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炯
改革开放前,江阴市周庄镇一直是农业比重较高的乡镇。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创造性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周庄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3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5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1.68亿元,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69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回顾周庄镇的发展历程,周庄经济的形成壮大、集聚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创造和推动。在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周庄镇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发蕴含于农民之中的活力。
坚定不移做好“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建设环境”三大工作
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镇党委、政府如何才能牵住“牛鼻子”?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感到关键是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二是稳定社会,三是建设环境。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经济能不能发展、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保持稳定,维护稳定,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也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必要前提;环境则是最好的资源,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第一竞争力,也是一个地方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抓好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和建设环境这三项工作,符合农村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符合周庄镇的实际,也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归结到这三件大事上来。
坚定不移确立“增加有效投入,培育地方财力,发展公共事业”三大目标
建设小康幸福的新农村,首先要有繁荣的经济,而繁荣的经济离不开有效的投入。为此,全镇各级将增加有效投入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创新机制抓投入,政策激励抓投入,招商引资抓投入,靠增加有效投入引发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热潮,靠增加有效投入激发全民创业创造的新热情,靠增加有效投入确保周庄作为工业重镇、经济强镇的应有地位。强大的乡镇财政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保证,是农村致富百姓、造福百姓的基础,必须提升理念、拓宽思路、科学运筹、强攻突破,千方百计培育乡镇财力,实行财力培育由单一的依靠工业向依靠工业和经营城镇双管齐下转变,提升二产、突破三产、调节地产、推动房产、内部挖潜,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培育新的财力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乡镇财力的新突破。发展公共事业,造福百姓,是镇党委和政府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现代农村社区建设包括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素质、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等,既要有硬件建设,又要有软件建设。实践中我们感到,建设新农村固然要从改变农村面貌着手,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素质,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新时期的农民要有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新精神、新技能、新素质、新能力。为此,我们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活动,用现代文明、先进理念武装农民,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合作共事与和谐共处的意识,革除农村中的陈规陋习和懒散现象,营造农村科学、民主、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坚定不移落实“提升工业化水平、加速城镇化步伐、推进法治化进程”三大举措
镇党委、政府在深刻剖析周庄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后,提出了提升工业化水平、加速城镇化步伐、推进法治化进程的战略举措。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我们感到,三大战略举措是符合周庄发展实际的,必须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为此,镇党委、政府加紧落实三大战略举措,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赋予其新内容、新目标、新措施,将三大战略举措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并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完成任务。同时,我们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健康发展。特别要加强同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提高基层干部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环境。
(作者系江阴市周庄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