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伟
目前,深圳和广州都出现超过10万的职位空缺,各大企业各出奇谋网罗农民工,有厂商调动大巴深入四川、湖南山区“抢”人……为此,有人认为“中国进入‘抢聘民工的时代”。
乍一看,以为农民工成了“香饽饽”,成了老板争抢的“宝贝”。但冷静分析,不难发现现在得出这一结论,为时过早。首先,我们对农民工的欠账太多。即使抛开法律不谈,“干活儿给钱”应该是最基本的社会道义了,但不少地方至今仍在为实现这基本道义而不懈努力,还要动用司法、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尚显脆弱。在此,如何能得出“已经进入‘抢聘民工时代”的结论?
作为经营者,谁都想用尽可能低的工资报酬实现利润最大化。除了“抢聘”的热闹景象外,事实上,我们更愿意看到一些地方叨切实实地提高农民工工资、扎扎实实地在维护农民工权益、实实在在地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努力。如果农民工依然是‘招过来就用,不想干走人”,他们的生存境遇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攻善,那么,这样的“抢聘”又能够说明什么呢?
一个真正“抢聘”农民工的时代,不仅应该做到不欠他们的工资,而且还要有一套完备的保障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农民工在经齐上是实惠的,在人格上是有尊严的,在权利上是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在没有做到这些之前,得出“中国进入‘抢聘民工时代”的结论必须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