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学习方式的重新审视

2006-10-21 01:25刘沙沙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基础知识探究

为了贯彻国家提倡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宗旨,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是针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对长期以来语文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丧失这一现状的批评和纠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和主动探究语文学习中的未知领域。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课堂活动,以往语文课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局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气氛活跃的课堂局面。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新课改的一大贡献。

然而在实施中,我们也渐渐发现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也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

首先,在新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主体性确实大大地提升了,他们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活动内容极大地丰富了。这看起来煞是热闹,但这表面的热闹下却隐藏着不少问题:有的教师不管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一律交给学生讨论,对一些教学内容放任学生做漫无边际的拓展,而不管讨论、拓展得是否有结果。这种“放羊式”教学经常造成“满堂问”、“满堂转”现象。结果很可能是转得晕头转向而迷失了教学目标。在这种所谓的“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的引导下,课堂表面热闹了,但仔细推敲:一节课下来究竟能使学生获得多少语文知识呢?

其次,为了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一些老师已不大敢讲授知识性的东西了,唯恐触犯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提问题、搞探究。不管什么语文教学内容都让学生搞研究性学习,连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也不提了。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的错误也不给以否定和纠正,这样的语文教学只是在浪费时间。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能不承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一定总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并不是这种教学法方式本身有问题,毕竟它的初衷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凸现是很有作用的,它在帮助学生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但就语文教学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能只局限于这一种。

那么,让我们来重新审视传统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诚然,接受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易束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不受到提倡。但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之所以能长期应用于教学中必定有其独特的教育作用。

首先,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到语文教学中,间接经验就是语文基础知识、语法等等。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语感和形成技能,更不用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改的初衷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而要形成这种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认识一定数量的常用字,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积累一定数量的语文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之所以叫“学生”,就因为他的发展是不充分的,否则就不用教了。作为学生,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人类积累的间接经验,具体到语文中就是语文基础知识,如语体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等。无知便无能,我们无法奢望一个连最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都还没有掌握的学生去搞语文研究。没有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作武装,他必将一无所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先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学生的人生阅历浅、基础知识薄弱、文学底蕴匮乏这一事实要求他们需要先接受知识,因此应采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来增加自己的语文知识量。

其三,对于教师来说,与接受性学习相一致的是教师的授受性教学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的倡导下,不少人认为教师授受性地教学方式也不入流了,这种观念显然过于偏激。教师的讲授能最广泛地面对全体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不可否认这种学习方式容易导致“满堂灌”,但不能因为如此就轻易把教师的教授与“满堂灌”画上等号。如果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这样的讲授就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遵循量的演变过程,要分析各种学习方式的利弊,寻找它们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有人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创造性程度,将学习方式划分为:机械接受性学习,意义接受性学习、发现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四种主要类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机械接受性学习方式大量存在,而现在要突然转到研究性学习肯定是不符合实际的。事物的转变一般首先要表现为量的演变然后才能产生质的突破,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应该增加学生接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机械接受性学习为意义接受性学习,再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发现学习,最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一蹴而就是行不通的。

(刘沙沙河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研究性基础知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清律的基础知识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掌握基础知识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