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燕 汪 伟
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已有四五百万之多。如何让那些来和父母团聚的孩子过好暑假,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吴克峰在瑞金路二小上学,“蓝天爱心学校”通过小学,招收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过暑期夏令营,吴克峰报名参加了,这让吴昌友很开心。“孩子坐在电视机前过一个暑假,我们也不忍心。”初中没有毕业的吴昌友,来上海已经有15年。15年里,他开过食杂店、放过露天电影、卖过水果,觉得在城市知识最重要。“明年就要上六年级了。语文不好。我买了很多课外书,希望暑假他能好好地补补课”,他觉得对吴克峰的监督不够煛八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有人监督。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回来的时候他可能都睡了,哪有时间过问他的学习。”
老吴本来想把孩子送回老家,跟上中学的亲戚去补课。可是想到孩子不在身边,终究不放心。
“在学校里可以学些知识,还可以出去外面转转,有老师管着他,我们在外面工作心里也踏实多了,要是学校能办一个暑假班那就最好了。”
爱心学校如何维持
“蓝天爱心学校”是由上海师范大学近50名大学生组成的暑期爱心学校,首次面向卢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和贫困家庭招生。自7月10日开学以来,已陆续接纳了300多名的小学生,其中有70%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在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帮助下,“蓝天爱心学校”已经组织了很多次的活动。校长周颖说,“蓝天爱心学校”是今年暑期爱心学校中比较成功的学校之一,但是仍然有一些遗憾。“这次我们没招收到那些到上海来过暑假的留守儿童,其实他们更是我们要帮助的人。从孩子们的口中我们知道,他们有很多来自老家的小伙伴暑假都只能呆在家里。”
周颖说的留守儿童,正是陈家兄妹那样,留守在家乡,暑假才到上海来与父母团聚的孩子。但他们的父母大多不知道爱心学校的存在。陈家兄妹的父亲陈文峰,就没有留意到。“要是我知道,一定会送孩子去,哪怕是要交学费,也会送去的,总比在家里看电视强。”陈文峰后悔莫及。
“而实际上,即使我们宣传做得更大一些,这些孩子的家长也未必能够知道,他们工作的流动性很大,了解信息的渠道也比较有限。”负责招生的王海伟说,“明年我们打算通过卢湾区团委扩大招生面,在生源上尽可能覆盖到留守儿童,希望明年留守儿童可以在这过一个开心的暑假,让更多的民工子弟能够受益。”
“蓝天爱心学校”是今年上海师范大学成立的131所爱心学校之一。从1994年开办以来,经过12年的努力,爱心学校已经成为上师大的一个品牌。上海师范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张益告诉《新民周刊》,今年的爱心学校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一共有4000余名在校学生组建了131所爱心学校,分布在上海各区的街道、社区及青少年活动中心,有的甚至延伸到了省外、港澳。同时今年也是最正规的一次,131位爱心学校的校长经过了严格的选拔,学生自荐后进行筛选,近一个月的培训后,通过了考核才能上岗。
由于资金和教员等原因,蓝天爱心学校只支持了3周时间。爱心学校是公益活动,想如老吴希望的那样,把它延长到一个暑假是有难度的。吴克峰所在的蓝天爱心学校组织了43个孩子参观上海海洋馆,加上一顿午餐,这一天的开销是3000多元。
为蓝天爱心学校提供场地的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周培基说,“场地和费用都是最大的问题。爱心学校要做大,需要时间和经费,也需要社会各界更大的帮助。”
明年还来
看到小兄妹躲在家里连看一个多月的电视,陈文峰有时候觉得,明年不如让他们呆在老家算了。可是,一转念,“一年就见他们两次,过年回家就呆几天,只有暑假还多点时间,实在舍不得。”
陈文峰夫妻俩曾想过把孩子接到上海来念书,2005年,两个孩子都通过了瞿溪路小学的考试,不过,最后他们打消了把小兄妹俩留在身边的打算。最直接的原因:是两个孩子来上海过暑假近一个月,他们的开支比平时多了1500元。如果都在上海念书,收入难以支撑。
2004年底,上海市教委发布了有关解决农民工子弟义务教育问题的文件,提出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上海市居住证》,符合进城务工就业农民身份的农民工子弟,给予上海学生同等待遇,安排其入读公立学校。然而由于种种现实原因,还是有不少的孩子和陈家兄妹俩一样,每到暑期结束,就要离开父母回到老家念书。
“只留一个在身边,回老家的那个心里一定会不舒服。都是我们的孩子,要么一起在这儿念,要么只能都回家念。”母亲谷昌秀说。
去年暑假,陈文峰花了1750元钱,给儿子请了家教,学习英语。“我儿子下学期就要念六年级了,老家到现在还没有学英语。去年学了一个暑假,很有效果,每天回来都会告诉我们学了什么。”陈文峰说,“开学回到老家,没过一个月就忘光了。”今年暑假,陈文峰原本想送孩子到离家比较远的少年宫去学英语,可是想到来回要坐公车,最后打消了念头。
“他们对上海不熟,怕不安全。”陈文峰说。
调查显示,2005年,来沪半年以上的外来常住人口有438万,比2004年增加了34万,近年来,外来常住人口呈不断增长趋势。如何让那些来和父母团聚的孩子过好暑假,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