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福
回忆起来,我走得最远的地方,是贵阳。
一个寒假,和学校几个爱绘画的同学前往贵阳参加美术考试。由此,我这个农村的孩子有幸从县城走到省城,走到了一块能让我的心长出翅膀的圣地。
身在贵阳,我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一种另外的环境。在林立的高楼间,错落着些许低矮古旧的砖房,使人易于发现城市现代化的原始历程,它触及了我心中的痛。我自私地认为,这是在等待着我的,这很好。我仿佛又听到了家乡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对我说的那句话:“我希望有一天,你能说这样的一句话:‘我不仅建设我的家乡,我还要建设我的祖国。”贵阳是祖国的。爬上贵阳市一座不知名的山,遥望着无际无边的钢筋水泥——假如只是这样,我会很失望的。可惜,不远处还有一座山(大概山外还有山),不很高,稍微险峻,有草木,上建凉亭,大体是一片乡野的韵味,恰到好处地矗立在现代楼群中,像海洋里的岛屿,点缀出海洋汹涌澎湃的力量。山和草木,让我感到了农村的亲切。我虽然身在此山,却感觉那里就是我的山村,有着我的家。我是相信这种感觉的。
在贵阳的那些日子,我看到到处有背着画夹的人。这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会是将来的艺术家?谁能在将来靠这种东西生活下去?而谁又立志将来以此为祖国做一点事情?我不明白。我只明白,有的人一定会被这种场面所吓倒,退出了他本来有可能走得很出色的路——居然会这样。这似乎像我刚到贵阳的那天,还不会看路牌,总是莫名其妙地有点害怕。怎么连我这个接受了文化教育的人都不会看,那么,文盲们更是不可能会的,想必他们往往会找不到需要走的路,甚或永远都无法找到。至于我,后来是会看了,但,那是后来的事。我想,要在城市里穿行,至少要有文化知识、智慧和能力;否则,就会找不到路的——人群的拥挤,使我们很难落脚和前进。真的,世上本来就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没了路。然而,我喜欢这种向上的游戏,我会在这种无路中努力地挣扎,即使挤不出条路,也得拼出块空间。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不会自以为是地像在自己的小乡镇,背着个画夹在大街小巷里行走,那时很易于让鼻子翘得老高。我下定了决心:我没有任何理由堕落或平庸,更没有理由骄傲;我唯有把自己交给一座复杂却广阔的城市,我才能找到自己,并最终抵达无限。是的,只有在紧张的城市里,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为之奋斗,也只有在城市,才有我们发挥潜能的空间,无论是被迫或是自愿。
就这样,我把自己交给了城市,交给了一块遥远的天堂,让它把我的梦镶在它的身上。
于是现在,贵阳,是我美丽的远方。
【作者系贵州省雷山民族中学高三学生】
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思考的散文。重在写自己的所感,由此引申出对于人生的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
首先,作者面对繁华的城市里那些不太和谐的“错落着些许低矮古旧的砖房”,想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这是一种可贵的以天下为己仁的责任感。其次,文章充满了一种昂扬向上的思想,使标题“美丽的远方”就有了深刻的意义。
【特邀点评:何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