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编者按: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节、中秋节所蕴含的一系列饮食、礼仪活动和形式,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在香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均被定为法定假日,在澳门也有类似的规定。而在祖国大陆,除春节外,其他传统节日均没列入法定假日。面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冷落中华传统节日的现实,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提出建议,把清明节纳入国家法定假日,并大力倡导文明祭祀。这的确有助于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清明时节,我们编发有关清明节的文章,以期使读者对清明这一传统节日有着更加明晰的了解。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人们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都自觉地停止烟火来表示纪念。渐渐地,人们在纪念祖先的时候也开始采用这种形式,并成了一种风俗习惯流传下来。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逢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外国的“清明节”
日本的“盂兰盆节”
日本的盂兰盆节每年农历的七八月举行,机关、厂矿、团体、企业都放假三天,有组织进行祭祀活动。在乡间活动更热闹,家家户户连同城市人也返乡,到墓地祭祖。不能回来的人会委托别人代为祭奠。
叙利亚的“烈士节”
每年的五月六日是叙利亚政府规定的法定节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向烈士碑敬花圈,为烈士扫墓,慰问烈士家属。
墨西哥“扫墓节”
每年11月2日为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为死去的人扫墓。去时,准备特别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作为祭祀供品。举行仪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布,席地而坐,点上蜡烛,边吃喝,边歌舞,作为守灵,通宵达旦。
法国“万灵节”
每年11月1 日是法国的“万灵节”。这一天,人们赶往墓地,祭奠故人,献上菊花。位于巴黎公墓不远的巴黎公社纪念碑和十多个反法西斯纪念碑前,凭吊者最多,献上的鲜花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