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殊琳
服装是一种文化表征,一种社会语言,色彩又是其中最重要的语汇,它的表达最为生动、直白。小到一个人、一个群体,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在透过服装的色彩诠释着自我。当我们初到一个地区或城市时留心一下人们衣着的颜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那个地方的文化、习俗、经济状况、人们的生活态度等等。不同的服装色彩取向有着各自不同的成因,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解读表象之下的内容,也具有经济方面的实用价值。
为了了解东北地区城市居民服装色彩取向,研究、掌握色彩在服装中的应用特点与规律,笔者近年来坚持组织开展大规模地服装色彩调查。按服装行业的国际惯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季与秋冬季,每年两次进行专项调查,每次调查2万余人,采集数据4万余个。这些数据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服装色彩模型,清晰、细致地描述了区域性的服装色彩取向及变化特征。在此试以2004、2005两个完整年度的部分调查资料描述东北地区的城市居民服装色彩取向并对其中的一些现象加以解析。
调查所涉及的颜色按服装色彩的使用习惯划分为11个色系,31个代表色,每个色又按近似原则含盖若干个相关颜色。
11个色系是红、橙、黄、绿、蓝、紫、卡其、茶、灰、白、黑,每个色系包含1~4个代表色。31个颜色分别是粉红、纯红、深红、桔红、桔黄、深黄、浅黄、纯黄、淡绿、中绿、深绿、淡蓝、灰蓝、深蓝、黑蓝、淡紫、红紫、纯紫、深紫、浅卡其、深卡其、淡茶、红茶、绿茶、咖啡、浅灰、中灰、深灰、纯白、本白、黑。
构成区域性服装色彩整体面貌的要素主要有三个:基调色彩、色彩组合关系、时尚色彩认知度。前两项是静态的、直观的,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人们的服装色彩概况,后一项是动态的、随机的,反映着人们服装色彩随潮流变化的情况。
一、服装的基调颜色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人们的衣着色彩纷繁,但是只要你用心观察会发现其中总有几个颜色是使用率非常高的,这些色彩之间往往具有某些相关性或类似性特征,它们共同构成这一区域服装色彩的基础。就如同绘画中的底色、背景色,虽不抢眼,甚至常常被人们的视觉忽视,但是却非常重要,它们是服装的主流颜色。这些色可按使用季节、使用部位划分为:春夏季色彩、秋冬季色彩、上装色彩、下装色彩。
以下我们从具体的颜色与色系两个方面分别抽取出各季节中上身装、下身装色彩使用率占前5位的色,排列成表,以勾画东北城市居民服装的基本色彩。
上表向我们展示了区域服装色彩的构成主色。总览全表可见东北地区城市人群的服装色彩主流是中性色或近似中性的低纯度彩色,如果以同色系色计数的话,蓝色系的各种颜色稳居众色之首,其次是黑色、深灰色因为这些色的使用率极高,所以色彩给予人的首要印象是沉稳、冷静而略显保守。从季节和服装部位来看,春夏上装色调明亮,色彩较丰富,时尚要素多,秋冬上装以沉重的暗色为主调,色彩较单调,时尚色彩使用率低。无论上装、下装、普遍采用中性的暗色,春夏下装的明度较高,但总体上仍以暗色、中性色居多。所以形成了上轻下重,沉稳的配色效果。
二、服装色彩组合关系
影响服装色彩组合关系的要素既有色的明度、纯度、色相,还有颜色的种类、数量等,它们共同决定了服装配色的风格。在研究区域性服装色彩取向问题时,需要把所有采集到的数据汇集到一个平面上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上述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到人们服装配色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
1.服装使用的色彩丰富,涉及到所有色系的颜色,但各种鲜艳彩色的使用率比较低。黑色、白色、灰色等中性色和卡其色、茶色、暗蓝色、灰蓝色、灰色等色感较弱的颜色使用率非常高,在各季节的服装配色中都占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其中春夏的占有率为75%以上,秋冬的占有率为80%以上。因此尽管服装使用的颜色种类多、色域宽,但是鲜艳彩色在整个区域的服装色彩关系中只是配角,不起主导作用。
2.春夏季与秋冬季的色彩基调明度反差较大,春夏以中高明度的白色、浅卡其色、浅灰色为主;秋冬季以暗蓝色、黑色、茶色、深灰色等低明度色为主。春夏季各种搭配色的彩度高,整体上形成了中、高明度基调的强对比关系,色彩效果比较明快而丰富;秋冬季各种搭配色的明度,彩度都相对偏低,所以形成了低明度、低纯度基调的弱对比或中度对比关系,色彩的总体感觉较为沉闷、收敛、缺少活力。
三、时尚色彩认知度
在现代服装业中时尚色彩通常被称为流行色,它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受人们喜爱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生活的新颖、时髦的色彩。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完全不受时尚潮流变化的影响,在服装的色彩方面更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接纳的程度。对时尚色彩的认知程度、采纳方式,反映着人们融入现代生活的程度、文化观念、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的信息。
经过对色彩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归纳出东北城市居民在服装中采用流行色的几个特点:
1.春夏服装使用流行色多于秋冬服装,上装采用流行色多于下装,从性别和年龄方面看,流行色的使用率,女性高于男性,中青年人高于老年人。以上装为例,一年中流行色彩的平均使用率为中青年女性33%左右,中青年男性20%左右,老年人16%以下。
2.当流行色为中性色或常用色时,使用率较高,尤其当这些色为浅色时在春夏季各性别、各年龄段的服装色彩中都可能占第一位,比如,2004年、2005年春夏流行的纯白色,在所有类别使用者的上装色彩中都高居使用率的首位;如果是深色在秋冬季会有较高的使用率;当流行色为色感鲜明的彩色时,采用率会低于前者,在春夏季年轻女性服色中会占第2-3位,在青年男性服色中会占第4-5位,而在老年人的服色中通常会排在13-15位之后。
3.对流行色的态度比较谨慎,选择性吸收而不是全盘采纳。例如:2005-2006秋冬各大服装品牌强势推出的明黄色、浓紫色组合及桃红、鲜绿等色彩在东北地区并没有被全盘追捧,其中只有明黄色在今冬有所表现,而桃红、鲜绿等一向不被东北人看好的生硬色及不太适合中国人黄皮肤的紫色均大受冷落,这表明东北城市居民在色彩选择上有着一些共同坚持的主张:时尚而不盲从,坚守传统而不自闭。
四、服装色彩取向要点简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东北市民的服装色彩取向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其一,暗而灰的基础色调的形成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也有区域性的历史、地理方面的传统因素。首先,中庸的、内敛的、不自我张扬的文化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那些庄重、严肃而又具有安全感的颜色正好适合表现这种意象。另外,在过去经济与科技不够发达的年代,秋冬的厚衣服不好清洗或不能清洗也是人们选择暗颜色服装的重要原因,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传统用色习惯。
其二,顺应环境用色是东北城市居民服装色彩的特点之一。春夏季环境色彩丰富,生机勃勃,人们服装的色彩也生动而富有变化;秋冬季环境色彩单调、人们服装的色彩也变得简朴而单纯,这也与中国文化主张人要顺应时物的观念相合。另一方面东北地区四季分明物象色彩变化明显,气候与环境的改变也影响到人们的情绪以及对色彩的心理需求,因而产生了四季变化鲜明的服装用色习惯。
其三,对时尚色彩的采纳态度也具有地域性特点。东北的几个主要城市在近现代历史上都有一段被迫开放的国际化时期,也曾经一度成为中国服装业的时尚窗口之一。这一段历史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东北市民的服装观念。人们对时尚既敏感又挑剔,对流行的色彩有着明确的取舍原则。所以在服装方面东北地区销售的色彩与南方和中原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
总之,东北城市居民的服装色彩是以庄重、朴素的传统色为主体,色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对时尚色彩反应迅速、敏感但选择性强、不盲从。可以说东北地区城市居民的服装色彩是在坚守传统的前提下展现时尚,时尚与传统同在。
(作者为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服装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