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文化的力量已不仅体现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在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集团公司党组深刻地认识到,在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集团公司要实现做强做大、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标,就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狠下功夫。
站在实现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 着力构建独具航天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航天科技工业改革发展全局,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确保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航天人才队伍,构建和谐航天和创新型航天,也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集团公司党组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集团公司发展的重大举措,以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简称“三大精神”)为根基,全面开展理念、视觉、行为三大识别系统建设,同步推进创新文化、质量文化、班组文化等特色文化的培育,努力构筑与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相适应的独具优势和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抓住灵魂,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诞生和培育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三大精神”一脉相承,与时俱进。1986年,航天工业部党组根据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张爱萍等老一辈领导同志对航天科技工业所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航天创业历程和精神追求,提炼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江泽民同志精辟阐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飞行试验圆满成功后,江泽民同志称赞航天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将“四个特别”的精神确定为载人航天精神。2005年11月26日,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好这“三大”精神,是加强航天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继承创新,整合提炼充满时代气息和文化传统的企业理念。本着继承、融合、创新的原则,立足于历史和现实,集团公司在理性总结、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以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九大要素为核心的理念体系。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是始终流淌在航天职工心中的主旋律,为此我们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价值观之“源”,把航天“三大精神”作为价值观之“魂”,提炼和形成了“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蕴涵着半个世纪以来航天人热爱祖国的赤诚情怀和对航天产品质量的执著追求,又体现了创新应变、竞争共赢的市场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的任务关乎国家安全和民族的科技发展,担负着振民心、强国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承载着引领民族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站在这个时代高度,我们提出了集团的企业使命:“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这一富有深厚底蕴和世界视野的企业使命的提出,使集团的发展在文化上得到了升华,并获得了集团上下的高度共识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统一视觉和行为,精心打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崭新形象。我们以企业理念为指导,开发完成了集团公司的视觉识别系统,统一了企业标识,制定了《集团公司企业视觉管理手册》,规范了标识的应用。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总装厂—第一研究院211厂在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导入了视觉识别系统和理念识别系统的情况下,全部废除了原有企业识别系统,重新更换了已经统一的服装,拆除、重建了厂区的企业文化墙;第五研究院在已经注册了CAST商标,并且在业界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情况下,毅然带头作废了已经注册的商标,改用集团公司统一的标识。开展了行为文化研究和行为识别系统设计,着手制定、完善了集团公司职业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的推出,标志着集团企业识别体系的全面形成。
突出特色,大力加强子文化和专项文化建设。集团公司把质量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总结几十年航天质量管理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炼了“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航天质量文化体系。同时还开展了成本文化、班组文化、廉洁文化、安全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丰富和支撑了航天文化体系。在坚持统一性的前提下,集团公司积极引导成员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建设,运载火箭研制队伍形成了“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创一流”的神箭文化、“神舟”飞船研制队伍形成了以“祖国利益至上的政治文化,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文化,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的质量文化,同舟共济的团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神舟文化等。这些文化既是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单位丰富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
加强领导、整体互动、强势推进,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推进航天事业跨跃发展的重要力量
集团公司党组清醒地认识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密联系航天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谋求整体互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成为推进航天事业跨跃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体制机制。 党组书记、总经理张庆伟亲自担任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听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汇报,并就企业文化建设的很多关键环节和具体细节给予明确指示。2002年3月,在集团公司总部机构调整和改革时,赋予思想政治工作部企业文化管理职能,同时成立了企业文化处,并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证。各研究院、基地和直属单位都成立了由行政正职为组长的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组建了企业文化处,设立了企业文化专项活动经费。集团公司和各院都建立了专门的队伍,加强了企业文化专业培训,先后组织了三批50多名企业文化骨干赴美国学习培训和赴欧洲学习考察,形成了专业化的企业文化工作骨干队伍。
坚持系统思考,抓好顶层设计。 集团公司党组明确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是要抓好顶层设计,抓好规划,定好蓝图。2002年3月,在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组织召开多次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正式颁布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2002—2005)》,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实施步骤、实施原则和考核要求。到2005年底,视觉、理念和行为三大识别系统基本完成,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2006年集团公司又颁布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作为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十一五”期间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运用科学方法,实施项目管理。在视觉、理念和行为三大识别系统建设中,我们采用了外部专家组与内部项目组双轨制合作开发的模式。一方面,我们运用招投标选择专业化的合作伙伴,组成外部专家组,利用专业公司的力量,弥补我们企业文化理论不够系统的缺陷。通过对国内知名企业文化策划机构的市场调研,我们先后选择正邦品牌识别设计公司参与视觉系统设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参与理念识别系统建设,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参与行为识别系统建设。同时,成立了由内部企业文化骨干人员组成的项目指导组,利用内部人员多年对航天文化的较深理解,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并保证各项成果符合航天实际、适应集团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这种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双轨制合作开发模式,借鉴了航天系统工程和型号项目管理的经验,提升了工作起点,加快了建设进度,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阶段,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广泛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成果经得起推敲,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抓好载体建设,确保落地生根。一是与开展深入细致的形势任务教育相结合,通过座谈会、征文、演讲、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全体员工牢记使命,立足本岗,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成功,培养与航天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二是以重大发射任务 、重大活动为契机,精心策划文化活动,注重弘扬企业精神、提高集团公司美誉度,突出展示集团公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时期与时俱进的风采。在组织参加社会上的重要活动的同时,集团公司内部也紧密结合航天特点,组织开展了型号出征宣誓仪式、理念系统统一亮牌仪式等特色活动。三是建设教育展示体系。先后建设或完善了神箭主题公园、中华航天博物馆、北京航天城会展中心、上海航天工业展示馆、西安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等教育场所,成为对员工进行航天精神教育和体验企业文化的重要窗口。四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宣传载体。出版一批图文并茂的企业文化读物,在报纸和网站上分别设置企业文化建设专栏,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贯彻。
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航天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回顾航天事业创建50年,特别是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通过实施企业文化战略,航天文化作为集团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日益增强,已经成为推动集团公司改革和建设、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
文化力转化为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以载人航天工程和高新工程为代表的航天科研生产任务。在航天“三大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在“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企业使命激励下,广大航天职工秉承“以国为重,以质取胜,以新图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取得了“杀手锏”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保持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47次成功发射的记录,实现了卫星整星出口,突破了以载人飞船、新一代大运载发动机、新一代卫星大平台为代表的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航天技术和科研生产能力的新跨越。
文化力激发了创造力,培养造就了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新一代航天人才队伍。伴随着航天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集团公司顺利完成了人才队伍的新老交替,新一代航天人才队伍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真正挑起了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大梁。截止2005年底,集团公司所属各研究院、厂所主要领导中,45岁以下的占70%;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中, 45岁以下的占60%。他们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但在技术上、职务上实现了交接,更重要的是,在航天文化的培育和感染下,他们传承了老一辈航天人的好传统、好作风,吸收了航天文化的丰厚底蕴和营养,成为航天文化具体化、人格化的真实体现。
文化力促进了生产力,支持和推动了集团公司“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发展战略。这几年,在“发展航天、强大集团、改革创新、铸造一流”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在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作用下,集团公司相继进行了航天电子、航天信息、航天特种车辆的改革重组,正在进行航天液体动力重组,统筹建设北京空间技术研制中心和航天运输系统研制中心以及航天上海、航天西安、航天成都科研生产研制基地,启动建设上海和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总体为主导、专业为基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协调发展”的格局和“一级经营、两级管理”的母子公司体系框架。围绕“两个1000亿”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导弹武器、宇航技术、主导民品这三大主业,集团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文化力提升了影响力,展现和扩大了集团公司的社会影响。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航天事业的飞跃进步,成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综合国力的重要一翼,成为我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典范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航天事业发展中孕育形成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