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低效的症结及出路

2006-04-06 12:53孙兆宏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0期
关键词:考试作文教师

徐 波 孙兆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效率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大量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将写作能力作为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教学的成效不大,甚至有越来越差的趋势。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难道是作文教学不受重视?难道是教师不认真?难道是学生不勤奋?其实都不是。那么这些问题的症结何在呢?笔者认为是作文教学出现了两大错位现象:违背了作文生成的自然机制,违反了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

一、作文教学低效的症结

1.作文教学与作文生成机制的错位。现在的作文教学主要是分析一篇篇的文章,训练一套套的技法。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遣词造句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老师详细讲,学生认真学;老师反复讲,学生反复练,是作文教学的主打方式。这样的教学,老师工作量大,学生任务重,但效果却往往不佳。于是教师讲得更细,讲得更多,学生学得更苦更累,作文教学进入了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教师学生都极力想摆脱这种困境,但他们往往把目光盯在作文的文本上,没有考虑作文的自然生成过程。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纠正作文教学与作文自然生成过程的错位现象,按作文生成的方式进行教学。作文生成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作文的生成实际上是人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作文在本质上是人在精神领域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写作实际上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是任务环境与作者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是作者面对写作任务,根据自己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能力水平、思维方式等各方面条件所采取的提取、生成、组织、修改的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现在的作文教学实际上是针对作文结果——作品的教学,只注意到作文生成过程的最后阶段。它的着眼点是通过文章的分析来探索写作的技巧,通过肢解文本来分析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以静态的文章分析来指导动态的作文过程,以作文的最后结果来指导作文的生成过程。这种作文教学方式犯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错误,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点像根据鸡蛋的颜色、形状、特点来分析鸡生蛋的过程一样。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缘木求鱼甚至是南辕北辙。多年来,作文教学的低效就是我们作文教学与作文生成过程错位的苦果。

2.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水平的错位。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教学的效果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决定的,缺少任何一方的参与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只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才能实现高效。而在教学的进程中提出的认识任务或其他任务与学生知识能力的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其主要矛盾。可见,要想产生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要想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就必须处理好作文任务和学生实际作文水平之间的关系。任何过高或过低的任务都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过高,学生完不成任务,并且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打击他们的作文热情;过低,学生做起来轻而易举,可能使学生漫不经心或敷衍了事,也有可能使学生轻视作文或提不起作文的热情。可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和知识背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作文任务。而现在的作文教学很少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作文教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经验性。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无序,教学任务随意是现在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水平的错位,使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脱节,这也是作文教学低效的又一重要原因。出现这种错位和脱节有些教师是有意为之的,有些是教师是无意为之的。无意为之的是教师不了解作文教学的规律,进行作文训练常常是灵机一动或头脑一热,或在哪本作文宝典或作文秘籍上看到一个新的题目,或读到某篇文章见到某事就拿来训练,根本没有意识到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和作文水平。有意为之的是教师只针对考试,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实际,作文教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围绕考试,从头到尾都对准考试这根指挥棒,今日考材料作文就训练如何写材料作文,明日考话题作文就针对话题作文。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这样的作文教学都会使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写,对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作文能力、作文素质的提升帮助不大,这样的作文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生成性,从而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这不仅不能解决作文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和教学的阻力。

二、作文教学低效的出路

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遵循作文生成的规律和作文教学的规律。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1.按作文生成的机制指导作文教学。顺其自然方能水到渠成。作文有其自然的生成机制,因而作文教学必须根据这一机制进行。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写作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是任务环境、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交互进行的结果。也就是说写作是与作者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思维水平和任务难度等一系列相关因素交互活动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不应该只考虑作文过程的最后一环——作品,而应当对作文的生成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尤其是被老师们忽略的作文前和作文后的指导。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作文习惯,体悟生活积累素材,加强思考,活跃思维,勤于练笔,增加实践,同时也应当加强一些作文技法的训练。作文教学应当改变以作文知识和文章技法为主要内容的方式,要以语言的积累、习惯的养成和思维的训练为主要内容。语言的积累不仅是让学生抄名言警句、背名篇名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将语言和生活联系起来,将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作者与非作者,在前写作阶段,即未进入具体写作情境之前,其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在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上。非作者,面对各种现象往往只是被动地、粗糙地加以感知;而一个作者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信息加以加工和组建,使之在某种程度上和写作要求相联系,并对信息作合乎写作目的的初步加工和重建。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能写,有的学生无话可说的原因。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将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推动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及想象力。将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语言与生活的转换,不仅可以改变死记硬背的枯燥乏味,还能为作文提供丰富的语言宝库。“写作是对世界进行言说,而世界又是以语言的形式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的。”因此,除了语言积累,还得训练思维。因为语言是零散的、无序的,而思维能将语言有序化、层次化和逻辑化。加强思维训练将有利于学生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能力的提高。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言是作文的基础,习惯是作文的关键,思维是作文的核心。生活和语言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习惯和思维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渐进性,这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早已得到证实。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作文知识、作文能力尤其是作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阶段和实际水平来布置任务。首先,教师提出的作文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过高。有适当的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其次,作文教学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围绕学生生活的社区、地域、时代来进行任务选择,使学生有话可写。再次,作文教学要有阶段性,要形成一定的能力训练梯度。作文教学不能对同一任务反复训练,更不要像无头苍蝇一样东一下西一下。作文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现有水平出发,有针对有步骤地进行。每次作文教学都应有新的任务,同时又与前一次有一定的联系,这样既易理解又有发展,才能使学生作文能力一步一步地提高,作文素质一步一步地提升。

3.处理好考试与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作文能力全面发展。有教学就有考试,因为考试是对教学的有效检测和反馈,但考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学生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作文考试只是检测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作文能力的手段,而不是作文教学的目的。现行的作文教学过于功利化,把考试当成了作文教学的全部和目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教师方面的,有考核制度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作文评价是畸形的、狭隘的和片面的,这样的作文评价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可见要想实现作文教学的目的——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转变应试作文教学的观念,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处理好考试与发展的关系。作文教学内容应当多样化,不应该只是所谓的哲理和思想,也可以是自己的见闻、感受、看法,可以是同学的心声和呼唤,可以是社区的新人新事,还可以是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风云。作文形式应当多样化,不应该只针对考试的题型,可以是命题作文,也可以是自命题作文,可以是材料作文,也可以是话题作文,还可以是图片作文;可以是改写,也可以是仿写。作文评改要灵活化,可以全部都改,可以抽查改;可以教师改,也可以同学互相评改,还可以自己改。总之,作文教学应当是全方位的、多样的、开放的、灵活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进行作文教学,也才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当然,作文教学也应当教给学生一定的应考技巧,但这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得到更好的展现和发展。作文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但只有考试技巧的学生一定不能写出好文章。所以,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才是作文教学的根本,考试技巧只是枝节和辅助手段,作文教学应当立足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作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语:我们相信只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水平,按作文生成的自然机制进行作文教学,一定能摆脱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低效的困境,并出现人们渴望已久的高效作文的崭新局面。

(徐波重庆巫山县巫山高级中学;孙兆宏西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考试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