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不良的探究是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大问题。在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普遍有寄希望通过提高写作使语文成绩来个“咸鱼大翻身”的心理。但当其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后,收效却甚微,于是就产生了“我写作能力差”、“我写不来”、“我不想写”的悲观消极念头。这种消极的写作态度和写作动机产生的畏难排斥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认知上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情感上产生害怕失败的情绪,在行为上逃避写作。本文拟从高中生写作不良的成因及消除对策等问题作个粗浅的探讨。
一、高中生写作不良的成因
学生写作不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经常的写作失败和挫折中习得的。观照及探究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发现造成学生写作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挫败感归因减弱了写作的动机兴趣。
写作不良的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经常遭遇到挫折,无法体验到写作带来的快感。这些挫败感累积起来使得学生在写作中备受痛苦,并严重损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学生甚至不愿再想自己在写作方面是否存在无穷潜力。为了不再尝到写作的挫败感,为了维持自尊,学生的情绪便会产生消极的防御机制,于是很自然地把写作失败更多的归因到不可控因素,诸如写作能力低等较稳定的自身特性。这种消极的心理一旦形成之后,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写作动机的降低,本来轻松就学会的东西也会变得困难,困难一多就有了写作无助感,于是干脆就放弃写作。当学生形成了这种心理后,就会以相应的行为方式影响写作学习。如对写作任务的选择上他们尽量选择简单的任务回避困难;也不愿在简单的任务面前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构思,甚至就去抄袭应付任务。面对作文的分数,认为是教师不公平、偏心的反映。可见挫败感的归因造成了学生写作避免失败的动机强而获得成功的动机。
2.写作挫败导致环境的不良反馈。
教师、家长、学生的不良期待,特别是教师的不良期待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传递给学生,当学生接受到这些反馈信息之后,就会改变对自我的认知,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并严重地损害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为了维护自尊,便会产生消极的防御机制,表现出“我写不来”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消极行为,使写作水平进一步下降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此外,对教师的不良期待,学生可能产生对抗的消极情感态度,而这种情感态度一旦被教师察觉,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原有不良期待,从而也进入恶性循环圈。
二、改变写作不良的教育策略
1.学会正确归因
隋光远认为: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努力,其次是方法,第三是能力,第四是教师讲课水平……(隋光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研究》)。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写作不良的学生普遍有“我写作是不行的”的心理,把成功的期望缩到最小,且通常把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并且认为这是导致自己写作困难或失败的唯一原因。这种归因于能力弱等稳定的内部原因的情况,往往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因此改变写作不良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失败的归因从缺乏能力转变为缺乏努力,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姜燕琴 《通过努力归因来改变学生习得性无能感》)
由于写作不良者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反应,因而面对成功和失败的两种情况,应分别进行不同的归因训练。当学生将自己的成功写作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强化、肯定;当学生积极归因指向自己的能力不足时,则要引导学生将写作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并告诉学生失败是因为你的不努力或者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有问题,而让学生相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目前的失败只是暂时的,是个人的努力还不够或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对待学生的努力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告诉他们努力获得了相应的成果,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写作的不良状态中摆脱出来。
2.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班杜拉说过,积极的能力概念是成就动机的基础,在动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它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写作不良学生由于经常性的写作失败而丧失信心,因此,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对提高写作能力,就至关重要了。(吴增强 《论学习困难学生的动机激发》)
首先,创设成功写作的机会。写作不良学生认为,自己说得不美,写得更不美,在写作领域中有自惭形秽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中,创设成功的机会给这些被遗忘的人,让他们说一说,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在他们的作文本中,哪怕用红笔圈一圈,宽容地写上几句温馨的评语,对鼓起他们的写作信心都是有帮助的。
其次,树立榜样作用。这里的榜样是指通过与他们能力相近者的写作行为来激发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范文选取应抛却写作能手的文章,而把原来写作基础较差而进步较快的学生作品作为范文。同时要求他们观察、讨论这些学生是怎样进步的,他们的文章有那些是属于可操作层面的优点。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选取这样的榜样示范对写作不良者更能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
再者,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使写作不良学生对写作有种胜任感,最好的办法就是确立自我参照目标,即要求学生从自身的写作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进步,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及潜力。可以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保存好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前后作文或者教师给他分析进步在哪里,如果能在哪些方面再努力提升,将会更好。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从自己的写作努力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写作潜力,改变写作无能的心理状态。
3.作业矫治法
作业矫治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心理倾向性的具体特点,适当布置写作作业,如口头作文、一句话描写、一段文字等简单的写作任务,从而达到矫治的目的。
改变学生写作不良如不能从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完善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结构,学生的写作挫败感就不但难以真正得到消除,反而进一步加剧。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弱点、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布置难度适宜的作业,避免“不可控状况”的出现。如在体育班上《写出人物的个性》,我用“小明走进教室”、“小李溜进教室”这两个生活例子,向写作水平较低的体育生提问:从上面的两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每个人都有早退迟到的亲身经历,于是都能谈出“溜”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接下来,我就要求一个学生扮演早退时逃跑的情节,让学生抓住动词写出人物的形象。学生兴趣很高,效果不错。 可见,给学生布置的内容,布置的目标最好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既要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要避免写作的内容过于简单。因为太容易,也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所以,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果与努力程度之间的依随性,激发其写作的热情、增强写作自信心,促进写作能力提高,最终消除写作不良的心理定势。
另外,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写作任务。不能一味让学生去应付低水平的任务,过分的容易成功不具有强化的价值。(吴增强 《论学习困难学生的动机激发》)班杜拉认为,容易的成功是一种常规性行为,对常规性的奖励并不能反映人的功效,所以不能促进个人的内在动机。而接受挑战性任务(班杜拉认为是“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的任务 )是一种进取性行为,对进取性行为的奖励能够证实人的功效。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层次较低的学生在完成同层作业的基础上尝试高一层的作业。实践证明,它能有效地激发写作不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黄汝平浙江省临海市回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