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在汉语中充当的角色

2006-09-21 08:01沈玉保
现代语文 2006年6期
关键词:形象化量词修辞

[摘要] 量词是“名不副实”的词类,它除计量外,至少还有使表达形象化、修辞、使表达呈现不同的色彩等作用。

[关键词] 量词 计量 形象化 修辞 色彩

语言中的词大致有四种表达功能:指称、陈述、修饰、辅助,对应这四种功能的词分别是:体词、谓词、饰词、虚词,四大类的分别中量词属于修饰一类。

量词起什么修饰作用呢?仅像它的名称所概括的那样起计量修饰作用吗?非也。我们知道,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实词,是从意义的角度命名的。从量词名称的意义出发,可能会让人感到量词仅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而且《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字典辞书和许多语言学家,对量词也都是这样界定的,如《新华字典》“量”(去声)字条下对“量词”所作的解释是:“表示事物或行动单位的词,如张、条、个、只、遍等”。但实际情况是,多数量词不仅有量上的修饰作用,而且可以描摹事物和动作行为的形象。比如从量词“根”和“条”可以看到,它们计量的东西都是长条形的,而且二者又存在区别,前者表现的事物一般具有一定的硬度,而后者则可以显示东西的“软”,如“一根铁棒”和“一条丝带”。再比较“一条被面”“一幅被面”和“一床被面”可以看到,“条”描绘出了“被面”的长条形状,“幅”表现的是“被面”软而可以卷叠的特点,“床”突出了“被面”所凭借的客观事物。所以,汉语的量词可以对所修饰的对象作性质、形态上的描绘,可对其作出一定程度上的分别。

汉语的量词丰富而复杂,就是因为量词与其搭配的对象之间有较强的选择关系,受到双方语义和表达需要上的种种制约,不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区分不同的情况,常常需要有不同的量词配合。特别是那些具有专用性的量词更是只适用于某种特定对象,例如:盏(灯)/封(信)/列(火车)/期(杂志)。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它们之间构成了形象特征上的适应关系。量词如果仅用来作计量的单位,显然无须很大的数量。所以,汉语的量词是“名不副实”的词类,它除计量外的特殊作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使表达形象化

除度量衡量词因为是人为规定的,单纯作为计量单位起限制作用外,其他量词一般或多或少地具有形象化的描述作用。那种消磨了形态特征的通用型量词数量并不太多,具有封闭性,如“个”“只”“件”等,以“个”为最典型。

汉语的名量词能显示出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体特征。能表达外形特征的量词最为丰富、也最为形象。表现点状的如:点、粒、颗、滴、星、丸,表现线状的如:线、条、带、丝、支、枝、杆、竿、根、株、棵、段、股、道、缕、柱,表现面状的如:面、片、幅、方、汪。此外,还有表现块状、团状、环状、圈状、朵状、泡状、扇状、轮状、簇状、丛状、口状、眼状等各种形态的量词。它们几乎都是从名词转化而来,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不断充实汉语的量词,使汉语的表达生动形象而丰富多彩。作为量词来源的名词本来一般都是指称具体的物的,例如“一叶扁舟”的“叶”“一轮明月”的“轮”“一针绿草”的“针”等。因此它们作量词用后,往往都含有鲜明的形态特征。

反映动作特点的的量词也非常丰富和形象,这样的量词强调了造成该事物外形的动作行为,以动作本身为参照物,利用的是事物与动作之间的相关性,但着眼点在于该动作行为所导致的结果状态。例如:串、堆、叠、挂、担、封、挑、截、堵、把、捆、排、抹、摊、包、束、张、搂、撮、捧、弯、卷、掬,从来源上讲,它们几乎都是从动词转化而来。转化而来的量词会逐渐扩大它的适用范围,有些事物尽管并非由某个动作造就而成,但只要外形相近,就可使用这个量词。如“一串葡萄”“一串海棠”“一抹残云”“一束夕阳”“一摊水”等。这样用当然也颇具形象性。

汉语中的量词如此丰富发达、如此鲜明生动,从中选择来使用,当然能收到既恰当而又形象的表达效果。而人们运用量词又比较注重在形象化方面下功夫,追求那些新颖独特的量词。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诗句中量词“枝”的运用,使无形的“春”形象化,且给人以新鲜感。汉语量词形象性的特点有利于文学性的表达。

二、有较显著的修辞作用

量词可以作为喻体构成比喻用法。量词特别是名量词往往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所以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收到生动的比喻效果。如“一线希望”是把抽象的“希望”比喻成有形的“线”来描绘的,“一滴翡翠”是把“翡翠”比作晶莹欲滴的液体了。其他像“一叶扁舟”“一丝凉风”“一剑西风”“一颗露珠”“一镜明月”“一串笑声”等等,其中的量词都含比喻。这也就是因为许多量词本身就是由表达有形事物的名词,通过比喻引申而来的,如“面”本为“头的前部、脸”的意思,引申作量词用时计量的是如“脸”一样扁平状的物件,像“镜子”“鼓”“旗”等。由动词而来的量词常常也是从中可见状态特征的,如“张”本义是“把弓张开”,通过比喻引申作量词,计量的是平面展开状的物件。当然,因为习用久了,有些量词已不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

量词还有比拟、夸张等用法。如“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中的“撮”把人当作物来写;“一吨笑话”中的“吨”是极度夸张的。

三、使表达呈现不同的色彩

比如汉语中有许多量词可以同表示人的名词搭配,像“个、位、名、口、条、员、伙、群、拨”等,但它们的用法是不相同的。其中“个”具有非正式、口语化的色彩,“位、名”表达的是尊敬的褒义色彩,“伙、群”含贬义色彩,“员”有文言色彩。再如,作动量词用时,“番”与“通”语义相近,都表示费时费力地去做某事。但前者有褒义倾向,如“认真地研究了一番”;后者有贬义倾向,如“乱写了一通”。动词本身含贬义的倾向于与“通”搭配,如“嘀咕了一通”“挑剔了一通”;而本身带褒义的动词如果选用了“通”,则使这种表达具有贬义,如“表扬了一通”“赞美了一通”。

另外,有些“数量形”结构中的“量”没有计量作用,只是在强调程度。如“善保一片天真地跟着笑。”(杨绛《洗澡》)可以说成 “善保很天真地跟着笑。”再如“等他一身清爽地带着东西再进王琦瑶家,已是点灯时分了。”(王安忆《长恨歌》)可以说成“等他非常清爽地带着东西再进王琦瑶家,已是点灯时分了。”

因此,我们说量词除了计量之外,往往具有其他表达作用,即使是一些典型的量词也概莫能外。“群”和“批”都用于表示多数,但倘若是活着的“鸭”一般说“一群鸭”,而已经宰杀加工的则应该说“一批鸭”。与“书”组合的量词中,“本”是通用的、口语化的一个,而“册”则有文言色彩、书面语色彩,用“部”时表现的是分量较重的书。所以,量词之名并不能确切地概括其实。

量词一般不能单独使用,要附着在数词后构成数量短语(从附着于数词来看,量词似乎又是明显带辅助性的词类),才能成为自由形式。量词之被称为量词,可能也与它们的这种结合形式有关。

参考文献:

[1]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2]刘街生、蔡闻哲.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借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3期.

[3]文炼、胡附.词类划分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2000年第4期.

(沈玉保,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猜你喜欢
形象化量词修辞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学诗2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量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