找个既懂文艺又懂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且又熟悉编辑工作的,实在难啊!他诚恳地鼓励舒群:“工作嘛,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努力做到点面结合。你是搞文学的,编文艺栏,文学是点,文艺是面。你现在编综合副刊,文艺就是点,社会科学就是面了,由点到面地学。反过来也可以促进点的深化……由点到面,你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毛主席在做舒群思想工作的同时,还帮助解决报纸副刊缺稿的问题。他找来舒群,一边商量一边起草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该《办法》说:“《解放日报》第四版稿件缺乏,且偏于文艺,除已定专刊及由编辑部直接征得之稿件外,现请下列各同志负责征稿。”毛泽东直接点名提出请陈荒煤、江丰、张庚、柯仲平、范文澜、邓发、彭真、王震之、冯文彬、艾思奇、陈伯达、周扬、吕骥、蔡畅、董纯才、吴玉章等16位同志提供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等各文化领域的稿件,还规定每人每月须征稿6000字到12000字,并要求他们对征集的稿件要从思想内容到文字个性润色等方面把好关。
为鼓励写稿人的积极性,毛泽东还特地在枣园摆下两桌酒席,宴请这16位约稿人,博古和舒群自然出席作陪。枣园之宴对解决《解放日报》副刊稿源问题起了很大作用,同时对全党努力、共同支持办好《解放日报》也起到良好效果。
同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讨论了《解放日报》的工作,同意毛泽东指出的《解放日报》自改版以来有很大进步,但是尚未成为“真正的党中央机关报”。为了加强报社的领导力量,政治局任命陆定一同志任《解放日报》总编辑(原总编辑杨松病逝)。
数日后,由陆定一在新华社编委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对《解放日报》的评价和意见。博古在会上说:“《解放日报》没有成为一张‘完全的党报,责任完全在我……”之后,他多次召开编委会和全体编辑人员会议,讨论如何正确对待中央领导同志的批评,改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9月15日,博古将编委整改工作详细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表示满意。同日,毛泽东在给何凯丰(当时任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信中说:“今日与博古谈了半天,报馆工作有进步,可以希望由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他向200余人作了报告,影响很好(据舒群说),报馆人员在讨论改进中。”
1942年秋,德军在包围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以后,以150万大军又猛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狂叫要迅速攻占这些重要城堡,在西伯利亚与日军会师。10月9日,被围困的苏联红军英勇突破了德军防线,与北方来援的红军会师了。毛主席得讯后,于11日下午三四点钟就将刚脱稿的社论《红军的伟大胜利》(选入《毛泽东选集》时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手迹送到报社,并附信给博古,其大意说写了篇稿子,请考虑可否作社论用?毛泽东主动给报社写社论,通常都这样给博古写信。博古拿着稿子,兴冲冲跑到办公室,笑眯眯地说,毛主席给我们写了一篇非常精彩的社论,请大家先睹为快。原稿为铅笔书写,博古要求大家分头用钢笔仔细誊抄,立即发排,12日见报。这篇社论明确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走的还是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社论还英明论断:“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13日下午,博古又拿来毛主席写的题为《历史教训》的社论,要编辑们誊抄发排,14日见报。15日下午,博古要编辑们誊抄毛主席的社论稿《评柏林声明》,16日见报。这篇社论,无情地批驳了德国发言人的声明,同时指出:“世界形势已起了根本变化,一切法西斯国家都丧失了主动地位。”毛泽东在6天的时间里就为《解放日报》写了3篇社论,对苏德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将德国法西斯的欺骗宣传批驳得体无完肤。
四
1943年初,毛泽东曾对舒群(副刊主编)等说过“难找”的人,终于由他找到并派来了。此人就是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多才多艺的艾思奇。艾思奇在出任《解放日报》副刊部主任的同时,兼任原职中央文委秘书长,舒群改任副主任。在此前后,报社还陆续调来林默涵、温济泽、陈学昭、白朗、庄栋等文艺家、理论家与活动家来担任编辑,年末,编辑部还陆续调来了周立波、裴孟飞、高阳文等,人数增至约50人,可谓兵强马壮。
1943年7月初,国民党利用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发动了抗日战争中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并准备进犯延安。7月8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致各中央局和各处分局》的电报,说中央决定发动宣传攻击,同时准备用军事力量粉碎其可能的进攻。博古得知战情,当日就召开了编辑会议,进行“宣传攻击”的布置,要求大家以战斗的姿态投入工作。7月8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毛泽东写的《蒋军阴谋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消息,大版面地刊登了朱德总司令分别致西安胡宗南副司令和致蒋委员长等的电文。电文揭露了国民党调动军队情况,同时呼吁团结,避免内战。此文标题特大,电文用四号字排,整个版面气势很大。同日,还刊登了由王稼祥撰写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道路》,此文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说“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次与国民党掀起的“反共”浪潮的舆论交战中,毛泽东挥毫写了《中国政治黑暗,抗战不力,美英盟国大不满意》等一些重要消息和社论,还接连发表了经毛泽东修改定稿的、由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陈伯达等人写的批驳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长篇论著。博古发表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为保卫中国共产党而战》的专论。他在专论中说:“军事威胁,不足以慑服共产党,挑拨离间,不足以分化共产党,相反,我们将更加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去战斗,并且取得胜利!”此外,《解放日报》的副刊还发表了一些短小的文艺作品。
毛泽东为《解放日报》等报纸及新华社写的稿件,有许多是震惊中外的杰作,并成为新闻评论与通讯报道的写作典范。
《解放日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它不仅起到了很有效的新闻宣传的战斗作用,还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干部,当时的许多编辑记者后来都成了新闻宣传战线的领导同志。
(责编 卫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