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国门,总以为中国菜是世界第一。多年前有次陪日本摄影师环岛拍摄台湾地区顶级美食系列,途中问其走遍全球,究竟何国的料理最为可口,本以为他会回答是中菜,没想到答案竟是:"几乎都好吃,很难取舍。"
香港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粥品面店,随意找一家坐下来吃,无论是云吞捞面、鲍鱼粥还是蚝油芥蓝,都有一定水准。"食在广州"是公认的事,盖羊城人天生味觉异常敏锐,所谓"知味方之烹"是也,且广州物产富饶,选材广博奇杂,撷众所长,融合中西,不拘一格,自然饮食精进。究其因,主要是因为1949年国民政府溃败,昔日王孙贵族、将相政要纷纷避走港、台,官厨名师亦在随员之列。这些名厨多因主人食指浩繁或风光不再而流落民间,却也造就了台湾和香港社会精美的饮食文化。
懂不懂吃,只要看当地人烹调所花的时间即明白过半,香港的各类粥品都是以米水一与二十比例煨煮两小时,使米粒与水合一才竟全功,尽心费时当然好吃。正如同法式龙虾汤用鱼肉、虾膏、虾壳、洋葱、胡萝卜以文火精炼四五小时方成。像麦当劳这种速成的美式餐饮文化能在该国大行其道,可见该地百姓味觉之易足与迟钝,法国人常自豪地说全巴黎只有一家麦当劳,且是为巴黎的美国观光客而设,巴黎人是不屑吃这种垃圾食品的,所以当麦当劳巴黎店开张的第一天,闻风而来的巴黎人在初尝一口汉堡后,不约而同地把其中的酸黄瓜丢得满地。
日本料理在战前几乎乏善可陈,烹调手法十分简单,随着经济起飞成为世界一等富国后,世界各国的第一流餐厅纷纷在东京开设分店,如香港的"福临门"在银座,法国的"银塔"在New Otani饭店,使日本人不必远渡重洋即可在国内享受天之美馔,受此风尚影响砥砺之下,日本料理亦扬弃古典守旧的煮法,撷取法国料理的精髓,推出新怀石料理,连餐馆之装潢都有法国风,再加上现代人几乎个个为营养过剩所苦,清淡的日本料理,自然成为食坊的新宠,法式日本料理能兼顾健康与气氛,抓住时代的脉动,因此能在世界美食中后来居上,独树一格。
所以说,只有在富裕的社会,餐馆才会充分发挥待客之心意,上海在富裕以后,饮食为之精进,不遑多让香港,只因长久习惯贫穷生活,一旦暴发,仍无法摆脱太甜、太油、太咸的旧思维,随着人民生活富裕,现今上海的餐厅口味也已呈现不厌其精并不失食物的原味本性。有历史性的餐馆经营者本身无不来自具餐饮背景的家庭,世代相传,大凡世界级美食名店如法国的"泰耶旺",香港的"福临门",东京的"吉兆"都是如此,仅有商业、企管背景,而缺乏家传渊源者是不可能成就美食名店的。有些读者或许会问本书为何独缺美国餐馆,理论上世界第一强国,应有不错的厨师前往投靠,可惜美利坚人民普遍对吃不甚讲究,"只有食客知味,厨师表现才会精彩",纽约65街的Daniel,51街的Le Bernardin虽有不错的风评,但仍不足以堪称世界级的餐厅。近年来纽约也有几家融合法国、日本、泰国等料理精华自成一格的,且装潢充满后现代主义,如Nobu、Vong等,惟尚待时间考验。
本书承蒙台湾《中国时报》副总编辑骆绅兄的鞭策与鼓励,十年来骆兄无时无刻不催促我把世界第一美食行之于文。这样先有了主干,再添枝叶,经常有朋友相告某国某家才是世界第一,于是又利用周末飞去该地求证,如此下来终于也给世界第一定了调,相信不致于太过离谱。
《世界第一美食》
杨怡祥 著
新星出版社
2006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