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 站在SOHO上的舞者

2006-04-28 11:58
人物周刊 2006年3期
关键词:潘石屹

段 存

潘石屹,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年,潘石屹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房地产。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两人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 随着SOHO现代城、博鳌蓝色海岸、建外SOHO、长城脚下的公社、SOHO尚都等项目的空前成功,潘石屹受到国内外媒体的普遍关注。

如果你曾留意过SOHO中国下的任何一处房产项目:长城脚下的公社,SOHO现代城,SOHO尚都,建外SOHO,那都是奢华、时尚、现代的先锋建筑典范。中国房产鲜有在艺术美感上引人注目的,而SOHO中国是个特例。与此形成矛盾的是,描摹和建筑这些房产的人,是出身甘肃山沟里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后代,而他自己也不尴尬地称自己是“土鳖”。他就是潘石屹。

同时他强调:作为一个北京的房产商人,我是更向往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他还告诫热衷于富豪榜的人们:大家不要太关注富豪榜,要更关心纳税榜。他从侧面引导人们的思维:富是没有什么的,要看你贡献了多少。的确,说这话的时候,他公司的纳税额是全国同行业第一。

另一方面,生活中他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炉火纯青地扮演者一个又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角色:出书,办报,写博客,演电影,做代言。包袱是一抖一个,风头一个比一个强。

面对网络广告的风行,众多对网络似懂非懂的老板们趋之若鹜,纷纷通过网络做产品广告,做BANNER,做横幅,做对联。他却说:互联网上的广告如果只是简单的模仿平面媒体的做法是没有效果的,在网上飞来飞去的只能让人讨厌。

面对媒体,他说:“媒体坐在那里几十分钟,那完全是自己心目中的想象的。做为真实的一个人的东西,不是几十分钟的语言就能够表达出来的,人的丰富性不是这样的表达出来的。其实不光是媒体中的潘石屹不是真正的潘石屹,媒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真正的他,可能只是一个侧面。媒体有时抓一句话写一写,他只是为了吸引眼球。”

他的眼光,犀利得可以穿透现代社会浮华的泡沫,穿透世俗社会形式主义的幻影。

一个人在创造财富方面成功了,人们仰视他们的时候,往往仰视的是他们的财富。但这财富成功的后面定有不同于普通人的底质,于是你试图走进现实中的他,却发现你永远捕捉不到他们的目光。

商人:大道无形

在中国房地产界,潘石屹无疑是个另类,他眼睛不大,但那是随时发现利润的犀利眼光。

他所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在商业上取得空前成功,SOHO中国的销售额及纳税额都连续多年在中国地产行业名列前茅。

潘石屹对财富,也即对金钱的追求,除了不可探求的人的深层次本性,另一部分来源于幼年生活的贫困,甚至他曾经近乎乞讨,吃不饱,穿不暖。他幼年肯定没有做过成为富翁的梦,但肯定做过吃白面大米的梦;而做富翁的梦,是27岁以后的事了,那时他在海南炒房淘得第一桶金之后,这个青年兴奋,踌躇满志,他内心说:我应该可以作更大的事。

于是有了后来北上,有了万通,有了SOHO中国。

潘石屹承认:”贪婪应该是商人的本性,但他同时也必须是理性的。“

他最最害怕的是经济学家,尤其是易宪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因为易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房产市场高度泡沫化和房价虚高,呼喊房地产的冬天要来了。卖房子的肯定不喜欢别人说房价高,于是潘石屹和易宪容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就房产市场问题进行PK,虽然最后潘石屹也承认自己每次都“没有赢过”。

但是潘石屹就易宪容的研究方法提出异议,他把易宪容称为“教条主义的思想的代表”。认为他照搬西方的研究和数据模式,不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他说:“某经济学家,用一组数据、一个数学模型、几条曲线推导出:全球房地产泡沫几个月就要爆了。这样的结论太自以为是了。全球经济和全球的房地产不可能抽象成他的几条曲线和一个数学模型,这种结论,基本上是为了哗众取宠,最后一定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他主张要相信直觉,事实上房价的坚挺就是硬道理。潜在暗示百姓选择买房,是“自然选择”,你们经济学家又何必出来到处叫嚣,四处骇人呢?

他说:我是一个对钱没有什么概念的人,我也不知道我有多少钱。

但是一个人也只有在拥有了财富,到了数额大的不能解析的时候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他绝对不属于淡薄名利,无欲无求的那种人。虽然他说过,作为一个在北京搞房产的商人,我更向往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这或许和他在公司管理上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如出一辙,“不追求”只是一种追求的手段,“不治”是一种治理的手段,这样会更有效益,效率,和效果。只是我们习惯于正向思维,而潘石屹也明确告诉过我们,他是会“反逻辑”的。

农民:似是而非

潘石屹惯常的打扮是黑色西服,各色领带,衬衫,和永不变革的黑框眼镜。操着一口浓浓甘肃味道的普通话,走南闯北;同时频频出现在各类峰会,电视台,网络视频上,他的笑容是农民式的,笑呵呵地有点憨;他是谦卑的,发现他在许多次做视频节目时,大部分时间里把头转向主持人,乐呵呵地注视着主持人,时不时插科打诨地幽默一下,神态那么自然,目光那么谦和。他称自己是土鳖,言语中自嘲又带着自豪,单纯的自嘲永远不可能出现在成功者的口中。

土鳖和海龟(潘石屹的妻子留学剑桥)结合后的第一件事是海龟把土鳖衣柜里的衣服全部扔到垃圾箱了。

穷,是农民最显著的商标,潘石屹以前是真正穷过,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在海南最困难时,甚至身无分文,曾策划春节扒火车回家。直到得到第一桶金的十几万块钱时,他“没见过那么多钱,突然一下子有了那么多钱,找不着感觉了。”

直到现在,他聊天喜欢盘腿在座椅上,那是农民才深有体会的一种惬意。

中国农民根深蒂固的特质是节俭,而且投入上不愿意冒险。这一点,在潘石屹身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他老婆张欣说他:投资非常非常保守,有20元恨不得只投10元。

他也有农民的实诚。在成为房产大鳄后,他还在脑海中一个又一个地回忆村里的人,有“农村妇女疙瘩娃”、“六妈”、小学的校花等;他仍关心破败小学中供奉的泥菩萨;他甚至给甘肃最贫困的地区的小学送了一百台电脑,可是他没有想到他们用不起电;他还怀念流过村边的那条叫“小河子”的河。

而潘石屹商业经营中受到的几次严重挑战,也是他农民式的实诚救了他。他那么无奈地,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告诉大家他的被人陷害,他的无辜。

在为业界广为关注的氨气事件中,社会舆论开始完全站在业主一边,情形对SOHO现代城和潘石屹很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潘石屹先向媒体说明情况,然后发表公开信向业主致歉,紧接着公开召开除氨招标会,为业主解决问题,事态被完全扭转过来。打人事件也是这样,媒体报道潘石屹打人之后,舆论对潘石屹也颇为不利,潘石屹一边配合有关调查,一边写信向人们说明事件的真相以示其诚。坦诚的结果是,9天之后,事件双方握手言和。

1999年的”挖人事件“(即原现代城顾问邓智仁几乎将销售队伍全部挖走),他也是靠此种方式,扭转了局面。潘石屹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公司的负责人,只要你坦诚,愿意把发生的事情告诉大家,把心里话全部都说出来,就会得分。“

或许有人说,这些都是潘石屹的危机攻关意识和手段高超,但是我却肯定这是他骨子里的那份坦诚和真实。

哲人:取道中庸

思考的著名标志是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它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完美影像的沉思;也有人说,看一个人,你就看他沉思时候的眼神,那才是真正的他。我没有见过《思想者》,也没有看到过潘石屹思考的眼神,但他的确是一个内心丰富的思想者。作为商人的他也表达过“一个成功的商人,必先是一个哲人”的意思。

潘石屹对中国传统文化纯熟,最欣赏道家天人合一,万物相通的理论。作为同时代的创业和经营者,这或许是他和许多其他人在性格和处事风格上有很大不同的原因,在人们印象中,他是一个“不按理出牌的人”,“不喜欢做大多数”的人。

他有自己研究的、经验的、顿悟的一套哲学系统和理论来支撑他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模式,他对外界坦承: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个什么性格的人。他只能是自我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没有定型,没有定论的一个人。

他判定人是有灵魂的,自然是神秘的,所以人应该有所敬畏。他说:“我们现在甚至连自己身体的本身都还没搞清楚,我们怎么可能把全世界的事都搞清楚。”源于许多的搞不懂,所以对他来说,形而上学的数据和模型推论是愚蠢的,相反真正的所得应该靠“悟”;有人说潘石屹哪天出家了也说不定,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和极至虚无的精神追求相比,前者应该对他更有吸引力,所以潘石屹应该不会出家的。

在房产经营上,不按常规出牌是潘石屹的最大特点。潘石屹认为SOHO中国走的是特殊模式的赢利之路,从SOHO现代城、长城脚下的公社到SOHO尚都,一路创新,你难以想象潘石屹的下一个产品会是什么样子。潘石屹认为什么层次的人选择什么样的房子,开发高级楼盘自然有多金的人来买,到目前,潘石屹的方法还从来没有失败过。

他理想中的公司是”无债务、无土地储备、无固定资产“的三无公司。因为土地储备占用了公司大量的资金,使企业失去了应对市场变数的灵活性,更或者被土地套牢或套死。

潘石屹希望自己的公司像液体或者气体,随着市场的变化随之变化。他认为房地产公司最适合做”气态“公司,找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师、最廉价踏实的建设者、最适合的原材料,加工成最适合某一人群的房子,找最好的推广公司,赚取最大的利润。

相对于他的表达能力,他的思考能力和悟性是更大的亮点。,

他可以由红军长征的左右倾错误联想到房产泡沫和房价的“左右倾”言论,反驳易宪荣和任志强。

他告诫他们:不要走极端,应该采取中庸之道,和现实的情况相联系。

他信奉道家思想,认为自然,平衡,融合,天人合一,万物相通。由此他把中西方建筑、中西方文化、中西方教育、中西哲学、中西医药都放在道家思想的系统里进行剖析。他觉得: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不应该一分为二,非黑即白的,世界本质中是丰富多彩的,有黑有白有灰色,是自然的融合的。

他在SOHO中国,管理上也实行“无为而治”,他上网,博客,演出、代言、出书,也足以证明一个人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白,有黑,中间还有许多不通层次的灰色地带。”

他似乎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偏激的行为,可以圆滑,但绝对不走极端。

性情:真实自我

潘石屹的真性情是相对的,相对于国内众多其他“商人”身份的人,他是一个力求“怎么想就怎么说” 的人,和一个“不做大多数” 的人。

很奇怪,很少有人称这些房产大鳄为“企业家”,而习惯称之为“房产开发商”,无疑这是一种暗示“暴发户”的潜意识。有钱,却不见得有文化,有智慧,有好的经营理念和人格魅力。潘石屹的确与单纯的“商人”有所不同,又与传统的“企业家”不同。

潘石屹深知“房产商”这个词汇的负面影响,把宁可把自己称为“盖房子”的,历来“盖房子”是为人民服务的,而“房产商”则肯定是以利润为目的。

他不喜欢别人叫他“潘总”,而喜欢被叫“老潘”、甚至“小潘”。这和农民出身的BOKEE总裁方兴东如出一辙,他喜欢属下叫他“方博”,表示相对一个商人来说,他更是一个文化人。

潘石屹说:我的个性就是真实,我说的话,都是我心里想的,不会迎合谁去说。这跟性格有关,跟有钱没钱,长得好看不好看没关系。我对所有的事情都有我自己的意见,不会随波逐流。如果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就觉得没出息。现在中国缺少原创的氛围,缺少个性和创造力。应该把思想放开,个性也是很大的财富。

小时候吃的苦,让他养成了一切从简的习惯。讲话不要讲废话,也不要讲永远正确的套话。他说:干活别摆没有用的花架子,要有效率。

潘石屹会感动,有如《读者》之类的美文,最好和经营、人生、哲学有点关系的小故事,智慧言语,都会使他感动,甚至会红眼圈。这的确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竞争残酷的今天,仍保持着一颗柔软的心。

演员:风生水起

中国商界哪个人既能走金光大道又能走星光大道的?谁能长袖善舞,把自己的娱乐演化为大众的娱乐?谁敢说:我就是我们公司的CI?我的这张脸就是保证一切的信誉。只有他,潘石屹可以做到。而这张脸:支棱耳朵,单眼皮,秃头,怎么着也称不上漂亮,但这张脸就成了明星脸。

北京环线上潘石屹巨幅照片,马路边某周刊潘石屹的广告照片,就连进入现代城的路边也是潘石屹抱膀微笑的照片,这仅仅是潘石屹CI的一个小部分。做CD、SONY、HP、IBM、LG等知名公司的代言人, 最近与梅婷合作的新片《阿司匹林》也已经上映,又听说他又流露出要角逐《开心辞典》新主持人的意向,大有进军影视圈的架势。

许多商人,为了利润几乎夜不成眠,马不停蹄,劳累奔波;而潘石屹却可以优哉优哉,喝茶聊天,世界各地四处逛逛,摄影,参加TV,PARTY,甚至每周五定时和网友互动聊天,每天一个小时写博客。而他的公司却在他的“无为而治”下,运行良好,成绩斐然。任何人都不能指责他的“不务正业”,面对公司良好的业绩,还能说什么呢?他的确比许多人高明很多,一切游刃有余,一切皆在掌握,而这又是大道无形。人们常常太过于专注一个目标,而忽视了周围,可能这恰好限制住了你的思维,束缚了你的手脚。

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媒体关注,他每天都在”制造“新闻,他的事件营销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广告。

他也欣然承认:我们的推广费用原来是总营业额的1.5%,后来缩减到1%,现在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一大部分是我‘娱乐省下来的“,潘石屹有理由自豪。

相对有意思的是,他曾摆好如解放军向前冲的姿势被人制成蜡像,有点象搞行为艺术。在深圳参展一圈,本希望被哪位自己的FANS花五万块钱买走,却落了空。潘石屹怕被人当垃圾扔掉,不得不亲自又把“自己”运回来了。还有一次,在当众场合,潘石屹抒情朗诵自己的大作《六妈》,这些都给这个智慧的商人增加了一些滑稽的成份。

做演员,演技往往有拙劣和优秀之分,可是潘石屹是自导自演,演的就是他自己的真实,岁月是不断更新的编剧,只要演得真实了,便肯定是一部优秀的剧作,这也符合他的人生观:最重要的是做人要真实,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

猜你喜欢
潘石屹
潘石屹:对待生活与事业始终乐观坦率
潘石屹:五十岁后,他决定跑步
潘石屹,五十岁后,他决定跑步
潘石屹与任志强21年的交情和“对抗”
打工是故事,创业是事故
潘石屹:从工地小工到地产大佬
我和潘石屹闯特区
我和潘石屹闯特区
我的心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