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中职学生普遍说不好、用不好自己的母语,并且欠缺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缺乏探求知识的欲望及创新精神,学习目的只停留在应付考试上,语文学习质量颇令人忧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习目的过于功利
笔者上课时曾有学生提出:“我们的专业是销售,难道在卖东西之前先为顾客背诵首唐诗吗?”这个学生实际上就提出了学习的功利性问题。
“学以致用”理应是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宗旨,特别是作为中职学校,其办学宗旨应该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但是就语文这一学科来说,学生大多觉得学以致用是很飘忽的事。因为如果将语文作为一种交际的手段或工具来学习,学生普遍有不学也行的感觉;如果认为学习语文是为了使自己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学生则普遍感觉到时候日久天长总能应付。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能看到教师在讲台上汗流浃背,讲台下却能“听取鼾声一片”。
学习过程偏重应试
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每学期一次的考试却无可避免,而且学分制中重修制度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受到初中阶段形成的应试思维影响,课堂上认真做笔记、课后努力背笔记的大有人在,但真正重视语文、有疑而问的却少之又少。因此不仅造成了知识面狭窄,写起文章来错字连篇、词不达意的恶果,还会使学生因此而更加自卑。
教学手段趋于形式
多媒体课件引入语文课堂,无庸置疑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多媒体课件如果不注意合理运用,效果则适得其反。因为过多声音的刺激、图片的闪烁,反而会加大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冲淡了有效语言信息的传递,从而减少了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交流,使教学流于形式,而且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所以,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现状,应从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入手。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它是M.T.西塞罗提出的一种理想化教育思想,它所关心的是人的个别和独特的价值观,突出人的独特性、意外性、复杂性和创造性。人们一般把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理论等统称为人文科学;而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科学文化素质之外的一种素质,主要指人的涵养,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体现。它是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等,而形成的内在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常常会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中充分表现出来。①
当今社会普遍需要高素质尤其是高人文素质的人才,这些人应当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科学精神等综合性知识与能力。这就要求中职生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唯有拥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正常的发挥;只有全面发展、思想健康、人格高尚、知识广博,成为既有业务专长又有创造能力、道德高尚的人,才会有益于社会,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所以,本身就具备人文属性的语文学科尤其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语文学科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讲授语法知识、阅读技巧、写作技巧外,还要努力发掘文章的深层内涵,通过对文章背景知识介绍及对课文的点评,向学生宣扬民主、公平、尊重、诚信、博爱和宽容等理念,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此外,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多地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进行自我完善,那么,学生的人文素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职生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三、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要渗透人文理念
语文教学远不是一门只传授母语的技能和技巧的学科,特级教师于漪告诉我们:“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同时产生,它就是文字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里有民族的情结,我们中华几千年来的精华积淀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因此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命根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加强诸如审美观念、民主观念、环保观念、人本观念等人文理念的渗透;在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使其个性和人格完善健康地发展。
例如教材中的《十首足矣》,就是一篇将古代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很好结合的一篇文章,笔者在教学时留意到文章都是从反面举例论述,因此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正面的例子进行补充说明。实践教学证明,学生普遍能在对这些例子深深的感触中,理解了文章提出的“珍爱生命、珍惜文明”的主题。
(二)教学方式要多样性和生动性
教师应适当、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突破教学场地的局限,实施个性化教学,完成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益。
在讲授文言文时,教师可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师从旁辅助,让学生不仅能通读并翻译全文,还可以从合作学习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讲授现代文时可以引入游戏、演讲等形式,例如讲《荷花淀》时,可以安排学生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让他们从中发现自身特长和爱好,从而为将来的个人发展奠定基础。而讲授应用文时,采用“做中学”的方法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根据应用文的具体内容,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行个案设计,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学校之外,既避免了应用文的枯燥无味,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评价注意合理使用个性化评价方式
传统教育把甄别性评价看作是评价的主要方式,即主要通过成绩高低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着眼点,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会与人合作的技巧。
目前较受欢迎和认可的一种学习评价方式,是为学生设立学习档案袋。学习档案袋有多种资料,包括书面作业、储存在电脑里的作业以及音频、视频资料等。这些资料,用于评估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程度、学习过程及结果。通过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反思,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和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真实客观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学习档案袋又是证明学生成长的媒介,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动力;同时,恰当、积极的评价方式和反馈方式,在很多时候也将成为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激励手段。学生学习档案袋能清楚地展示学生的成长,体现了人文关怀。②此外,与此相应的评价方式还有终结—形成性的评价方式,测试—非测试的评价方式,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等。
(四)教师以身示范进行人文熏陶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理念,不仅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教师还应在言传身教中进行熏陶。不少的中职学生之所以不继续读高中,实际上是在初三时被“分流”出去的。由于一直以来成绩都不甚理想,很多学生可以说是饱受了老师和家长的责难,自尊心多少会受到损害。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师更应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尊重和关爱。只有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才能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明白他们的需要,从而令语文学习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教育趋势是智育与德育并重。”就是说,教育者在教学中既应发挥科技教育的作用,使受教育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方法,也应重视人文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都得到提高。而语文教学过程,是孕育高尚人性的过程,我们语文教师更应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人文熏陶,改变自己人文底气不足的现状,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力。
注释:
①刘献君:《专业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②伍秀媛:《中学生“写作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初探》,(广州)《广州市中职语文教研会O五年学术年会论文选编》,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郭玉颖 广东省广州市医药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