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原
“灰尘先生”艾德·法因
那时纽约世贸中心遭袭后,逃出的艾德·法因被镜头定格的形象广为传播:灰头土脸,从头到脚都是灰,他一只手用纸巾捂着嘴,一只手还攥着公文包。这一情景的发生时间是2001年9月11日上午10点14分。
当天早上8点46分,美国航空公司的11号航班撞上了世贸中心北楼,当时法因正在北楼的78层等电梯。他和其他一些人以为发生了炸弹爆炸,便沿着紧急楼梯往下跑。
法因当时看了看表,测算了一下时间,觉得还赶得上去几个街区之外的地方谈生意。到了60层左右,看到有消防员往上走,人们的步伐于是慢了下来。法因本来想把公文包放在楼梯间,回头再来取,但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继续带着,谈生意要用的。
10点零5分,法因跑到街上,身后传来可怕的巨响,惊回首,世贸中心南楼轰然倒下,尘烟笼罩了周围的一切。他觉得自己这下跑不掉了,却忽然想起有名女子在楼梯间里给了他一张湿纸巾,便从兜里掏出来,捂住口鼻,继续逃命,终于到达了光亮地带。法新社的一名摄影记者拍下了法因逃生的照片,但步履匆匆,没有记下他的名字。这张照片被全球许多报刊和网站采用。几天后,有朋友告诉法因,他的照片上了《财富》杂志的封面。他于是给该杂志打电话,自报家门,从此成为轰动一时的媒体明星。
据称法因当时身上穿的那件西服是几年前花300美元买的,在花了10美元送去清洗后,几乎焕然一新。
法因说,他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所以只顾逃命。他在接受加拿大一家报纸采访时还说:“我相信,我能得救是有原因的,但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相信,一切都是以某种方式互相联系着的——这包括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片断和每一个时刻。”他想,要是他等的电梯早一点到了,他可能就会进电梯,然后被困住,再也出不来了。
幸存者:活着为了改变
卡罗尔·威尔金森现年39岁,是“9·11”恐怖袭击的幸存者。她以自己的方式回忆着5年前噩梦般的经历。现在,她在世界贸易中心原址,那个人称“零地带”的地方任导游。
5年前,世贸中心双塔倒塌时,威尔金森成功地从隔壁一栋建筑物内脱身。为逃离危险,她当时步行走过70个街区,以致落下髋部损伤的后遗症,近期接受外科手术后才摆脱长达4年的疼痛。
但是,威尔金森不喜欢人们称她为“受害者”,更愿意被称为“幸存者”。“我活着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不用可怜我,”她解释说,“我还在,但他们不在了。”
威尔金森说的“他们”是遇难者。为纪念遇难者,威尔金森在“零地带”给参观者当导游。这项活动由“9·11家属联盟”发起,活动募集的捐款将用于修建一座游客中心。
每天,数以千计的参观者光临“零地带”。成尔金森说:“每次导游,我集中介绍一名遇难者。我会继续下去,直到讲完他们所有人。这可能会用尽我一生的时间。”
因为是自己的选择,威尔金森能够在日复一日的导游工作中直面痛苦的回忆。只有当生活中某些细节浮现时,威尔金森才意识到,5年时间不足以完全消除“9·11”留下的伤痕。
一次,看完足球赛后,行走在散场人群中的威尔金森突然恐慌无比,仿佛又置身于5年前撤离世贸中心的人群中。每次看到有人穿挡风外套,她也会全身颤抖。世贸双塔倒塌时那些从楼上坠下的一些人身穿挡风外套。威尔金森记得,那时每个人都忙着逃命,但每个人都小心避开脚下掩埋在尘土中的挡风外套。
“9·11”不仅在亲历者心中留下创伤,也给整个城市和社会划上无形的伤痕。一对纽约夫妻好久没有给孩子办生日晚会,因为孩子的生日是9月11日。“这天难以让人想庆祝。”5年来,纽约也有了新礼仪风俗,那就是不在9月11日聚会或办婚礼。
“9·11”恐怖袭击事件毫无疑问为纽约人留下了惊慌、恐惧和难以抹去的痛苦记忆。5年后,无论是恐怖袭击的幸存者,还是远离袭击现场的普通人,纽约人还在回忆这段往事。
这些记忆勾起泪水、伤痛,有人因此选择逃避,希望以失忆麻痹内心创伤,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坚定、勇气和信念。
(朱博强摘自《合肥晚报》2006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