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的谴责

2006-05-14 16:48王建兰
意林 2006年20期
关键词:恩人歹徒良知

王建兰

女儿终于大学毕业,她长吁了一口气。这几年她守着女儿如履薄冰般熬到今天,有种心力憔悴的感觉,还好,一切都四平八稳着。

她又开始为女儿设想着未来:在这个城市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有一个体贴的男人,然后波澜不惊地走过生命的每一天。

女儿的电话就是这时打过来的,告诉她,已经到了沈阳……

她只听到“沈阳”两个字,头便“嗡”的一声大了起来,女儿后面说了些什么,她一句也没有听到,手里的电话哆嗦着掉下来,打翻了茶几上的玻璃杯,撒落一地的玻璃屑,细小地割痛了她的心。

那个梦中都打满苦涩情绪的城市,七年前她们一家才仓惶从那儿“出逃”,没想到这些年奔波逃避的轨迹,会是一个封闭的圆圈,女儿又悄无声息地回到了原点。

女儿一定是疯了,她在心里叹息着。在这之前,好多人包括女儿的老师,都委婉地劝她带女儿去看看心理医生,说女儿有抑郁症,太神经质,太封闭,太沉默,让人感觉就像没有喜怒哀乐的木偶,再这样下去,会闷出病来。其实只有她知道,女儿没有什么心理疾病,如果硬说有,是心里的“死结”在时时作怪,罩住了女儿本该欢畅的容颜。

女儿一定是为那个难解的心结去的。这样想着,她慌忙拨了女儿的手机,想阻止女儿的冲动,却被告知用户已关机。

她瘫坐在地上,透过泪水模糊的双眼,过去被压抑在心底的时光哗啦啦地漫过心堤,她恍若又听到了七年前那一夜的凄风苦雨。

罪恶是在那个漆黑的雨夜滋生的。已经过了女儿下晚自习回来的时间,她有些坐立不安,等她匆匆赶去接迎女儿时,却看到了衣衫不整,哭喊着的女儿。仿佛天塌地陷,她明白,灾难刚刚洗劫了十六岁的女儿。

所幸的是,在歹徒想非礼女儿的当口,有个好心人出手相救,女儿才化险为夷。那一夜是那么漫长难捱。尽管她们在公用电话亭报了案,但仍牵挂着那位恩人的安危。

第二天媒体传来的消息,竟是她们最不愿听到的:歹徒致命的一刀让见义勇为的英雄倒了下去,呼吁被救少女站出来,给英雄冠以烈士的称谓。

她死活不让女儿站出来,在一个自私的母亲心里,在女儿一生的清白和幸福快乐面前,所有的正义、感恩都隐退了。但女儿是执拗的,态度是决绝的,一定要给恩人一个公道。为了让女儿免遭伤害,她只好举家迁徙。她以为时间是最好的滤纸,很快会滤出那些恼人的杂质,哪里想得到那场灾难的尘埃已经凝固在女儿的心底,没有什么可以化解消融。

她来到女儿的房间,一封信静静地躺在抽屉里,她急不可待地打开:妈,你以为那些悲伤的记忆会像抹去蛛丝网一样轻而易举地从我生命中抹去吗?我怎么可以擦干恐惧的眼泪,转身就割断恩义的脐带,做个忘恩苟活的人?都是因为你的胁迫,一如当年持刀的歹徒,只不过你用的是眼泪这个软刀子。

原本,不过是一抹短暂的伤痛,只要敢于面对,很快就会复原。可你却用爱的名义,硬是把那份隐隐的伤痛在我身上延续了七年。

这七年,总有一双怨恨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逼视着我,拷问我的灵魂,质问我的良知,如利箭穿心,如芒刺在背,躲避不开,挣脱不了,那眼睛让我不安,让我愧疚,那种负罪感像勒紧的绳索,让我喘不过气来。我们可以逃避世人唾弃的目光,却终逃不出良心的谴责,没有一种惩罚会比良心的谴责更折磨人了。

妈,我已经服了七年的精神劳役,没有快乐和欢笑,我受不了了,我不愿做一辈子心的囚徒,所以,我到那个伤心的城市去,选择面对或者补偿,只求心安……

信还没有读完,她已经不能自已,压抑的泪水恣意横流,她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岂止是女儿,她又何尝不是如此,每日里在恩与欠的簸箕中,良心被颠来覆去,备受折磨,苦苦挣扎。一时的逃避,却是一世的不安和负疚。本想为女儿营造一方丽日晴空,不曾想却把阴霾密布在女儿心灵上方。本来是躲避伤害,无形中却给了女儿更大的伤害。

她真真切切地感知到:人生在世,最沉重的不是生活的重负,而是自己那颗无法安定的心。面对责任,千万别选择逃避,到哪里都逃不掉良心的谴责,安详无愧的心和清白的良知是细水长流的快乐和幸福。对于一个生命再没有什么能比心灵的自由快乐更重要的事了。

猜你喜欢
恩人歹徒良知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歹徒开的是哪辆车
歹徒是如何被识别出来的
歹徒究竟露脸了没有
孤舟渡
良知说话
如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