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初探

2006-07-06 08:40徐永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4期
关键词:孔乙己意识课文

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不幸的民族,但是在今天却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什么?是靠教育培养出强大的民族群体。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向老师问问题了没有?”可见他们的问题意识较强。我们的前人也早有此共识,“学则须疑”就提出了学习中要有问题意识。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就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怀疑精神与做学问之间的辨证关系,这里的怀疑精神就是问题意识。而现在我们家长大为关注的是“你考试考了多少分?”不仅仅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考分也显得过于热情,而淡化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生问题意识的严重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把自己看成是布道者,将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师道尊严”影响,教师被演绎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居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难度、速度、形式与方法都在老师的控制之中。另一方面学生缺乏信心,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习惯于在课堂上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从上学起,特别是从初中起,学生一直处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老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老师所讲的东西,成为存储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

新课程要求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向注重学习生活化、整合化的知识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授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与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个体差异转变。而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教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它是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这就是说,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般课堂教学,由老师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学生认真推敲问题,提出观点,组织答案。由于教学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学习会留下不少疑点。每一节课留一点时间让同学们及时把问题提出来,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释疑,能使传授的知识更为完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交流。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害怕发言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顾虑重重,示以沉默。这时,教师要善于诱导,一开始,即使他们的发言比较肤浅,缺少深度,甚至有些离题,也不要加以简单的否定,而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学时,黑板上挂一幅盛开的紫藤萝图片。第一步要求学生合上课本,看着挂图,听配乐课文朗读。然后要求学生打开课本,跟着配乐轻声地朗读,创造情境,初步感知美文。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章中的美词、美句、美段,鼓励学生说说认为它美的原因。(提示:1.准确的副词,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2.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3.能反映事物性质特点的句子;4.饱含生活哲理、给人生活启迪的句子、段落。)学生自选角度、内容品味文中的美点,学生发言,老师的评点穿插于其中,以多肯定、少否定,勤表扬、少批评为原则。第三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仿写景物描写片段,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做到听、说、读、写四位一体。

其次是小组活动,相互质疑。就是分小组活动,先小组内质疑、讨论、释疑,教师巡回指导。组内不能解决的,由代表向全班质疑。要能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必须深入地感知课文。这些疑点一般是有代表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通过这些,教师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适时查漏补缺。让一个学生给其他学生提问,不仅能促进其他学生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老师的质疑会更有针对性,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更深入、更透彻。例如教《有的人》,初步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有的人指哪几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区别?”前一问要联系副标题、写作背景来解答,后一问要结合两种人与人民的关系(他们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人民对待他们的不同态度)来回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第一节中两个“活”和“死”的不同含义,体会诗人对两种人的不同评价,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揣摩中心。以上案例的分析,促使学生揣摩、发掘蕴涵较深的内容,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学会了咬文嚼字。

再次是辨析问题,观点撞击观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让教材的观点与学生的观点、让学生的观点与学生的观点发生撞击,从而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孔乙己》一文的结尾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是否死去,而是作者自己猜想孔乙己已死去,诱导学生去思考,明确交代孔乙己死去好,还是猜想结尾好,并说出理由。让学生讨论,辩论,见仁见智,深化理解。一场争论后,学生认为正是这个猜想性的结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孔乙己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最后,授之以法,教会学生发问。一旦动起来了,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一堂课甚至几堂课都解决不了,这时候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问难中去体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或不需要问,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价值,怎样去求发展思维,怎样“于无疑处见疑”,等等。如学记叙文,要从内容和形式入手,作出理解分析,就是要能理解分析记叙的要素、顺序、人称、详略、结构、中心、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阅读说明文,要能说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指出说明方法的使用和作用,明确说明顺序,分析词语的准确性。阅读议论文要从三点入手:一、要有整体观念,弄清全文结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二、注意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辨析论征关系;三、注意辨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有时学生难免会说出个别逾越了“道德底线”,或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想法,这时教师应该说“不”。

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也为学生的发展带来诸多益处。

(徐永玉 江苏省如东华丰中学)

猜你喜欢
孔乙己意识课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孔乙己(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