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大山的人

2006-04-18 06:44
党史纵横 2006年4期
关键词:鞍山市新村村民

肖 兵

他放弃了城市户口,毅然来到农村扎户。短短的5年,他将一个年人均收入703元的穷山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近万元的小康村、平安村。从商界怪人、致富奇人到管理能人,他就是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金胡新村党支部书记樊洪义。

金胡新村原本是山坳里依山而邻的两个村,一个是金家岭村,另一个是胡家庙村。胡家庙村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贫困山村。没有一个10万元12t的企业,在鞍山市千山区178个村经济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是倒数第4位。这里连出租车都不敢进去,因为有“三多”:穷人多、光棍多、小偷多。村里外债561万元。村委会工作已经处于瘫痪状态。

1997年5月22日,在鞍山市出了名的商界能人樊洪义受千山区齐大山镇领导之邀,不顾亲友的反对,顶着种种非议,出任该镇的镇长助理兼胡家庙村农工商公司总经理。当樊洪义踏上这块土地时,惊呆了。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们勤劳善良,为什么百姓捧着金饭碗没饭吃呢?他想看个究竟。他家住鞍山市区,距工作单位10公里,为了尽快掌握村里各方面情况,他拖着一条残疾的腿,每天5点多钟就来到工作岗位,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他跋山涉水,走街串户,摸底调查。一次劳累的他不慎一脚踩空,连人带石滚下山。不知过了多久,他睁开眼睛,拄着棍子又继续前走。就这样,他走遍了胡家庙村1600余亩的土地。村里靠近河道有块低产田,荒废多年,樊洪义决定变废为宝,填土复田。没想到决定一经做出,村里老人强烈反对,以为他想挖沙卖钱。为了赶种水稻时节,他顶住压力,筹资70万元,带领村干部取土还田,一次次累倒在田地里。当千山区领导来村里视察,看到184亩清水稻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声称赞:真是个奇迹,真是创举。樊洪义还大搞水利工程,改善村里基础设施。投资80万元,修筑固坝防洪工程。防护堤的建成,新增加土地300多万亩。但是樊洪义的改革还是遭到更大的阻力。他的思维对于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实在太超前了。他走了。

樊洪义走以后,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坐不住了,他们曾经反对樊洪义,但樊洪义所做的一切实实在在使村里人受了益。于是几位老人商量决定:搞民意调查。结果樊洪义的支持率高达90%以上。这份民意调查仍保存在村里老人胡栋林手里。之后,村民推选胡栋林等4位老人为代表,多次去镇里、区里找领导举荐,力邀樊洪义回村。樊洪义感动了,毅然放弃城里的户口,真正扎根于胡家庙村。

1999年,樊洪义被村民选为胡家庙村村委会主任。他提出了发展矿业,招商引资,靠山吃山的发展思路。胡家庙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硅石和铁矿石等自然资源,樊洪义招贤办矿,找能人经营。从1999年到2002年,村里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公共福利事业资金猛增。樊洪义又新修了村里的柏油路,买了二台洒水车,净化路面,结束了胡家庙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樊洪义还与村委会商量决定,投资20万元为村里小学改善条件,使原来无“三室”的学校也迈入了迎“普九”验收试点校。2003年,樊洪义又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村西北部紧邻辽阳的部分荒山租赁出去,500万元的矿山租赁费专款专用,一次性把外债全部还清。当消息传来时,村民高兴极了,村里终于过了一个无债主逼门、愉快、祥和的春节。金胡新村成立后,地域面积扩大至18平方公里。为把资源文章做大做强,樊洪义还多方奔走,终于使计划投资18亿元的鞍山地企合资重点项目落户金胡新村。这个项目是国家批准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项目之一。2004年12月,鞍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5年12月,公司试生产,其建设速度飞快。这个项目的生产,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2005年,该村社会总产值2.8亿元,财政收入1600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在千山区排名第二位,彻底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走上了富裕之路。

如今的樊洪义志高思远,他计划将金胡新村建成工矿旅游与农事旅游于一体、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人与环境和谐的、具有东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说当务之急是建立全体村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全体村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培养村管理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新村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愚公移山25万平方米,移出土方140万平方米。路、电、水已接通,土地平整已完成,26栋新村公寓将拔地而起。按樊洪义的设想,一个太阳能照明、水循环利用、引水上山、无污染爆破的绿色“东北第一村”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世人面前。

猜你喜欢
鞍山市新村村民
成长相册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oral ability and their strategies
美味的鼠曲粑
非暴力
张家畈新村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从函数角度探索数列的求和方法
美丽、整洁的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