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改革的一种方案。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分层次教学
1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全国大部分高校都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分析表明,各高校生源质量、学生素质、专业结构、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情况及计算机知识在非计算机专业各专业领域的应用程度等方面有如下特点。
(1)现行的高考招生是按批次分批录取的。这种录取方式固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也必然导致各高校之间生源质量的明显差异。部分省市中学的教育质量较高,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早,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应用有初步了解;但大多数中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知识不够,信息技术素质偏低,使大学计算机教育入门水平参差不齐。
(2)表面上看文科类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高于理工科类学生,但文科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方面的接受能力明显不及理工类学生是不争的事实。
(3)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地融入非计算机专业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其专业的科研工作中。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教学科研的主要手段,非计算机专业各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且不同专业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4)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表明,用人单位对受聘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成功率、谋求较好的工作待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学生们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5)一般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总体要求不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与计算机实际应用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一般高校非计算机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大都只开设了一门“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教学总时数约70学时,主要内容大致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2000、Word 2000、Excel 2000、PowerPoint 2000、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部分内容在中学已经开过。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化正在不断向纵深延伸,社会各行各业对应聘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外语水平已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志。教育部已出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在本世纪的前十年内逐步普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开始步入正轨,这客观上也提高了大学计算机知识及技术教育的起点。
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教育实践业已形成的一套比较经典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适应当前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并具超前意识的研究、探讨和实践的过程。在教育部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推动与指导下,全国高校都在根据各自学校的现状、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积极进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探索。
综上,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必须进行整体改革。
2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设想
2.1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2)非计算机专业各大类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设置及各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
(3)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由原来的零起点变为现在的非零起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名称、教学内容的改革。
2.2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和“高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结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拟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大学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
第二层次是体现所在专业特色或与所在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后续计算机系列课程。
2.3非计算机各大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设置方案
作为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层次,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按公共必修系列课程和公共选修系列课程设置。公共必修课程计划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公共选修系列课程的设置可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软件流行趋势的变化以及学生的需求而灵活设置,开出更多受大学生们欢迎的选修课。目前可开设“网络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系列选修课。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结构如表1。
2.3.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所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计算机基础”,大都停留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扫盲和几个基本应用软件使用方法介绍的水平,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以及根据自己专业学习的要求和今后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相关计算机知识的能力等问题考虑较少。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知识的爆炸性涌现、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都迫使大学生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高校优越的教学资源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性学习。我们希望改革后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给大学生一些有益的启迪和有效的帮助,使他们对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习一些计算机应用方面必备的知识;掌握目前流行而实用的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获得自主选择学习相关计算机知识的能力,提高大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素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对全校按公共必修课开设,约70学时(含上机),开课时间为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分文、理两大类专业组织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实施分类教学。
2.3.2 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功。在生源质量较好的高校,一般都已开设程序设计课程。程序设计课程应根据各大类专业需要以不同的计算机语言为依托,分别在VB、C++和数据库应用技术等内容中选择一种。面对全校按公共必修课开设,约60学时(含上机),开课时间为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2.3.3 非计算机各大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的设置
考虑到部分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要求相近等情况,建议将高校常设专业归为几个专业大类,实际教学时可按大类进行。例如,一般高校常设专业大致可归为科学计算类、电子信息类、辅助设计类、信息管理类和基本应用类等。各高校可按专业大类提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配置主要教学内容。
(1)科学计算类
典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物理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化学、化学(科学教育)、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数值计算与处理技术或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等。
主要教学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理科类,72学时,必修)、“C++”(64学时,必修)、“网络技术与应用”等系列选修课。
(2)电子信息类
典型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方面,偏向于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讯等,同时需要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计算机接口以及网络技术等。
主要教学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理科类,72学时,必修)、“C++”(64学时,必修)、“网络技术与应用”等系列选修课。
(3)辅助设计类
典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建筑学(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动画等。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具有较好的程序设计知识与技能;在“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主要教学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理科类或文科类,72学时,必修)、“VB”(64学时,必修)、“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C++”等系列选修课。
(4)信息管理类
典型专业: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学、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旅游管理等。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对一般程序设计知识与技能有较好的理解,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在“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数据库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统计预测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主要教学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科类,72学时,必修)、“数据库应用技术”(64学时,必修)、“网络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系列选修课。
(5)基本应用类
典型专业:法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
结构特点与要求:在“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与分析方法等。
主要教学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科类,72学时,必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64学时,必修)、“网络技术与应用”、“数据库应用技术”等系列选修课。
(6)教育技术类
教育类中的“教育技术”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知识面要求较广,它涵盖了电子信息、信息管理、辅助设计和基本应用四个大类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理科类,72学时,必修)、“VB”(64学时,必修)、“网络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C++”等系列选修课。
本文仅就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种设想,希望能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也籍此与同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