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绯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不同类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咪咪是个外向的孩子,她喜欢热闹。幼儿园各种新奇的玩具、有趣的游戏都让咪咪兴奋不已。可到了第四天,咪咪开始不想上幼儿园了,别的小朋友一哭,咪咪也跟着哭。奇怪,前几天都好好的,怎么现在反而不喜欢上幼儿园了?
分析:外向型的孩子很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咪咪就是这样。一开始,幼儿园好玩的玩具、有趣的游戏给咪咪带来的乐趣超过了咪咪离开妈妈带来的不快乐。但这并不说明她从第一天起就真的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接受了离开爸爸妈妈的事实。所以,当新环境所带来的新鲜感慢慢消褪时,咪咪开始真正面对离开爸爸妈妈而进入一个陌生集体的现状,这是她不能接受的。当然也不排除入园老师因为忙于应对那些哭闹的孩子而忽略了咪咪,使咪咪一下子很难融入新的环境,进而抗拒上幼儿园。
对策:
●对于咪咪这样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从一开始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如让她帮助那些哭闹的小朋友,树立她的榜样形象。
●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咪咪的集体意识,而不要处处给予约束。
●老师要帮助孩子相互成为朋友,有了朋友,咪咪的焦虑情绪就会平和一些。
●案例二:教室门口,宝宝哭着抱住妈妈的脖子。妈妈说:“我很快会来接你的,马上就回来。”宝宝开始大哭:“不会回来的,不会回来的。”过了一会儿,妈妈趁宝宝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离开了教室……忽然,宝宝发现妈妈不见了,他尖叫起来:“妈妈——”
分析:宝宝属于那种非常典型的以哭闹的方式来反抗的孩子,以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安对孩子来说很正常。在入园后的几天,这样的孩子比较多。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家长要让他们接受这样的事实:长大了必须上幼儿园。很多家长跟孩子说谎,或者像案例中宝宝妈妈那样不辞而别,这种不妥当的做法会使孩子对分离产生一种更深的恐惧,甚至将这种分离的恐惧迁移到其他方面。
对策:家长应该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说再见,无论他能否接受这个事实。第一天,孩子可能不能接受,但第二天、第三天,他自然而然就接受了,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系统脱敏。家长这样做的前提是一定要相信老师有办法平息孩子的激动情绪,千万不要离开后再躲在窗户后面悄悄看孩子是否还在找你,是否还在哭闹,家长的焦虑情绪不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案例三:丁丁心不在焉地摆弄着手里的玩具,目送着妈妈离开。当妈妈的身影从校门口消失时,丁丁开始用手抹眼泪。中午睡觉的时候,丁丁还是坐在窗边往外张望。老师说:“睡好觉,妈妈就会来接的。”丁丁马上第一个睡到了小床上,可是没过一会儿,丁丁就从小床上坐起来说:“老师,我睡好了。”老师说:“丁丁还没有睡着呢,要睡着了,妈妈才会来接。”于是丁丁又睡下了,一动不动,跟真的睡着了一样。没过一会儿,丁丁又坐起来了。
分析:丁丁是那种特别听话的孩子,他很努力地接受了必须上幼儿园这个事实,如目送妈妈离开,不大声哭闹。但事实上,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要适应新环境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他勇敢地和妈妈说了再见,但他还是会因为妈妈的离开而哭泣,而且他的不良情绪会比哭闹型的孩子更持久。丁丁第一个上床睡觉并不是他真的想睡觉,而是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妈妈早点出现——不是睡好觉妈妈就来了吗?
对策:家长和老师要关注这类孩子的情绪,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释放焦虑情绪。家长不要过高地要求孩子,希望孩子像成人那样冷静地对待分离是不现实也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
●案例四:田田抱着妈妈大哭:“妈妈,你不要走,我不让你走。”妈妈边上还站着爷爷、奶奶呢。奶奶心痛极了,说:“哎,要不今天先回去吧,明天再来。”田田马上说:“回去,马上回去。”但在妈妈的坚持下,最后田田还是留在了幼儿园。没过多久,田田就已经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了,和刚才来园时判若两人。
分析:田田是一个适应能力不错的孩子,非常聪明,他会抓住家长的心理,表现出家长在和不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这样的孩子面对不同的家长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爸爸妈妈送他上幼儿园时,他会接受;但当爷爷奶奶送时,他就会表现的特别不配合,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
对策:
●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情况,进而把握好孩子的心理变化。
●家长之间要保持要求的一致性,可以固定由一个家长负责接送。
●淡化孩子的负面表现,不要太关注孩子的撒娇和哭泣。
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对陌生环境感到恐惧。入园之前,孩子从来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家人,一下子从熟悉的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甚至感觉自己被爸爸妈妈丢弃了,所以他们极力回避这个环境。
●生活规律的改变也是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入园前,孩子非常自由,不受任何约束。所以上了幼儿园后,集体生活所要求的各种规则会使孩子感到很不习惯,规则所带来的约束感让孩子不喜欢幼儿园,从而逃避上幼儿园。
●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原因之一。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有些孩子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喜欢吃零食,吃饭挑食,随时随地大小便,要抱着娃娃、毛巾,甚至含着奶嘴入睡等。但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这些坏习惯都不被认可,这也会引起孩子不良的情绪反应。
●各方面能力弱的孩子不容易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弱,他们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有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特别弱,什么事情都需要照顾……而幼儿园教师要照顾一个班的孩子,不可能对一个孩子做到全方位包办,这也会引起孩子的焦虑。
●同伴间的冲突也是幼儿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之一。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打破了孩子在家时绝对中心地位的状态,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在交往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如彼此争抢东西。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因此很不愿意上幼儿园。
别把焦虑传染给孩子——家长行为对照分析
在入园初期,家长某些不自觉的行为会影响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看看您是否有这样的行为:
1.开学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家人郑重其事地将孩子送到幼儿园。
分析:这种隆重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紧张的情绪,而且当全家人都离开时,孩子感到更加孤独、失落,不利于他们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建议:由一个家长接送孩子比较好,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然的入园气氛。
2.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您总是对老师反复交待:“老师,宝宝早饭才吃了一点点。”“老师,他今天还没有解过大便。”“老师,如果宝宝尿湿了,书包里有裤子。”甚至走出教室后,您忽然想起一些没交待清楚的问题再回过头和老师作个交待。
分析:家长的言行很容易给孩子一种消极暗示,使孩子觉得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做好诸如大小便、吃饭之类的事情,产生焦虑情绪。
建议:家长要信任孩子,让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对自己充满信心。家长可以在入园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可以把要特别交待的问题以小纸条的方式告诉老师。
3.您已经和自己的孩子说过再见了,但您又悄悄地回来,躲在教室外的角落里想再看看孩子的情况。
分析:很多家长在孩子初入园时都有这样的经历,这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的不放心;另一方面,还隐含着家长对孩子的依恋,毕竟孩子是自己一手带大的。但是,孩子一旦发现躲在教室外的家长,他们会产生更强烈的思想波动,这是最不妥的。
建议: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说再见,然后大步离开教室,不逗留。你得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分离,分离并不表示永远见不到爸爸妈妈,只是一段时间的离开。
4.为了安慰孩子,您说:“宝宝,妈妈去买糖果,一会儿回来。”“吃完中饭妈妈就来接。”但事实你是离开孩子去上班了,并且中午也不会来接。
分析:家长的哄骗会加深孩子的焦虑情绪,甚至影响到孩子对成人的信任度。如果孩子相信家长所说的话,他就会不停地问老师:“妈妈怎么还没来?”这时候,老师的工作就更难做了。
建议:家长不妨直接告诉孩子,妈妈必须上班,而宝宝长大了必须上幼儿园,下午睡好觉吃完点心,妈妈就能来接你了。妈妈也会想你的。
5.孩子吵闹时,您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们老师,让老师来批评你。”“在家这么不乖,把你送到幼儿园去。”
分析:家长的话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的老师很凶,幼儿园是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因为只有不乖的孩子才会被送到那里去,从而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抵触、害怕的情绪。
建议:家长尽可能正面引导,告诉孩子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做游戏,一起玩玩具,让孩子觉得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正面引导有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
6.整整一天没有见到孩子,您准备了许多饮料、糖果,急匆匆地赶到幼儿园,一见到孩子抱着亲了又亲,好像他受了很多委屈似的。
分析:这种过于强烈的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委屈,而只有妈妈才是他的保护神,这也不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
建议:您可以告诉孩子:“看,妈妈来接你了。”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并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他了,而只是暂时的离开。可以和孩子有个温情的拥抱,但是需要平静与自然。
7.孩子回家后,你反复地问那些您所担心的问题:“今天饭吃完了吗,是老师喂的吗?”“有没有小朋友打你?”“睡觉有没有尿裤子。”“阿姨有没有给你换裤子,老师批评你了吗?”等等。
分析:这其实是家长焦虑情绪的体现,这种过多的提示不但不能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安慰和情绪上的缓解,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安,使孩子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使他更加不愿意接纳幼儿园。
建议:家长可以在接孩子的时候向老师客观地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也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自然地表现在幼儿园时的情景。还可以和孩子谈谈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情况,引发孩子的共鸣,让他自然而然地谈到幼儿园的生活。
家长的支持行为:
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提早做一些准备,包括孩子心理准备,生活准备和交往准备等。
1?郾心理支持
★入园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和孩子经常谈论幼儿园,可以谈谈自己小时候或者同事家小孩在幼儿园的趣事,让孩子向往幼儿园生活。
★设法让孩子喜欢老师。家长尽可能表现出对老师的信任和喜欢,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真喜欢你们老师,她笑起来真好看,讲话的声音真好听。”这些话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
★引导孩子喜欢自己的班级及班里的小朋友。放学的时候,家长可以陪着孩子在班里再停留一会儿,和孩子一起参观他们的教室、休息室、盥洗室等,看看小朋友的照片及每个小朋友的标志物。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交往,还可以在征得老师同意的情况下,把一些安全卫生的糖果分给小朋友。
★为孩子提供熟悉的物品,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安全感。家长可以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书、光碟等带到幼儿园。熟悉的物品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忘记分离焦虑。
★告诉孩子,每个小朋友长大了都要上幼儿园,要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但这并不表示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了。家长可以和孩子玩玩幼儿园的游戏,让孩子慢慢接受上幼儿园的事实。
★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熟悉环境。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小朋友学习本领、游戏玩耍的地方,在那里能够玩许多新玩具,结交许多新朋友。让孩子消除陌生感,对幼儿园的新环境产生安全感和认同感。
★准备好老师的家访。多数幼儿园要求老师对所有新生进行家访。家长要重视教师的家访,在家访中尽可能向老师介绍孩子的各种情况,和老师谈谈自己的教育想法等等。以便于老师了解孩子,制定相应的个别教育措施。
2?郾生活支持
★配合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克服要别人喂饭或挑食等不良习惯。对于那些用奶瓶当水杯的宝宝来说,更应该练习用杯子喝水。
★教孩子学会自己小便,或者能主动告诉成人:“我要小便,我要大便。”给孩子准备一至两套替换的内衣裤。
★给宝宝的衣服、鞋子等物品绣上名字或做上标志,并让宝宝认一认,这样做便于宝宝能在集体生活中分辨出自己的物品,也便于老师帮助宝宝。
★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应逐渐接近幼儿园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饮食正常化。
★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对于宝宝来说,脱衣服比较容易,家长可以让孩子先学脱衣服,再学穿衣服。
★不要给宝宝选择过于新颖刺激的服装,会叫的小口袋、会亮的鞋子、有趣的小珠珠,这会影响宝宝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
★尽量不要给宝宝戴首饰,这些物品会给宝宝的活动带来不便,同时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3?郾交往支持
★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接触其他孩子,多和孩子讲有关独立、勇敢的故事或做一些相关主题的游戏。
★教孩子知道自己的学名,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如“早上好”、“再见”等。
★让孩子学会分享玩具,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如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别的小朋友有攻击行为时,首先要避开,然后告诉老师。
★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家庭友好小组,和班上其他小朋友的家庭建立联系,在双休日的时候一起去公园玩,给孩子创造与班里同伴交往的机会,使孩子尽快熟悉小朋友,适应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