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淼欲
中国是诗的国度,民间歌谣从古至今,哺育了屈原、宋玉、李白、杜甫等多少名传千古的诗人,也为其他文学形体提供了丰腴的土壤和温床,更为理论家铺垫了良好的基础,“花儿”作为中国歌谣学中的一个分支,在整个文学艺术事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花儿”,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地方特色、内容最丰富的文化遗产,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四省区,反映了西北各民族人民的风貌和生活状况,汉、回、撒拉、藏、土、东乡、保安、裕固等民族都唱花儿,它的曲调甚多,歌词中不乏各种隐喻,在甘肃和青海的各种民间节庆上,“漫”花儿是一项主要活动,也是中国西北地区各民族互相影响和交流的范例。然而,在过去对于“花儿”的研究主要放在文学或音乐方面,没有仔细梳理过“花儿”的研究史,对于“花儿”的理论研究甚少。
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魏泉鸣教授的大作《中国“花儿”学史纲》是魏教授八年心血的结晶,探讨了花儿理论、研究状况、有关的著述及传播范围,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探讨了明清两代的历史渊源、民国时期的曲折道路、战争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岁月、1958年的民歌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1978年以来的发展,评述了花儿界的所有主要人物,包括歌手和研究者,以及中国和国外出版的所有有关出版物,仔细讨论了这一领域内的重大贡献、问题及理论争鸣。
魏教授把“花儿”学研究史大略分为四个阶段——艰辛的开端期、曲折的发展期、严重的停滞期和蓬勃的繁荣期。开端期从明清文人笔下有关花儿的一鳞半爪的资料算起,至民国时期袁复礼、聂守仁、朱自清、张亚雄等人对花儿学研究、介绍。发展期则讨论了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唐剑虹、朱仲禄、李季、闻捷等人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尽管花儿学研究史上有过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在向前发展。停滞期介绍了十年文革时期花儿文学处于沉寂中,只有少量的研究论著。自1976年10月以来属于蓬勃的繁荣期,这一时期资料多、成就大,花儿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甘肃、宁夏以及海外等都展开了对花儿的研究和讨论,各种类型的论著和各种理论都迅速发展起来,在这部分,作者除记述关于花儿研究的各种事件和理论之外,还对每一个重要论著进行了研究,对其进行评估,发表自己的观点。
魏教授在“花儿”的故乡——甘肃生活了近五十年,对“花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阅读了几百年来关于“花儿”的文献资料,博采花儿研究领域中的众家之长,评估各种花儿研究专著的优劣,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这本著作可以说是对“花儿”研究发展过程感兴趣的学者的案头书。
(《中国“花儿”学史纲》,魏泉鸣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9,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