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型性格的人物——刘兰芝

2006-07-28 05:57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5期
关键词:焦仲卿封建礼教回娘家

孙 霓

刘兰芝是古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她聪明贤惠,勤劳俭朴,其性格却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而最终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但在其性格发展中,我认为她具有鲜明的对立型的性格特征,即她的身上既具有自主型的性格特征,又具有依附型的性格特征。自主型的性格特征包括她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和反抗性,依附型的性格特征包括她在感情上的依附和精神上的依附。这两种性格特征在她身上交织发展,从而构成人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典型性。其性格发展可按三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是性格的稳定期;第二阶段是性格的剧变期;第三阶段是性格的超越期。

第一阶段是刘兰芝性格的稳定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刘兰芝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贤妻良母式的典型。她出身良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种从小在家里受过良好妇道训练的女人,跟她的丈夫焦仲卿是一对恩爱夫妻。她也尽心伺养公婆,辛勤劳作:“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本来凭着她的聪明贤慧,她的家庭生活应该是非常美满的,但事实上她在婚后的生活中却老是受气。就因为她的聪明能干,行动利索,在古代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中,影响了婆婆在家庭里的专制地位,使婆婆看了不顺眼。所以即使她“三日断五匹”,也还是“大人故嫌迟”。其实“非为织作迟”,而是“君家妇难为”。所以,刘兰芝家庭生活的不幸,是由于她比较独立自主的性格跟封建礼教格格不入造成的,引起以婆婆为代表的专制者的不满:“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但由于刘兰芝从小受到良好的妇道训练,所以即使受尽了白眼,受尽了磨难,她还是一味地忍耐,一味地顺从,把她性格中反抗的一面压抑下来,让不满在心中慢慢地酝酿,却没有表现出来。

第二阶段是刘兰芝性格的剧变期。在这一阶段中,刘兰芝的忍耐达到一定限度,终于显示出了她反抗的一面。本来,刘兰芝的泼辣能干从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值得称赞的。但刘兰芝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不提倡女强人的,那个时代需要的是对封建礼教唯命是从的妇女,而刘兰芝的“举动自专由”的性格是封建礼教所不容的,她必然要为封建礼教所吞没。而刘兰芝却不甘心于自己的这种命运,于是她在忍受了长期的屈辱生活之后,终于直接表示了她的反抗。当她的丈夫焦仲卿回家之后,她立刻就向他提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在当时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作为妇女本身能够向夫家提出把她遣归的要求,是要有很大的勇气才能做得到的。因为那时的妇女只有在夫家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责,才会被丈夫休回家里,这是非常羞耻的事情,甚至还要承担沉重的社会压力,有的妇女宁可去死也不愿被丈夫休回家里。而刘兰芝却敢逆社会潮流,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反抗。她甚至在临回娘家的那一天也不感到恐惧,临天明的时候,她还很早就起来精心打扮自己:“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谢阿母,阿母去不止。”本来,如果换了别的女子,被丈夫休回娘家,一定哭哭啼啼,悲痛欲绝,哪有心事梳妆打扮。而刘兰芝却一点也不惧怕,态度非常镇定、从容:“事事四五通”。她甚至梳妆打扮之后还来向她的婆婆辞别,不卑不亢地尽了作为媳妇的最后一点礼貌,她的态度就好像是要回娘家去探亲而不是被丈夫休回家里。刘兰芝这样做其实是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她大无畏的反抗精神。但是,刘兰芝毕竟从小就受到了封建礼教的传统教育,这就决定了她的反抗还不彻底,显示了她性格中软弱的一面,这从她的一些言行中可以看出:当她走出婆婆的家门,在回娘家的路上跟丈夫分别时,她丈夫叫她暂且回家去,过不久就会把她接回家来。她对此竟抱着希望,说:“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所以,她还希望所谓的遣归是暂时的,她还没有抱着跟她丈夫的专制家庭彻底决裂的决心,而是希望回娘家一段时间后等婆婆回心转意了再回去。她根本就没有想到她婆婆的专制和她丈夫的软弱终将使她的回归成为一场梦。而造成刘兰芝性格中软弱性一面的根源是当时中国社会封建的道德礼教,妇女从小受到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思想使她们形成了从一而终的观念,也就是这一观念使刘兰芝明白了她现在虽然暂时离开夫家,但她终究还是要回到夫家去的。所以这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形成她性格中软弱性的一面。

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她兄长的逼婚使她的性格发展进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性格发展的超越期。在这一阶段,她作出了她一生中最大的反抗——以死来表示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不满。同时,她的死也是她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性格不可调和的结果,她以死实现了对自身的超越。

刘兰芝被遣回家后面对众多的求婚者她一一回绝,依然忠于自己的丈夫焦仲卿。但是,她的拒婚却引起了她的兄长的不满:“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面对兄长的逼婚,刘兰芝的反抗是没有力量的。因为当时那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封建家长制度,使她没有决定自己婚姻的权力,她只得答复兄长:“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刘兰芝虽然口头上答应兄长许婚,也服从家里人的安排作好出嫁的准备,但她的内心是不屈服的,她还要反抗到底。但她又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弱女子的力量是微薄的,她只能选择死亡来作为自己最大的反抗。这也是她作为弱女子所只能采取的一种手段。因而在结婚的前一天黄昏,她趁别人睡觉之时纵身跳进池塘,以她的死来表明她对前夫的坚贞不渝和她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她的反抗也达到了顶点。另一方面,她的死也是她身上所具有的两种矛盾性格不可调和的结果,她虽然被丈夫休回家里,但她在精神上还是从属于焦家的。“生为焦家人,死为焦家鬼”这从一而终的观念深深植根在她身上。但她又明白跟府吏的再次相聚是没有可能的:“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所以她只能以死来保留自己的清白,“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她以死实现了对自身的超越:既然在今生不能相聚,那么死后就能在一起了,她依然还是焦家的人。所以刘兰芝在性格上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而在行动上还是遵循一定的封建道德规范的,这是由人物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所决定的,这也就构成了人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典型性。

(孙 霓,广东省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猜你喜欢
焦仲卿封建礼教回娘家
蒋正华
周永凤
浅谈焦仲卿的悲剧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西厢记》和《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千万别和丈夫一闹矛盾就回娘家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