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 兰
2004年11月的一天,早上7点,长春某小区,正要上班的李女士听到一阵急急的敲门声,她怎么也没想到开门迎来的是她难以承受的消息,民警告诉她半小时前,她13岁的儿子跳楼自杀了。李女士一时竟不知对方在讲什么。她的儿子自杀,这不是笑话吗?半小时前他还好好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了,怎么会呢?但当她赶到现场时,她看到确实是自己的儿子。悲痛之余,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儿子是从顶层跳下去的,在顶层的平台上散落着四封遗书,但是没有一封是给家人的。遗书上面的名字都很奇怪,有“给复仇天使”、“给守望者”等,这些都是网络游戏中的名字,遗书写的都是鼓励他们继续战斗下去的话,言辞很悲壮。难道儿子临死前还沉浸在网络中吗?
李女士的儿子还留下了一部自己写的长达五万字的小说。在他的这部游戏小说中,他写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古代战争,他本人就是指挥这场战争的将军。在那里,他写了人们是如何的团结一致,他们一致对外,一次次地打败入侵者,他们众志成城获得了全胜,令人感动。在小说中,他还写道:“虽然生活中我没有朋友,得不到重视,但是在这里,我的朋友遍天下,我走到哪里都有我的士兵,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条心,不会有谁出卖谁,我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在我的带领下,这个世界一片美好。我在这里才能找到自信和满足感。”孩子的父亲在看过小说后泪流不止地说:“他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成了大英雄。”
李女士的儿子过去有网瘾,也曾有过两天不吃不喝在网吧里打游戏的时候,但那都是过去了。她也承认自己和孩子之间缺少一些交流,孩子很内向,不大跟她讲什么,跟父亲的关系要好些。那时,为了除掉孩子的网瘾,孩子的父亲曾作过很多努力,还和他一起去旅游,打球等,他们都觉得儿子已经戒掉了网瘾,可是,为什么儿子还会走上这条路呢?
孩子已去,我们无法知道孩子死前的真实想法,到底是那个虚拟的世界需要他这样去牺牲,还是他在结束了战争后无法回到现实中来,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那就是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他获得了自信与尊严。
心理学上,在解释人们的行为时常提到“欲求不满”。心理“欲求不满”是指个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比如渴望被尊重,被关爱,想有快乐的内心体验以及获得自信心等等。在人的一生中,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但从来没有哪个人的心理需求是得到全方位满足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这就造成“欲求不满”。
由于社会的发展进入多元化的时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也呈现出多元化。拿13岁的孩子来讲,他们的心理需求就很多,他们渴望被重视,想体验成就感,希望有更大的心灵成长空间等等。正是有这些心理需求,才使他们特别在意父母的夸奖,同学的认可,而这些需要在现实中他们得不到,生活中更多的是父母的苛求和不尊重,老师毫不留情的批评,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家庭和学校造成的两面夹击使他们无处可逃,他们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稍有走神家长就会来催做作业,老师就会来敲桌子,这些让他们产生了很强的“欲求不满”,这些“欲求不满”让他们愤怒,这些愤怒就会直指父母和老师,甚至指向社会。但如果他们想要的这些需求能在网络中找到,比如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发泄情绪,体会被人尊重的良好感觉,他们就会沉浸其中,不愿回到现实世界。
上面提到的孩子就是如此,现实中他没有朋友,与母亲的关系也不融洽,因为体会不到被尊敬和欣赏的感觉,他的内心存在极大的“欲求不满”,而这些渴求,他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找到了,他体会到了做英雄的滋味,体会到了做个主宰者受人拥护的快乐,体会到了所有给他美好感觉的东西。到最后,他已经完全陷进网络中,现实中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包括生命。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就有1300多万网瘾少年,这个数字对谁来说都是沉重的,专家们在分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责任后,得出家庭责任占70%以上的比例。因此,要想解决网络给孩子们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当其冲的还是家庭。我们分析孩子们迷恋网络的心理原因,分析他们心理的“欲求不满”,就是为了帮助父母们更好地了解孩子,以建立沟通畅快的亲子关系。父母该放下家长的架子,重视并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给他们些掌声,肯定他们的做法,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甚至勇于承认自己的落伍。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家长们还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很多父母的思想老是停在一点上,那就是,现在的孩子多幸福,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要知道,时代在进步,随着物质的丰富,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也必然更高更多,这一点父母们应该从内心真正认同,如果还用老观念去看孩子们身上的新问题是行不通的,这是家长们有待提高的地方。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2005年的8月,国内首个“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上市,使用该软件玩游戏超过5小时后,就会出现下线提示,同时游戏中已有的经验积分将归为零,这会让很多游戏爱好者兴趣大减。当所有的网络游戏都安装此系统后,那些担心孩子会上网成瘾的父母们眉头应该舒展一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