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米德认为:我们是从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中获得意义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与他人的互动过程。倾听与倾诉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互动过程,倾听与倾诉反映在符号互动学中就是两个互动的符号,通过它们的互动,形成了汉语言的教学过程。
二、倾听与倾诉技巧在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对于一直生长在朝语环境下的朝鲜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校对学生掌握汉语的熟练程度当然要低于对其本族语的要求,其基本要求是具备一定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这种能力达到何种程度,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对于朝鲜族教师应如何开发汉语教材,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深入研究倾听与倾诉这种沟通技巧,灵活使用这种技巧,培养朝鲜族学生倾听意识和倾听能力,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其倾诉的欲望。
中学《汉语言》的每册教材主要由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综合性学习三大板块组成。因此,本文将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三大板块的分析,来证明倾听与倾诉在汉语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一)应该让倾听与倾诉在阅读板块中形成以教材为中心,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教材与家长三重互动关系的动力场。
阅读部分精选的优秀选文,不仅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料中得到语言的学习,提高语言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体验阅读的乐趣和快感,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最终使学生在优秀的文字中得到熏陶。要达到上述效果,离不开教材本身具有的倾诉作用。谁能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知,去领悟,选文将向谁倾诉得越多。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朝鲜族学生在阅读上的理解障碍,这种障碍是由于对汉语言,掌握不够熟练造成的。为了克服这种障碍,就需要学生融入互动场中。这个互动场是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而形成的。
我们提倡让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阅读,其目的是让他们用汉语去说,去表达,用汉语去理解去思考,让他们三者形成一种倾听与倾诉互动交流的关系,促进以教材为核心的磁场作用的发挥。我们坚持将家长也拉入互动教学中,就是因为兼听则明,多听才能使学生形成更强烈的语感,形成对教材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使学生对汉语形成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具备更加完善的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具备更加敏锐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找准立场和角度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向老师倾诉,向同学倾诉,向家长倾诉,去形成一种和谐而民主的学习汉语言的氛围。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篇文章教师读罢,感触颇多,然后就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可谓吐了个痛快。把自己的所思所感都塞给了学生,不管学生理不理解,明不明白。学生因此变得思想停滞了。到头来学生不仅汉语表达能力无多大长进,理解能力也没多大提高,从而导致教材仅仅是为教师服务,仅仅在向教师倾诉,这种境况很令人痛心。如果把倾听与倾诉互动机制引入教学中,使教材形成的互动场去激发所有的参与者互动,就不会形成上述现象。
(二)应该让倾听与倾诉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板块中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三重互动关系的动力场。
目前新课改下的口语交际已经改变了以往的流于形式、为交际而交际的纯口语训练的模式,而是每次口语交际都设置情境,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思维发展中训练语言,在口语交际中发展思维,最终达到朝鲜族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的目的。
口语交际情境的设置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是穿学生话题的针,是引出学生为此扩展思路、发散思维的线。口语交际在朝族学生的汉语学习中难度较大,很多朝鲜族学生因发音不准,词汇积累少,且把握不准意思而羞于启口。因此,教师经常遇到穿上了针,却很难引出线的尴尬局面。学生作为口语交际的场心,却不能产生磁场的功能。打破这种局面的关键是引线的教师,教师应该在选好口语交际的话题后,找准对此话题能够有话可说的学生,让他们先去倾诉,来营造一种动力场。这种动力场会吸引和触动更多的学生去扩展思维,积极思考,从而引发对类似经历的回忆,激发起他们倾诉的欲望。当教师真正营造出了这个动力场,学生沉浸在相互之间倾诉与倾听互动之中,教师也成了这一活动的倾听者。在倾听中,会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会发现教育与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会激发教师汉语教学的灵感,从而引发教师倾诉的欲望;家长也是这个互动场不可缺少的分子。虽不能经常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但是家长可以间接从孩子之口,听到孩子们的倾诉并了解相关的内容。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又会形成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他们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去指导学生形成更为全面的看法。家长和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沟通,共同解决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口语交际实质上是一种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形成的一种倾听与倾诉的互动场,该场动力作用的实现当然离不开一种民主、自由的交流氛围。当自由地倾听与倾诉过程结束时,也就意味着穿针引线过程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学生应如何用这色彩缤纷的线去绣制他们的艺术作品,绣制出的作品又会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书面形式的倾诉,这种倾诉与倾听的互动过程又在教师的批阅、学生的传阅、家长的查阅中应运而生。
新课改下汉语言教学中的口语交际与写作板块,就是要求学生能在比较宽松的,各抒己见的氛围中,通过相互间倾听与倾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让他们写自己所喜欢的内容,说自己想说的话。
(三)倾听与倾诉在综合性学习的板块中应形成一种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三重动力场,教师处于该动力场的核心位置。
汉语教材中新增设的综合性学习板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进行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拉近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但无论进行什么类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也不能脱离了学习语言这个根本的目的。
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是汉语学习的更高层次,它不单纯是一种知识学习,而是与实践相联系的研究性学习,教师作为综合实践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然处于综合实践的核心位置。
教师处于这个动力场的核心,因为工作性质,加之知识和阅历的丰富,他的倾诉会形成决定实践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的互动场。出于工作的需要,他的倾听对象可以首先是教师,因为新课改下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团结合作共同攻关的关系,所以教师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倾诉,有利于成功地进行一场综合实践活动;其次,他的倾听对象应该是学生,学生应该明确开展一次实践活动的计划安排以及相应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也有自己倾诉的必要性,他可以在倾诉过程中提出合理的建议,来帮助教师开展此次实践活动;第三,家长也是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倾听对象。家长可以直接从教师那里倾听,也可以从学生之口间接倾听。家长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方式去倾诉他们对实践活动的建议,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开展实践学习的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了让他们学到的汉语言大显身手的机会。
通过对汉语教材三大板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倾听与倾诉是学生学习汉语无法离开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汉语学习的三大板块形成三种动力场。教师始终在场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家长扮演间接引导者的角色,他们共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倾听与倾诉把家庭和学校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让汉语学习拥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使汉语学习顺利达到了新课程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实现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因此,新课改要求汉语教学应拉近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倾听与倾诉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目前已经体现在一些教学环节上,如课堂提问、小组间交流,但是无论哪种形式都将活动空间限制在课堂上,时间局限于十几分钟,不能让汉语学习得到足够的扩展,获得充分的实践,因此,我们提出“倾听与倾诉”的学习方式,把听说读写自然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互动场中充分实践,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倾听与倾诉互动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利于汉语的学习,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也可见一斑。这种方式能真正地与新课改接轨,能真正地发挥汉语言环境优势,让汉语学习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从而促进朝鲜族的双语教学获得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叶浩生主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邢树生,吉林省延边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