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诗谦
● 一个与阳光相拥的名字。葵,一个遥远、神秘和坚贞的图腾!
● 从一个濒临倒闭负债逾3000万元的国营企业,到资产超过3亿元中国民营中药企业的中坚,关彦斌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就使集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成番论倍的增长,实力迅猛提升,累计实现销售22亿元,前4年平均增速300%,平均每年增长74.41%,创龙江医药行业之最;8年累计实现利润2.7亿元,年平均增长544.71%,位列全省中药行业第一位;8年累计上缴税金3.9亿元,去年纳税1.26亿元,平均年增长701%,位居黑龙江民营企业第一名,继而成为这个辉煌的续写者。
● 这8年,是关彦斌引领葵花人搏击商海,扬眉吐气的8年,是葵花人书写精彩,从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8年,是从制造到创造,从超越到跨跃的8年。
● 心胸有多宽,舞台就会有多大。从那一刻开始后的27个年头,关彦斌就一直以自己的诗情和哲思,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舞动着一个关于现代企业经营的神话传说。
● 一种文化的特质,决定了一种行为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产品、管理和营销都是一种文化的外化。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植根于企业的文化之中。关彦斌把企业文化界定为“八种精神”,即:胸怀祖国,目标远大,一心想干大事业,图大发展,做大贡献的志存高远精神;一心为企,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勤奋学习,变革创新,争创一流的勇攀高峰精神;“诚实做人,诚实做药”,“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守信精神;不甘平庸,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敢于亮剑精神;不怕挫折,敢打硬仗,知难而进的永不言败精神;协同动作,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的大葵花精神;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忍不拔精神。
● 映日生金,健康人类。葵花向日的本能和灵性,在葵花药业的文化体系中构建着一种超越了民族和时代的价值范式。正是这种范式,构成了葵花药业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贵的延续性。葵花药业的八年奋斗史,煅铸出了模范遵守“八荣八耻”的葵花人。以热爱葵花为荣,以危害葵花为耻;以服务用户为荣,以索取用户为耻;以崇尚学习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拈轻怕重为耻;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本位主义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勤俭办厂为荣,以损失浪费为耻。
● 在关彦斌看来,一个企业的最高价值就是“产业报国,贡献社区”。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文化才能实现个人私利的突破,才能变成一种惠及社会和公众的文化要素。
● 弘扬京旗文化,推动满族发展。全国劳动模范、著名企业家关彦斌以振兴民族为己任,带领五常市满族联谊会募集资金,建设旅游设施,拉动区域经济,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赤子情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浑然一体。
● 敢把风华镌正史,一天星宿堪竞泽。
楔子:打开阳光的生命引号
从一个濒临倒闭负债逾3000万元的国营企业,到资产超过3亿元中国民营中药企业的中坚,关彦斌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就使集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成番论倍的增长,实力迅猛提升,累计实现销售22亿元,前4年平均增速300%,平均每年增长74.41%,创龙江医药行业之最;8年累计实现利润2.7亿元,年平均增长544.71%,位列全省中药行业第一位;8年累计上缴税金3.9亿元,去年纳税1.2亿元,平均年增长701%,位居黑龙江民营企业第一名,继而成为这个辉煌的续写者。
轮回了亿万斯年,犹如一种最古老的神谕,一个生命在时光长河中的那一个时刻突然顿悟,从此会拥有识别光明和温暖的灵性?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葵,一个遥远,神秘和坚贞的图腾,一个与阳光相拥的名字。在上一个千年的岁末,忽然被注入了另一种生命文明的内核。那,便是关彦斌和葵花药业的生命理念。
从一个濒临倒闭负债逾3000万元的国营企业,到资产超过3亿元中国民营中药企业的中坚,关彦斌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就使集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成番论倍的增长,实力迅猛提升,累计实现销售22亿元,前4年平均增速300%,平均每年增长74.41%,创龙江医药行业之最;8年累计实现利润2.7亿元,年平均增长544.71%,位列全省中药行业第一位;8年累计上缴税金3.9亿元,去年纳税1.2亿元,平均年增长701%,位居黑龙江民营企业第一名,继而成为这个辉煌的续写者。
其实,关彦斌的辉煌历程始于80年代,曾经是那个时代“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关彦斌以其敏锐和坚韧,经历了计划经济、双轨制经济和市场经济三个阶段,成为中国企业家中耀眼的北国之星。
敢把风华镌正史,一天星宿堪竞泽。
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一个满洲贵族的后裔,一个空降兵特等班的班长,一个民营药业航母的舰长,关彦斌用自己的诗情和哲思演绎着生命一个又一个瑰丽的神话。对于中国经济历程和正在成长中的中药产业来说,关彦斌无疑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
斗转星移,历经8年寒暑的吹打,葵花早已亭亭玉立,绽放华夏。关彦斌领导的葵花药业是葵花集团属下的6家子公司中的旗舰。目前资产总值3亿元,员工超过2600多人,主打中成药,成为生产8个剂型、103个准字号产品,通过国家GMP认证和ISO9001认证的全国大型现代中药生产企业。
源于关彦斌的文化魅力,我在2004年的料峭春风里,被他的睿智所折服,走进葵花,走近关彦斌,血融心溶,为他和他的葵花药业谱写下了一部浩然长歌。在2006年一个阳光高照的艳阳夏日里,当关彦斌和他的葵花药业在全速发展和多业并举之时,我又一次走进葵花,这时的企业文化已然升华为腾飞的文化。我更为他的豪气和胆识所折服,葵花药业正在朝学习型、科技型企业高速迈进。葵花新近研发的“护肝滴丸”与开发课题正式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双参滴丸研制与开发”课题被列为省科研攻关项目。去年,这两个项目全都进入了一、二期临床阶段。这是葵花的新希望,亦是葵花的新亮点。
关彦斌注资1000万元开发五常大米,是他的又一杰作。这是一项极有前途的大产业,它作为农资好产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项目,对全面开发五常经济,造福家乡,必将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在我们采访的一周里,关彦斌又做出了一个更为惊人的大举动。为弘扬京旗文化,推动满族拉林镇的长足发展,他以振兴自己的民族为己任,带领五常市满族联谊会募集资金,建设旅游设施,振兴区域经济,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赤子之情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浑然一体。
第一章 岁月·冰河回忆
早春二月,越过关山千重,我们走进了冰雪万里的北国。只为一个人、一个传奇和一个关于葵花的现代传说。
二月的黑龙江省五常市,静谧而优美。天空以一种亘古未变的纯净的蓝色,衬出了阳光的金色和无私。在阳光烫金的流苏里,我们依然能够感触这片土地上昨日的辉煌。
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从这里开始了一次漫长的生命迁徙。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数百年之后的白山黑水里,寻觅逝者高邈的踪迹和身影。
古老的五常,神秘的京旗文化,拂去历史的阴霾,一个又一个光点在尘封的暗角闪耀,把我们的思绪一次次带回那个轰然远逝的时代。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这里土壤肥沃,水质甘美,阳光充裕,气候宜人,人文荟萃,历史沉积丰厚。一代父子名臣索尼和索额图的后裔就生活在今天的五常市境内。
1954年,农历甲午年。
一生清脆的婴啼让年轻的公社干部关金凯和他的妻子赵淑兰幸福不已。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之后,这个小生命的到来给了他们心灵更多的慰籍。他们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小彦斌。
父亲关金凯是当地的公社干部,一个优秀而正直的共产党员,在当地老百姓中一直有相当好的口碑。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党员干部一样,他们和当地群众之间鱼水情深。关金凯下乡工作,常年吃住都在农民家里,这种作风一直到他后来担任公社的团委书记、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都没有改变。群众基础好、工作勤奋、作风扎实的关金凯后来曾经一度被调到五常种子公司担任经理,主管全县的种子工作。但他的亲民作风一如既往,并没有丝毫改变。
成年后的关彦斌回忆说,父亲的人格对自己的影响极大。正是从父亲的身上,小彦斌培养了自己面对祖国、家乡和乡亲最朴素的感情。多年之后,身资逾亿的关彦斌面对着纷至沓来的荣誉,曾经这样表达过自己的情感世界:我深爱着我的祖国,我深爱着我的民族,我深爱着我的家乡,我深爱着我的员工,我深爱着我们共同的事业。每每提及自己的家乡,具有诗人气质的关彦斌总是激动不已。
他说,我的价值观中有五个深爱,爱国家,爱民族,爱家乡,爱事业,爱员工。五爱之中最重要的是爱家乡。一个企业家要有第一主人的意识。曾经有一个县允诺,如果他把生产基地搬迁到该县,可送给他个人1000万元。
关彦斌微微一笑,婉言谢绝了对方的美意。至今他把自己的生产基地建立在五常。他清醒地知道,一个每年利税超过1亿元的企业的离去,对于五常市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智者的抉择。智慧和道德从来就是二位一体的。没有一个不道德的选择会是智慧的;更没有一个智慧的选择会是不道德的。
他要用自己的才情和智慧来报答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
然而,这曾经是一块让关彦斌充满了苦难回忆的土地。
被调往五常工作的父亲又一次回来了。
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只因为到了城里之后,他的工资养不活一家8口人。
短短几年之间,关家人丁兴旺。小彦斌出生后,他的父母接二连三给他带来了3个弟弟和2个妹妹。一家8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四十几元的工资养活。早些年,父亲在地方工作的时候,还能帮衬些农活。可是一到了城里,家里的活儿就全指望不上了。
很早的时候,小彦斌就懂得生计的艰难。他一边上学,一边带着年幼的弟妹,拔猪食菜,打柴火。在小彦斌居住的北土城子村的南边,是一片茂盛的草甸子。每年夏天,小彦斌就带着弟妹们来这里割草。齐腰高的青草里,孩子们一蹲下身来,青草就没过了头顶。镰刀的咔嚓之声和夏虫的鸣叫,在孩子们的眼里是那样和谐的天籁。手上磨出了血泡,脚上被蚊虫叮咬,青草在孩子们的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岁月让孩子们忘却了疼痛和辛酸。那是生命的另一种无私的馈赠,直到多年以后,你才会明白它的含义。当天边露出第一缕霞光的时候,关彦斌和弟妹们的草垛已经比他们的人还要高了。晨风吹拂,林鸟啁啾,踏着清晨的微露和鸟鸣,背上比自己还高的草垛,那是孩子们凯旋的时刻。偌大的原野里,看不到孩子的身影,只有天地间一个个青青的草垛,在霞光里蹒跚,那是一个孩子在承受着生命的分量。
母亲的目光早早就迎接了自己的儿子。只有她知道,那个草垛下面是自己的儿子。
放下草垛,套上上衣,儿子又背上书包,揣上两个玉米棒子,小鸟一样飞走了。他要去课堂,和那些同龄的孩子一样,遨游知识和未来的海洋。梦想如同种子,在一个孩子心灵的肥沃土地上生根、发芽。
苦难往往会比幸福告诉你更多生命的真谛。古罗马的戏剧家泰伦提乌在他的剧作中说过,命运帮助勇者。而甄别勇者和非勇者的程序,就是苦难和磨砺。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一晃,18年过去了。1972年,关彦斌生命的另一个转点。
当时的关彦斌已经顺利地读到9年制高中。作为团委书记和校学生会主席,他的成绩十分优秀,在当地的学生中也有很高的威信。可是在共和国历史上那个特殊的年代,即便关彦斌这样在今天看来毫无争议的高材生,也一样没有办法左右自己的未来。
18岁的关彦斌开始第一次思考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个没有抉择的抉择。没有通向大学殿堂的台阶,当兵可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了。当兵不仅可以减少家庭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梦想在他的生命的炉膛里燃烧,正如钢铁渴望炉火一样,他期待着一个诗情如火的生活。
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英雄都和军人联系在一起。拉林满族的热血在一个少年的梦想里沸腾,如同自己的先辈一样,他渴望着一次生命的远征。古老的马背上的民族,似乎在原意识的深处,总有那么一点酒神族的浪漫。
越过万里关山,入山海关,跨黄河,1972年12月,18岁的关彦斌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位于武汉不远的湖北省应山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部的一名新兵。
在当时的军队中,关彦斌是少有的高中生。这让他在连队170号人中显得格外出类拔萃。军队给了关彦斌极大的舞台。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生命那样活力充沛。每一次开会,关彦斌总是带头发言。渐渐的,连队把年度的总结报告也交给了这个好学上进、“苗正根红”的年轻人。在部队的第2年,关彦斌就当选为副班长;第3年,当选为班长。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班集体成长为全师的军事训练示范班。
多年之后,当关彦斌的全部生命都和葵花药业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明白,对于光明和辉煌的向往,是根植于那一段如歌的青春岁月。
关彦斌最大的渴望是当一名工人。他选择了复员。当时的一位副团长非常惋惜,告诉他部队已经把他作为重点对象培养,马上就会提干,希望他能慎重考虑复员的事情。
关彦斌没有犹豫,他的心已经飞回五常,飞回他自己的梦想国度。
1977年的中国,在从南至北的广袤土地上,也在涌动着第一股春潮。不久,邓小平同志开始实际执掌中国这艘东方巨轮的命脉。
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来临。
23岁的复员军人关彦斌也从这一年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又一个崭新定位。和5年前那次诗情如火的飞扬不同,这是一次在军营历练和知识王国遨游之后的智性选择。生命的原力一旦和智性的伟力结合在一起,它必然会产生一个神奇的人生图景。
从农民、学生到军人,关彦斌选择工人的身份,是充满了辩证的趣味和智慧的。他的心灵轨迹,从某种意义上折射了共和国的变迁史。可以说,也许正是这种近乎神奇的重合,才造就了关彦斌今天的辉煌。
关彦斌被分到了五常县第二工业科,走马上任团委书记。当时的二科主管全县的30多家企业,关彦斌名义上是团委书记,实质上更多的时间跑企业,蹲点儿。2年的时间里,他在4家企业里蹲过点儿,还经常陪着老科长一起下乡。关彦斌后来曾说,老科长是对自己的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他管理中的魄力和正直,都和这位老科长对自己的影响密不可分。
关彦斌年轻有文化,肯吃苦,纪律性强,工作的起点很高。一度二科曾经想派他到当时的鞋楦担任厂长。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只得作罢。不过,经过了部队熔炉的锻炼和地方基层工作的洗礼,关彦斌很快熟悉了经济工作的规律。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如果说两年之前,他对自己工人身份的定位还有几分惶惑和理想主义的稚嫩的话,那么今天的他已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中国工业经济的第一线,他已经感受到了春潮将来的讯息。
他只是在等待着机遇。或者自己为自己创造一次机遇。
像一个士兵,在等待着第一声号角。
第二章 光影·青春镜鉴
机遇终于来了。
这却是一个不是机遇的机遇。
当时的五常县二科下辖一个小型的砖瓦厂,厂子里一共47人,离县城较远,前身叫瓦盆窑。这个厂子的工人主要是犯过错误回来的劳教人员和社会盲流,管理起来难度很大。由于长年没有计划的开挖,土壤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好土没有了,生产出来的砖瓦像核桃酥。企业年年亏损,债台高筑,工人发不出工资,常常起来造反。几年间换了10个厂长,最多的一年换了3个厂长。
1979年,砖瓦厂又一次发生了内部混乱。这一回老科长张斌震怒了。关彦斌临危请命,作为工作组组长进驻砖瓦厂,代表二科全权处理一切事宜。
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集体企业,特定的职工素质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让这个全部固定资产仅为2台破砖机和3挂毛驴车的企业,早已濒临倒闭的边缘。
2个月后,关彦斌漂亮地平息了砖瓦厂风波。老科长立马把关彦斌召回自己的身边。那是一个让关彦斌终身难忘的夜晚。向老科长汇报工作之后,关彦斌提出了砖瓦厂未来发展的计划。他分析说,企业这个现状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年管理和产品定位的必然结果。企业没有效益,产品没有销路,职工的劳动没有报酬,再好的企业、再好的职工都难以稳定。要解决砖瓦厂的问题,必须要从根源上来抓。
关彦斌毛遂自荐,让我到砖瓦厂去,我要把这些问题彻底解决!
老科长沉默了。他对关彦斌有近乎父亲一样的爱护。无论是出于长辈的呵护,还是出于对下属的负责,老科长都不想让关彦斌趟这一池浑水。他太清楚砖瓦厂的底细,这里已经资源枯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几乎没有任何有价资产,到这样的一个企业里,对于正在上升期的关彦斌风险太大了。
关彦斌说,老科长,给我一个舞台吧。
是的,只需要一个舞台。心胸有多宽,舞台就会有多大。从那一刻开始后的25个年头,关彦斌就一直在这样的舞台以自己的诗情和哲思,舞动着一个关于现代企业经营的神话传说。
有人说,他是诗人企业家;
有人说,他是哲人企业家;
有人说,他是一个经营之神。
而在25年前的秋天里,没有人会相信那个叫关彦斌的年轻人会在一个破砖瓦厂里捣鼓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在他们看来,这个放弃了锦绣前程的复员军人一定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有人认为,这次意外的任命实际上是一种明升暗降。有人为他担心,有人为他祝福,更多的人,等待着又一曲好戏的上演。
而此时,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仅一年。当时,许多人还在观望。
对于新厂长的任命,砖瓦厂的工人早已经习以为常。对于这个嘴上刚刚长了一些绒毛的后生,那些把一任任厂长弄得灰头土脸的工人们毫不在意。
报到的第一天,工人就排在财务科的门口借钱。工厂里仅有的一点现金全部给工人借走了。出纳说,没有了。有一位职工闯到前面,一把抓住盛钱的木匣子摇了摇,然后扣在地上,里面掉出了两个一分的硬币。这个职工把硬币放进口袋,说,咋没钱了?我还能买一盒火柴哩!
关彦斌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工人恢复生产。工人们报上的产量他不满意。关彦斌二话没说,让工人休息一天,自己换上工作服,甩开膀子干了一天。结果一测量,比干了多少年的师傅报上的产量还多了50%。这下厂子里有的工人服气了。渐渐的,企业的基本生产开始逐步恢复起来。关彦斌到砖瓦厂的第一年,企业就赚了3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破天荒的奇迹。
可是关彦斌的心里清楚,要从根本上改变砖瓦厂的面貌,小打小闹不行。解决砖瓦厂的根本方略,是要开发出替代性产品。关彦斌骑上了自行车,转遍了五常县的所有商场和商店。市里走走自行车还行,可要是出远门自行车就抵不上什么用场了。关彦斌从当地的派出所借来了一辆弃置不用的120吉普车,找行家修一修就上路了。
关彦斌和司机日夜兼程,考察整个黑龙江和吉林省的市场。在1979年的中国,这是一个罕见而少有的举动。年仅25岁的关彦斌,没有任何专业经历的小砖瓦厂的厂长,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考察和调研。当时中国的计划经济仍然十分浓厚,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市场经济,在那时候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禁忌。没有任何政策支持,没有理论上可以支撑的依据,凭着经济的直觉,关彦斌出发了。像一个优秀的侦察机飞行员的一次夜航,没有灯光,没有信号,有的只有一个信念。他一上车就睡觉,他一下车司机就打盹。1979年冰天雪地的北国,行程万里,纵横两省的调查结论是,五常砖瓦厂要上两个产品,第一是塑料管材。当时的五常正在进行自来水改造工程,大量的铁管要全部换成塑料管,这对于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机遇;第二是上农用薄膜。因为在北方不少地区都种植水稻,可是由于东北气候冬长夏短,种植水稻就离不开农用薄膜育秧。
生产砖瓦的厂子来生产塑料,这在许多人听来是天方夜谭。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那是一个直面艰难的时刻。直到今天回忆起来,关彦斌还是说,当时是要多难有多难。企业小,底子薄,几万元的贷款都弄不下来。
没有人会给这样的一个亏损企业投钱。关彦斌只得发动全厂职工集资自救。他带头把准备结婚的200元钱都拿出来了。工人被年轻的厂长打动了,大家纷纷东拼西凑,分分角角地积攒了5000多元。关彦斌搂紧了这笔宝贵的资金,到哈尔滨一家塑料厂购买了一台被人淘汰准备当废铁卖的挤出机。关彦斌与几名土专家一起,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五常的星空和阳光都会记得,那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和信念。累了就土炕边打个盹,饿了就上一碗热乎的汤面,一次次的调试,一次次的摸索。失败了再来,成功了总结。这是五常砖瓦厂所有人心血凝聚的命根子啊!他不能让工人们刚刚燃起来的希望之火熄灭,他更不能让那些在雪地里眼巴巴等待的心灵失望。
机器终于发动起来了,这台老态龙钟的挤出机,居然在关彦斌和几个师傅的鼓捣下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
砖瓦厂沸腾了。试生产那天,工人们自发地燃起了鞭炮。一名老职工紧紧攥住关彦斌的手,眼泪直往下掉。
有了自己的产品,关彦斌便乘胜而行,他三番五次上银行,要求贷款上农用薄膜的项目。关彦斌自己拿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谈企业的发展前景,谈细致的还款计划,终于,“上帝”被感动了,砖瓦厂第一次从银行贷到了8万元,购买了第一台吹膜机组,从而掀开了生产塑料管材和农用薄膜的新篇章,这一年,关彦斌将原来的砖瓦厂正式更名为五常塑料厂。
1980年转产当年企业就盈利1万元。此后每年的盈利都在30万元左右,最高的时候曾经高达40万元。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在关彦斌的带领下,仅仅几年就一跃成为当地最令人羡慕的县立企业。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相似,十几年之后,当关彦斌从五常制药厂开始向葵花药业转型的时候,五常制药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
50多个人的厂子每年能搂回40来万的“金娃娃”,在当时的五常算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奇迹。
关彦斌并没有满足。当时他们生产的农用薄膜的宽度只有2米,许多农民在使用的时候往往要用烙铁将几幅农用薄膜接粘到一起,这样既麻烦又不耐用。关彦斌想,能不能生产出一种宽幅的农用薄膜呢?这样要多宽用多宽,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实惠。
托去打听的人很快带来了消息,在欧洲的意大利有这种超宽幅的吹膜机组。
1985年春节,关彦斌一行5人踏上赴意大利考察的征途,从意大利班德拉公司购买了超宽幅的吹膜机组,价格竟比其他厂家低30%。签订合同仪式上,因价格被关彦斌压的过低,销售商竟连杯都没碰撞,就悻悻而去。尽管如此,可是这件事情还是让以“仁、义、礼、智、信”命名的五常人大惑不解,甚至有些忿懑。五常就这么巴掌大的市场,整这么大的机器有用吗?他们还不是借机会到国外游山玩水?贷款这么多,到时候还不上,看关彦斌哭吧。传统观念、小农意识使人们对这个新鲜事物持怀疑态度,连同时去意大利考察的一位主要领导也极不赞成,持有强烈的反对意见,说究竟是“成葫芦瘪葫芦”很难料定!
怀疑、讽刺、挖苦一起涌向关彦斌,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连老父亲也沉不住气了,问关彦斌:到底行不行?
望着父亲担忧的脸,关彦斌落泪了。他不忍心让老父亲跟着着急上火,但是他选择了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他说:如果有100%把握,机会绝不会属于你儿子。作为一个企业家最主要的是把握方向,抓住先机。这不仅仅是魄力,也是责任。话,沉甸甸的。
不知道关彦斌是不是一位天生的或者谓之天性的哲人?他,变压力为动力,加紧安装调试。一次试车成功,竟比省城一家购置同样设备的单位早了半年还多。
农用薄膜一生产出来,很快就以耐用和方便迅速占领了市场。投产仅20个月就还清了全部贷款,提前13个月,创造了奇迹。
这件事情给关彦斌的启发极大。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一个优秀的企业要善于从客户期待中发掘商机,他隐约地开始觉得当时的计划经济有着某种体制上几乎难以逾越的弊端。这种弊端直接表现在企业决策和市场供求之间的通道在体制上的断裂。
关彦斌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应该说,和大多数那个时代成功的企业家不同,在关彦斌的身上有着更多的哲人气质。他更喜欢那些接近思维本源的探讨,他不会满足于过多的经验层面的表象。这也许是他在日后保持持久生命活力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企业最高领导人,关彦斌对产品的直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敏锐。有一回,他和几个朋友吃饭,细心的他很快就发现当时用来装啤酒的箱子全面使用木条钉成的。这种啤酒箱子既笨重,又不结实,还会给搬运人员带来不安全的隐患。他想要是能用塑料制品来替代这种箱子,不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潜在市场吗?
在哈尔滨举办的国际机械产品展销会上,有心留意的关彦斌很快就发现了当时西德生产的4000克注塑机具有这种生产功能。关彦斌立即着手引进了啤酒周转箱的生产线。这两条先进生产线的引进,企业共贷款近1000万元,当时的省工行放贷员说,关彦斌为了给企业跑到款子,连眼珠子都红了。引进意大利的超宽幅膜机组,和引进西德的4000克注塑机,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优良的产品给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86年,企业的利润超过100万元;1987年,上升到170万元;1988年又猛增到350万元,提前13个月还请了全部银行贷款。
鲜花和荣誉也接踵而至。
1986年,关彦斌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87年,他被评为省首届优秀企业家;1988年,他当选为东北三省优秀企业家;1988年,他获得黑龙江省第二届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1989年,他获得省人大授予的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获得黑龙江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
关彦斌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春天。那是一个少年得志的时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年仅30岁的关彦斌在商场和仕途似乎都一帆风顺。1985年,31岁的关彦斌就当上了五常县经委的副主任,同时兼任企业厂长。
10年前,他还是一个怀揣着当工人梦想的复员军人,而今天他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塑料市场的少帅,只要他一挥手,就可以在顷刻之间左右这个偌大市场的风云变化。对于许多人来说,关彦斌所拥有的这一切似乎来得太轻松,太如意了。
命运的杠杆似乎在和关彦斌悄悄开起了玩笑。
1989年,被推举为人大常委的关彦斌在主席台上经受了一次自己政治生涯的黑色幽默。
西装革履表示自己对神圣权利尊重的服饰让他阴错阳差地被扣上了前卫的帽子。在当时举国反对全盘西化的呼声里,关彦斌的这身打扮让代表们的心理天平开始了倾斜。
关彦斌尴尬地离开了自己曾经短暂梦想过的舞台。
他知道,自己注定要属于一个前卫性的人物。他爱国但不适合当时的政治,他只能从另一个视角来实现自己人生的终极定位。
而更为严重的一场风暴正在向他袭来。1990年,已经签订了购销合同的省某公司突然中途变卦,开始采用从俄罗斯市场进口的更为廉价的农用薄膜。
这一次对市场经济诚信原则的游戏,让五常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当年五常塑料厂的库存达到了800万元。这无疑给一个刚刚腾飞的企业压上了极其沉重的负担。一些省内的塑料企业愤然抗争,投诉,上访和诉讼,纷纷指向该公司的时候,关彦斌选择了沉默。
这是一次出奇的沉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沉默标志着一个企业家的诞生。企业家需要的是韬略和智慧,正如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一样,他不会在一场战斗中冲锋陷阵,却会懂得在每一次战斗之后积累自己的智慧。
关彦斌意识到,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企业体制自身的弊病,一个缺乏独立的营销网络,没有销售终端的企业,不是科学的现代企业组织。
关彦斌开始做出一个大胆的决策,杀出五常去,突出市场重围。
一支得力的销售队伍被组建起来了。关彦斌亲自挂帅,他率领有关人员前往销售的重点地区考察,创造分公司。
1990年,哈尔滨办事处成立了!
同年,沈阳分公司成立了!
同年,五常塑料厂收购了深圳大鑫企业公司。
1992年,与香港固荣塑胶有限公司联合在深圳投资720万港元,合资兴办了深圳常荣塑胶有限公司。该公司现已经成为葵花集团的独家控股公司。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也是关彦斌思想的一个求索期和成熟期。
1991年,在反对西化的声音中,关彦斌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他从来就不信邪,他要亲眼看一看这个试图妖魔化中国,试图不战而胜的大西洋彼岸国度,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神秘和神奇。
1992年,关彦斌再次踏上意大利的国土。
他要睁眼看世界。太平洋东岸和亚平宁半岛的风吹拂着他智慧的头颅,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他认为,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应该首先明晰企业的所有权属。不解决这个体制上的根本弊端,企业就难以作大作强。
1994年,关彦斌再一次做出了一个敢为天下人先的举措,在五常塑料厂率先进行企业的股份改制。根据企业职工工龄的长短,贡献的大小,职务的高低,奖惩的情况,将企业的净资产全部量化到每个职工的头上。
恰恰在3年之后,党的“十六大”上中央提出企业全面改制的决策。
当年一些指责他的人也不得不转而佩服他的睿智和魄力。转制后的企业加大了技改的力度,投资500万元上马了10台地膜机组。这种产品无论霜期来的早晚,都保证农民能有收获丰收的喜悦。不久,企业还投资500万元上马了被列为国家重点技改项目的三层供挤复合膜机组。这种设备生产的产品外层防老化,中层保温,内层无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企业还投资推出了获国家专利的防水卷材,这种产品将会替代易燃又寿命较短的油毡纸,不管风吹雨打,都能保证50年不漏。这些产品的推出,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成长。
不过,关彦斌清楚地知道,市场经济沧海桑田。今天的塑料产业和当年王永庆时代已经无法相比,他不能把自己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第三章 涅磐·一朵葵花的再生
黑龙江省五常市制药厂创建于1966年,是老字号的国营企业。也曾经是五常市三大支柱企业的老大。企业最多的时候曾经年创利税800万元,曾经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可是由于企业体制的弊端等多种因素,这家企业从1994年开始逐年下滑。到1997年底累计亏损达2200万元,欠下银行贷款5500万元。企业半年多发不出工资,整个工厂成为一盘散沙。
党的“十五大”召开后,国有中小企业可以对外出售。五常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对外公开招标对企业进行拍卖。可是面对这样的一个烂摊子,几乎无人敢接受。有的企业只是想名义上接管,有的资金迟迟不到位。几次拍卖几乎都面临着流拍的风险。
工人们也有了一个现实的要求,希望企业别像前几次那样流拍了。
喝拉林河水长大的关彦斌回来了。他以1500万元的高价独家买断了五常制药厂。
1998年4月29日。一个让关彦斌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五常葵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了。
历史往往就在一个瞬间戏剧性的改变。
关彦斌相信自己的直觉。
绵绵长白山,巍巍兴安岭,沃野千里的黑土地,蕴藏着无数珍贵的天然中药材。自古以来,东北关外就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原料供给基地。得益于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传统中医药在东北的发展也一直源远流长,在中国中医药大家庭里独树一帜,素有“北药”之称,许多东北特有药材为原料配置的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传统中医药的一支生力军。
关彦斌要把葵花药业做成这支生力军的领军人物。在进军中药产业之前,他曾经进行过详尽的市场分析和调查工作。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药材生产国。
但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多、乱、散、小,有识之士指出,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将决定了中药业的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葵花药业的成败其实也是中国中药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表征。葵花成,则中药业兴;葵花败,则中药业衰。
关彦斌的肩头,因为责任而沉重。
即便是先拿出1000万资金,才开始走向企业竞拍的会场;尽管是和职工两次推心置腹的谈话,才赢得了83.3%职工的支持,但是和任何变革一样,必然都是一次利益再分配的过程。那些既得利益者,总会以各种方式和借口来阻挠变革的进程。
这几乎是古今所有改革面临的共同场景。
就在公司成立的当天晚上,老厂区的东北角的一间房子着火了。这显然有人故意纵火的案件,可是调查取证工作却无法开展;
没过几天,当时老企业的一名干部带人来把办公室砸了,连暖瓶也给摔了。
关彦斌如一只藏獒一样在默默地注视这一切。一般来说,藏獒在换了陌生的地点和新主人的前3天会一声不发,这个浑身充满了野性的精灵,正在悄悄地辨识和记忆着在新环境中的种种蛛丝马迹的变化,直到她认清了所有的新主人和家人之后,藏獒才会开始自己新的工作。
偌大的一个企业,不缺技术,不缺人才,不缺产品,不缺设备。缺的是一种文化。没有这种企业文化,职工的心灵和行为就无法得到框范。企业的合力和竞争力就无法形成。这是关彦斌在企业大潮中沉浮几十年之后的心得。
治厂之道,首在治心。心正则行端,行端则令行禁止。从来乱世需用重典。关彦斌开始酝酿企业的核心文化,并把这些文化精神贯彻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之中,使一个多年以来鸡飞狗跳、人宅不安的企业初现太平。
在原发明人于树春的组织下,企业的生产也开始逐步恢复。
关彦斌以自己多年经营的经验敏锐地注意到,导致原企业效益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对企业拳头产品葵花牌护肝片保护意识的薄弱。
作为国内首家生产的护肝片,葵花牌护肝片以其良好的疗效,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但是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以后,由于当时的企业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意识,企业在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决策失误,面对着中药市场的强劲竞争和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企业产品步步溃退,招招失灵。
到关彦斌接受企业的时候,企业的产品包装陈旧,大量的产品被仿冒。一大批鱼目混珠的产品横行市场,使得许多消费者上当受骗,苦不堪言。不仅如此,产品的价格管理十分混乱,同一个产品同一个批次价格上参差不齐,整个价格管理体系混乱不堪。再加上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企业一直采取的是只做通路不做终端的销售策略,全厂只有16名销售人员。把产品送到经销商那里就算完成了任务;以至于该厂全年4.5万件的市场份额就被人掠走了3万件。
更让关彦斌吃惊的是,这样的一个两次获得国家银奖(金奖空缺)的优秀产品,居然多年无人到国家注册,使这一优秀品牌产品竟然没能争取到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在国家基本药物中也被除名!
像一个丢失了孩子的母亲,关彦斌痛心了。他要开始一次文化和经济意义上的双重回溯,那些失落的辉煌还没有从地平线的远端消逝,他要在最危险的时刻到来之前的一瞬,重振葵花生命的图腾。
事物的矛盾有千条万条。但只有智者清楚,在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之后,只有一个矛盾是最为主要的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会随之迎刃而解。
关彦斌要用四两拨动千斤。
在一番权衡之后,他终于吹响了葵花药业进军中国中药市场的第一声号角。
第四章 九天·葵花·映日生金
和经过了市场考验之后才重新认知产品重要性的企业家相比,关彦斌对产品的执著源于最初掌舵砖瓦厂的成功经历。把核桃酥变成了农用薄膜可以说是关彦斌企业人生的神来之笔。
和20年前相比,今天的关彦斌显然更知道产品的意义。
公元1979年,人类发现了第一例乙肝病毒。也是在同一年,葵花牌护肝片问世,开创了国内生产护肝片的先河。葵花牌护肝片是葵花公司独家研制、首家生产的治疗肝病的名药。配方原理来源于中医名著《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和茵陈蒿汤,作为公司的老牌名药,葵花牌护肝片保肝降酶的疗效十分独特,在中医药界有口皆碑。
葵花牌护肝片问世20多年来,荣获国内外大奖20余项,临床疗效显著,对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显效率达90%,总有效率达98%。对治疗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的显效率达70%,总有效率达63%,总有效率达82.5%。服药后,食欲增加,腹胀消失达99%,胁痛消失,体力恢复达90%,肝大变至正常,硬变软者达90%。同时还对预防和治疗脂肪肝、酒精肝和药物性肝损伤亦有很好的疗效。
大多数人了解葵花牌护肝片,是从当年上海的甲肝大流行开始的。可以说,在那一次几乎前所未有的地方性大规模的流行病中,葵花牌护肝片为平息这场疫情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由于在这一场攻坚战中以其有目共睹的疗效,一时间在全国掀起了葵花牌护肝片的旋风,从此以后,葵花牌护肝片获得了市场和专家的双重认可,成为公认的治疗肝脏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
那是一个让所有葵花人痛心的空白。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市场经济。在这个伟大时代转折的时点上,一个曾经优秀的企业落伍了,沉沦了。和所有的科学规律一样,市场经济的规律也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将会以自己的法则和方式,来惩罚那些违背科学规律的企业和法人。
关彦斌知道,靠品牌,靠历史赢不回来失去的市场。要重塑葵花雄风,首先要重塑产品的质量。他要把被假冒伪劣产品毁掉的产品形象重新在老百姓的心里建树起来。
关彦斌三下吉林,把葵花牌护肝片发明人于树春请了回来,全面主管葵花牌护肝片的生产工作。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中药企业来说,尤其如此。葵花人笃信,没有质量就保证不了疗效,保证不了疗效就称不上好药,正是基于这样朴素的企业理念,葵花人制定了一系列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标准。在葵花牌护肝片中,其有效成分五味乙素含量一直平均高于国家标准的2——3倍,猪胆粉的胆酸含量则高于国家标准的20%。
构成葵花牌护肝片的主要原料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等,由于产地不同、药用部位采集季节不同,其有效成分和疗效均有很大的差异。葵花药业坚持一切按照高于国家标准的原则精心选择,坚持从产地直接购料,柴胡必须是野生的红柴胡,五味子必须是纯正的北五味子。多年来,经省、哈尔滨市药检部门多次联合抽检,葵花牌系列药品的合格率均达到了100%。
同样地道的药材,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也会导致中成药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的降低。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药物的主要成分,在葵花牌护肝片的生产工艺上,关彦斌和技术研发人员一道,对制作工艺进行了不断的改良和提高。目前,葵花牌护肝片的生产采用了先进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和二氧化碳超低温减压技术,在提取、浓缩、干燥过程中,全部采用减压低温干燥技术,确保了原生药中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
科学的中药西制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品质,使得葵花牌护肝片成为国内仅有的几家纯中药制剂的护肝用品。
严格的原料管理,科学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质量检测,使得葵花牌护肝片的品质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1998年,葵花牌护肝片再度荣获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1999年,葵花牌护肝片被哈尔滨市列为重点保护品种;
1999年,葵花牌护肝片被浙江日报、浙江省消费者协会、浙江省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站、浙江省企业评价中心、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市公证处联合确认为1999年浙江省市场消费者实际购买居首品牌。
2000年,葵花牌护肝片再次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被江苏省授予“江苏省市场最具竞争力品牌”以及“江苏省市场最具发展力品牌”,成为包括“海尔”在内的全国86个强势品牌之一。
2001年,葵花牌护肝片荣获中国市场畅销知名品牌荣誉称号;
2001年,国家统计局信息中心公布,葵花牌护肝片在中国同行业中销量居于第一位。
2002年,据S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护肝片在2002年上半年全国药品单品种销售金额前100名中位于第16位,占整个肝胆类用药销售金额的15.94%,在同类药品市场份额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冰河岁月,葵花牌在1998年的夏天之后,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些荣誉的风铃和阳光的脚印响成了一片,穿过金色的收获,葵花人正向更灿烂的未来迈进。
关彦斌是冷静而睿智的。一如藏獒不动声色。
多年的企业生涯的磨砺,早就使他懂得如何来节制自己的情感。
他知道,一个葵花牌护肝片的成功并不是企业的成功。他的睿智的头颅正在阳光里盘旋,他在拷问着另一个宿命的话题:那就是中国葵花战群如何可能。
这是一个先验的话题。一滴露水可以反射9个太阳的光芒,但是一滴水不可能成为一个海洋。
一个宏大的构想在他的脑海里迅速形成。那就是以葵花牌护肝片为龙头,打造中国葵花的产品族群。
葵花牌胃康灵胶囊问世了!
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问世了!
熊胆痔灵膏问世了!
为了加大对产品开发的力度,葵花药业导入了一整套的微机开发设计产品的系统,提高了产品研发的效率,缩短了研发产品的周期。今天,葵花药业已经拥有完全独立的科研所,并且始终坚持走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成果嫁接和优秀成果买断的道路,几乎每年都有国家级新药问世。2003年5月公司开发的“护肝滴丸”研究项目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列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3年6月葵花药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目前,葵花药业可以生产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口服液等8种剂型109个品种的药品,全部是国家中药准字号产品。今天的葵花系列产品已经畅销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还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澳门地区。
葵花牌护肝片的龙头效应正在形成,从一朵葵花到满园金色,关彦斌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有人惊叹于葵花药业的奇迹。只有关彦斌知道,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来说,所有企业的较量最后都是人生境界的较量。在他的决胜方略里,产品只不过是一个外化的具象。不可捉摸的,是一个企业家的心灵智慧,那才是一个企业最不可复制的竞争内核。
2001年4月29日,中国,哈尔滨。
在黑龙江省国企改革重点工作推进现场会上,葵花药业的总裁关彦斌高兴地向来宾们宣布,葵花药业在当年1至4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7984万元,回款6874万元,这一数值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76、3.35、7.09和4.27倍。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天,离葵花药业的成立刚刚过去3年。短短的3年时间里,葵花药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已进300%的高速递增, 3年累计上缴税金2778万元,超过了建厂30年来的总和,创造了五常市工业发展史上的吉尼斯纪录。
有人说,葵花药业用3年时间超越了30年的事实。
短短3年的时间,葵花药业的员工由598人壮大到了1134人,其中营销人员达到了658人,占企业全部人员的58%,大专以上文化占72%。
327名生产工人年生产护肝片24万件,是改制前的3.5倍,
公司设立了15个营销公司,遍布除西藏以外的终端客户达到1.3万余家。
改制前工人的工资不足300元,干部不足400元,曾经长达9个月领不到工资。改制后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干部的工资翻了两番。
从一个30年亏损了3000多万元,濒临破产倒闭负债累累的企业,到资产逾亿的现代化中药企业,葵花药业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
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同志在亲切接见了关彦斌之后,为葵花药业题写了“开发北药,造福人民”的谆谆嘱托。
钱信忠同志为葵花药业题写了“振兴民族医药,拓展杏林风采”的期待。
几年来,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宋法棠同志,省长张左已同志,省委副书记杨光红同志,省政协主席马国良同志,省委常委、副省长张成义同志,原哈尔滨市委书记杨永茂同志,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哈尔滨市市长石忠信同志等都曾先后多次视察葵花集团,对关彦斌和葵花药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支持。《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等多家省级以上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杰克·韦尔奇说:有一个好的团队,管理好你的团队。
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所有团队行为的执行者监控者。葵花药业在管理上既严格又先进,葵花人制订了共16章、250页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方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做到选料精良,工艺先进,纪律严明,赏罚分明,质量一流。为了保证管理上的严肃性、合法性,公司成立了法律室,主任为国家三级律师,对质量、工艺、生产、供应、财务、销售等主要环节全部实现了微机,管理,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
谈及葵花药业的管理,有一个名字永远难以绕开。那就是葵花药业的副总经理,关彦斌的夫人张莜兰。
当我一踏进葵花药业的厂区的时候,就能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桌一椅,甚至到办公室里每一个小小的摆件,都浸透着一种美学的精致和细腻,那是一种只有女人的慧心才能折射出的灿烂。
张莜兰,和丈夫同样曾是军人的她,是葵花药业的一位巾帼奇葩。
也许在丈夫关彦斌的眼里,她就是世界上最美的那一朵葵花。
8年前,张莜兰刚刚踏上副总经理的岗位,那正是葵花药业起步的时候。和丈夫一样流淌着军人血脉的张莜兰临危受命,开始致力于建立公司现代企业制度体系。
当时公司百废待兴,举步维艰。企业组建之初,无章可循,内部管理十分混乱。在科学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张莜兰以现代企业管理的全新理念,相继建立健全了各类物资采购、仓储、运输制度,强化了过程管理,并以此为突破口健全了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了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管理上还坚持人管理、管理人的原则,为了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员工的素质,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办不同层面的培训班,请行家,专家和教授来公司授课,使得葵花人不断更新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增强依法治厂的意识。
今年3月8日,葵花药业隆重集会,庆祝三八妇女节95周年。这一天,集团评选表彰了12名首届葵花“三八”红旗手。
花映日,日映花。
百年葵花人华发。
第五章 天马图腾·葵花与文化
在走进葵花的短暂日子里,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葵花的员工谈论起关彦斌。
关彦斌属马:如火的激情,天马行空的性格,雕塑全凭自我。
是的,关彦斌是用一种文化来完成自我的雕塑。这个酷爱哲学和诗歌的企业家,言语之间常常禅机四现。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企业经营大师,他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比谁都要深刻。
当葵花的产品舰队已经扬帆远航的时候,对于关彦斌来说,他所要思考的只是一个方向。一个属于未来的葵花和中国中药业的方向。
所有的方向都源于选择。
所有的选择都决定于文化。
一种文化的特质,决定了一种行为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产品,管理和营销都是一种文化的外化。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的文化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葵花药业的辉煌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辉煌。正是先进文化的导入,才使得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取得了脱胎换骨的奇迹。
多年之后,葵花药业的党委书记关作章曾经这样评述:关彦斌的文化,一是有葵花鲜明特点的个性文化,二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三是体现了葵花博大的胸怀,四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文化,五是着眼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从一开始,被关彦斌选中的葵花企业的图腾里,我们就能体会文化的分量。
在葵花药业的主体图标上,葵花和地球融为一体。葵花、地球和药粒构成了标志的基本元素。超现实的互融渐变手法幻成了一个时空组合。而葵花药业的文化和深远的精神理念就涵蕴其间。
一如葵花向阳如一的特性,葵花药业永远追随的是太阳和光明。秉承了太阳的博爱和无私,才能用自己炙热的爱心光耀环宇,普济苍生,泽被万代,带给生命不息的生机和希望。
地球的东方葵花绽放,西方光芒如金。象征着葵花药业沐浴着阳光而崛起于东方,并走向全球,实现其弘扬祖国医药文化、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崇高理想和经营战略上的远大抱负。
地球幻化为葵花,喻示着葵花药业的产品系采大地的瑰宝之野生药材,运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精制而成,品质高贵,疗效显著,同时还喻示着葵花和地球同在,千秋万代,永续发展,永不停息。
由药粒组成的时间概念,喻示着葵花药业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团结友爱,步调一致,拼搏前进的精神风貌和提醒患者按时用药,住院患者早日康复的关切情怀。方形轮廓体现了医药行业的严谨和理性,更表达了葵花药业崇尚科学、遵纪守法,诚实做药,诚实做人、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画面中,葵花和地球呼之欲出,色彩艳丽,生机盎然,形象壮美,喻示着葵花药业正在茁壮成长,英姿勃发,前景美好,硕果累累。
今天,这一切都成了现实。
有人说,关彦斌有服众之功,造势之能, 遣将之力;
有人说,关彦斌有政治家的睿智,诗人的特质,军事家的大略;
张莜兰副总经理这样评价关彦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他都是完美的。包括他对我的这份情感,作为夫妻,他是可以依靠的。风来,他是一堵墙;雨来,他是一柄伞;有阳光热辣辣地泼来,他一定是一棵树。
而关彦斌自己这样说,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事业付出汗水,一部分人可以为自己的事业付出泪水,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为自己的事业付出血水,也只有这部分人能够成就事业,有所建树。
关彦斌流过泪,那是英雄的泪。有一回,关彦斌坐飞机从日本回到哈尔滨,下了飞机关彦斌就止不住流泪了。他在飞机上看到日本,也看到了哈尔滨。日本的上空,一片晴空万里;哈尔滨的上空,布满了褐色的红晕。他的心碎了,回到了企业,他开始带领全企业的职工种树。关彦斌说,别人我管不了,我就从自己开始做起。
从自己开始做起,完成自我的雕塑。这是作为企业家关彦斌独立而可贵的品格。他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葵花药业的文化。在这个时代里,无论他是否愿意,这种雕塑最终都将会变成一种社会化的行为。
没有人会遗忘关彦斌。荣誉,以一种最朴素的方式,为我们默默记录了关彦斌和葵花药业的历史。
1986年,荣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1988年当选东北三省优秀企业家;
1989年,他获得省人大授予的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1992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1年11月,被选为黑龙江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2002年1月,被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2004年3月,被选为省工商联副会长。关彦斌被省工商联、省企业家协会、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评选为“黑龙江省首届经济风云人物”,并荣获全国“关爱员工的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2005年1月,关彦斌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中国最受关注的十大企业家”称号。
2005年4月30日,关彦斌被全国总工会树为全国劳动模范,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心血沥丹青,生命几辉煌?
这是一首英雄的骊歌,这是一串金色的足迹。
面对着过去,关彦斌喜欢用两句诗歌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直挂云帆济沧海;而今迈步从头越。
是的,从头越。
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就是在生命的高点上,迷失了自己的生命起点。
关彦斌是清醒的。
面对中国加入WTO之后洋中药的挑战,葵花药业已经把实现中药现代化作为企业发展的远景目标。从拯救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到以中国中医药业的腾飞为己任,关彦斌责任角色的转变,昭示了一个当代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尾声 五月,阳光如生命之弦
一如亘古照耀着我们的太阳之神,葵花永远以神秘的生命灵性辉映着阳光的金色。
关彦斌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葵花,葵花永远是阳光下的骄傲。
“产业报国,贡献社区”是关彦斌的价值观。
他有一个宏伟的愿望,要通过他个人和企业的努力,能够改变家乡的面貌,使家乡更快地繁荣富强起来。如同江苏省泰州市,因为有了春兰空调和扬子江药业的知名度与巨大贡献,而由县级市变成地级市那样,关彦斌企盼通过葵花的成功与他个人的努力,使五常县也能够有所突破。
8年前,葵花药业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制药企业改制而来,8年里他们追求着“产业报国,贡献社区”的精神,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产业”来回报社会。医药产业是人类光明的产业,葵花药业从改制那一天起,就把“产业”回报社会当作第一己任。质量上乘的葵花牌护肝片,在市场上一直处于“统领”地位,近年来他们又研制出新药胃康灵、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上市后出现了强劲的好势头。这意味着企业强势产品群已经形成。
“贡献社区“不是一句空话。葵花药业在8年里共向国家上缴税金高达3亿多元,五常市财政三分之一的收入是葵花药业的贡献。8年来,葵花药业先后安置下岗职工2000多人就业。他们先后拿出几百万元,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出资数十万元,开展“葵花爱心助学善行活动”,有二千名学子得到资助。捐资25万元在五常红旗乡建葵花希望小学。由葵花药业独资兴建的拉林满族中学选址也已完成。先后出资数万元为贫困学子进入清华大学。葵花药业“贡献社区”的精神,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议上,葵花药业董事长关彦斌荣幸地受到了贾庆林、曾培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葵花是太阳花,关彦斌和他的葵花人在阳光的照耀下,骄傲地绽放着。
五常大米,全国驰名。在关彦斌的思维图谱中,把五常大米做大做强,做成一个品牌,做成一个产业,是他的又一个目标,如今也已实实在在地启动了。
到企业调研的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说:要把企业家作为一种资源和地方资源进行整合。优秀的企业家和优良的地方资源的科学整合,便是最大的生产力!
关彦斌,作为一个敏行而明睿的企业家,将自身完全融入到了无限的崇高事业中。
阳光有多远,葵花就有多远。向着永恒远方延伸的,除了梦想,还有葵花金色的光芒。古老的拉林满族,东北,北中国。一个时代的神话正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以一种难以置信和不可思议的速度。关彦斌创造了一种模式,它不仅属于经济范畴,更属于哲学范畴。对于众多在破产边缘挣扎的企业或者众多执迷于传统经济模式的企业家来说,葵花药业的成长,无疑是一个具有佐鉴意义的特例。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时代造就了英雄。
只有那些和时代一起前进的智者,才会成为宿命的风云人物。这种宿命,源于对时代的先知,和对时代伟大变革的敏锐感触。1977年工业报国的思想,1979年弃政从商的选择和1994年的企业股份制改革,都在同一个意义上显露了关彦斌对时代近乎神秘的敏锐知觉。
一个伟大的时代将会用自己的意志来命名所有的历史。卡莱尔说,荷马的史诗并不是不复存在,但它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史诗。
每一个时代都只属于它自己。当那些历史的英雄已经远逝,每一个时代都在呼唤属于自己时代的英雄。
英雄,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