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 人
在今天的中国,三峡工程始终不断被提及和议论着,与之相伴的是各种质疑和非议。可是,它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断找到了解决或者应对的办法,没有成为阻挡工程建设的理由,相反促成了工程酌不断修正、完善和良性进步。所以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同样贡献很大。”
政府似乎早已经意识到三峡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时的决策者认识到,如果不加快寻找新能源,不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想出解决的办法,将会成为引发中国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因此说三峡:[程是带有强烈政治意志的经济性质工程,并不为过。
2006年5月20日,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建成,这项耗资人民币2000亿元,世界历史上最浩大的水电工程将开始完整地走进中国人的生活。
能纠错的才是好的
在1992年的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批准三峡工程“上马”,其中赞成票仅占全部票数的67%,为全国人大通过议案赞成票的罕见低票数,反映出工程在社会各界存在着严重争议。从设想到建设,从开工到主体工程完工,三峡工程几乎是在各种各样的非议和批评中进行的,其中最为明显的态度自然是?赞同”或者?反对”,很少出现:“中间意见”。
关于此间的不断博弈,有心人将反对意见完整地整理为九个方面:一、三峡移民会带来环保和社会问题;二、三峡水库本身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三、三峡水库淤积构成严重威胁;四、三峡水库防淤和防洪无法两全;五、三峡工程会使长扛水域通航更困难;六、三峡工程会诱发各种地质灾害;七、三峡工程会使很多文物古迹被淹;八、工程中容易出现腐败;九、三峡大坝易成为军事打击目标。
三峡工程总工程师张超然说:“这些反对意见对于三峡工程的建设也是十分有益的,它们让我们的施工更注重科学论证、更加完善。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兼听则明,三峡工程在建设巾充分考虑了他们的许多意见。”按照目前政府公布的各种情况看,“九大问题”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或缓解。
任何一件事情,说反对,挑毛病永远比支持容易得多。从操作方法上讲,支持一件事情需要兼顾方方面面,而反对、批评一件事情,只需要从,中找出一点问题即可。三峡工程的遭遇也基本上没有脱离这样的“常规”。
比如,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有来自民间、学者和国内外环保组织的批评声音,他们总是随便就能举出让支持建设者们汗颜的例子。除了库区群众受损失,大量田地被淹没,生态环境被改变,更有人指出被誉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和河豚将可能灭绝。2005年初,三峡工程中的三峡地下电站和三峡工程电源电站曾经被国家环保总局责令立即停建。
对于反对和担忧者提㈩来的种种问题,政府及支持者一刻也没有闲着,于是分析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一直伴随着整个工程。地震、泥沙、污染、用水……针对三峡工程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的质疑接踵而至,建设者也不停地大量调研、细致论证,针锋相对、解惑答疑。所以,人们在媒体上能够不断看到对诸如大坝二期千程裂缝、长江干堤崩塌与三峡蓄水的关系等的公开和权威解释。
学者们已经坦言,由于过去时代的局限,尤论在设计水平,建设日光,困难预料和经济实力等多方面都存在不足,这是任何专家和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在出现和发现问题时积极纠正与改良。
时代的不断变化和综合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是造成问题不断出现的重要原因。而且,与其他许多国家相比,在面对一项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时,缺乏经验的中国建设者们显得要费劲得多。
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问题是,政府究竟应该在三峡工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才算是恰如其分?为了防止工程半途而废,甚至形成失败工程,众所周知政府几乎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设计人员和建设者,甚至聘请了许多国外的专家,并且不断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或建议。在这样的努力下,反对和批评者的每一句话,都成为建设者在下一步行动之前必须考虑的内容,赋予外界的发言权和内部的决策权对成功完成这项工程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选择。而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也创造了历史。
利益的平衡
整个三峡工程的建设,包括城市搬迁、移民安置等等许多问题,无论是直接的投资,还是隐性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但是无论是库区人民,还是生态环境,至大坝正式建成之口起,基本上已经到达了极限,即再扩大损失的可能性已经很小,无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怎样的艰苦,工程已经挺过来了。卜一步需要做的,则是如何去修补工程遗留下的“累累伤痕”。
而作为建成的三峡工程,其所能够带来的利益和发挥的好处,却才刚刚开始。其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力资源,更节省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和运力资源,长江中下游以前用于防止洪涝灾害的人财物投人将大大减少,大量粮仓土地可以放心地计划使用……有专家估计,三峡工程每年防洪的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22亿至25亿元,若遇特大洪水,一次即可避免淹没损失数百亿元。
在这个“损失”与“创利”的简单计算中,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但是,所有的想象和预期并不能解决三峡工程带来的众多问题与矛盾;这些矛盾有民间与政府的,有民间内部的,也存在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
现在,政府已经表示将调控三峡电站的收益,每年从其盈利中抽取资金,最大限度地反哺到库区;政府亦表示会不断加大移民搬迁后期的扶持力度,计划在搬迁后的20年内继续对移民进行经济扶持。
毋庸置疑,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值得称道的,为的是让普通老百姓能够享受到三峡发电带来的好处,同时使在三峡建设巾作出巨大牺牲的库区移民能分享建电站所带来的实惠。三峡总公司经理李永安介绍,截至2006年3月底,三峡库区累计到位移民动态资金515亿元,累计完成移民补偿投资449亿元,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2.78万人,建设各类房屋4245万平方米。
但是需要探讨的是,政府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走上干预平衡社会矛盾的老路。政府的做法使得二峡发电企业在提供电力服务时,还必须完全承担三峡千程带来的库区损失和发展压力,而工程的其他间接收益者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库区群众与政府间造成新的矛盾,甚至与长江巾下游之间同样造成矛盾。
三峡工程建成发电后,许多人以为最大的获利者是发电企业,认为它必须为1000万三峡库区民众的经济困境承担责任。诚然,三峡库区人民为这项工程作出的牺牲是很难完全偿还的,他们不但搬离故土家园,改变生活来源,更改变了千百来已经形成的二峡人际关系。随着一座座旧城镇的淹没和一座座
新城镇的崛起,三峡库区的移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
但是把所有的变化和牺牲完全交给三峡发电企业来承担是没有理由的,在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今天,作为企业也没有能力去直接承担这些后果。此中就需要政府积极协调,除了从发电企业的税收中提取资金外,更需要政策指导长江中下游的省份一起来帮助库区。
许多历史教训已经证明,这样的帮助不能是输血式的,而应该是具备科学发展观念的。政府和媒体有责任为关心工程的人们提供足够全面的信息,以便于他们作出正确和全面的判断。
起到示范作用
三峡工程所涉及的淹没损失、移民规模、移民安置难度及受公众关注的程度都是空前的,其破解了移民、环保、泥沙和文物保护等世界性难题,使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方面带来了难以估算的综合效益。有人认为充分尊重反对意见,是一种科学态度,衷心感谢“反对者”,乃可贵的民主作风。
事实上,真正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是信息披露应绝对透明。政府可以借三峡工程的成功机遇,引入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毕竟,对于影响整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大刑工程而言,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必不可少,信息披露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
随着三峡电站的发电,计多被搁置的问题会不断出现,尤其民间的情绪会不断被诱发出来,所以对于三峡工程的利弊必须进行深入的评估,这样才能在提供电力和保护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在此工作中当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推动工程信息公开、透明以及准确披露,营造有利于创新和获得投资的良好环境,以及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国正面临着一次独特的机遇。三峡工程有可能完成其他迄今没有实现的目标——创造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而且,未来的中国工程可以拥有这样一个崭新的高起点。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表示,三峡工程至少带来三大好处,首先,防止了50年一遇的洪水危害,解决了心头之患;其次,大坝对水量的调节,可以有效防止枯水期给生态带来的危害;再者,三峡机组的水力发电,每年可以节约大量煤的消耗,有效保护牛态资源。三峡工程带来的不利因素也有三条:泥沙淤积问题、长江特有生物的保护问题和人文及自然景观的改变问题。他认为,三峡丁程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但要让社会大众理解利弊计算,看来还有工作要做。原因在于对整整持续了将近40年的工程的规划论证了解很少,参与很少,更难以理解其中太多专业的东西。这项为国为民造福的工程,经常被评价为“敏感的政府工程”,这样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
在建立投资和评估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期待从类似三峡工程十寻找到经验与教训,如今,中国不但在建设大工程方面成为佼佼者,而且还可以为那些因工程建设过失而饱受苦恼的国家提供参考。
比如,中国的文物保护是政府行为,由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指挥是典型的运作模式,而三峡工程仅涉及湖北和重庆两个相临省市的局部地区,为这一模式的成功运用提供了条件。而诸如南水北调这样的工程,涉及10多个省市,纵贯南北,地域辽阔,工程建设已是在转轨后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三峡工程那种中央指令性的文物保护模式显然已难以适应。
浩大的三峡工程经过了长达11年半的施工建设,如果要算卜前期的准备工作,那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此期间,中国从中积累了太多可贵的东西:钢铁冶炼技术、混凝土浇灌技术、工程设计监理、实战演练和人才培养等等。
到了可以做—些总结的时候了,无论是需要反思,还足觉得自豪,都可以对未来的中国工程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