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折射的现象

2006-04-06 12:54冯常荣
现代语文 2006年11期
关键词:流行语词语校园

语言作为人们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并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创新。语言的创新充分体现在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们的口语中。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自然地成为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

在今天经济市场化、信息网络、文化多元化等形势的影响下,大学校园与刻板的学府渐行渐远,已成为一个飞扬着青春活力,引领着时代潮流,体现着生命价值的地方。校园文化也不再单纯,而是更加丰富、凸现,校园流行语则成为校园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是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语的流行性、时间性等特点外,也创造性地革新了流行语,使得大学校园的流行语大大减少了它的方言性、俚俗性、底层性,成为大学生广泛运用的一种鲜活的语言形式。它反映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独有的社会文化心态,具有着追新求异、幽默风趣、简洁明快和偏激粗俗等特点。

1.追新求异

大学生是一个有智慧、有抱负,而且总想与众不同、总想走在别人前面的群体。这一特点使得他们有着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进而追求新创意、新内容、新形式,以达到彰显个性、凸现智慧的目的,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标新立异。

内存:知识水平。

复制:考试或练习抄袭他人。

死机:正在做的事因思维障碍等原因,而无法继续进行。

大学生正在接受专业性比较强的高等教育,受所学专业的影响,专业术语自觉不自觉地突破学科范围,并赋予其新意,在大学生日常口头交际中广为运用,几乎成为通用词语。

文件:扑克牌。

早恋:早上锻炼。

黄昏恋:晚上锻炼。

大学生以其个性、智慧,想象曲解一些旧词或使一些旧词表现新的思想和行为,求得新奇、独特。

2.幽默风趣

大学生利用所学的“反语”、“别解”、“比喻”等修辞方法,使一些旧词的语义与其本义完全相反,或者根据词语的字面特点表现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使交际的口语幽默、诙谐,带有一定的风趣性。

天才:天生的蠢才。

偶像:令人作呕的对象。

冒号:冒充病号。

可爱:可怜没人爱。

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把词语拆开,并赋予每个音节不同的意思组合新的语意,曲解正常词语,旧词新解,以达到表情达意的需要。

油条:很花的男生。

烧饼:很轻浮的女生。

利用词语表示事物的特点,来形容生活中的某一事物。

竹本一郎:笨蛋一个。

汉字是表意文字,为此大学生利用其字形可以拆解的特点,创造出新的词语。

人类:人渣﹢败类。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大学生凭借智慧、想象,使得一个词拆开表达两个词或三个词的语意。

德国汽车:(Bens)笨死。

借助英语的读音,用英语的汉语翻译来代替汉语中的某一词语。

3.简洁明快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开放性、高效性是它的显著特点和实际要求。表现在交际语言中就要求提高表述速度,这也就需要我们使用的语言能够简洁、明快、易懂,以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于是,快捷的网络语言成为大学生欣赏并乐于运用的语言。

S:表示拐弯抹角。

N:多。

MM:妹妹。

DD:弟弟。

BB:再见。

FB:腐败。

KTV:k你一顿,踢你一脚,再摆出一个yeah的手势。

以上是字母式,借用汉语拼音的简写、英文单词的简写和谐音字母。

250:我爱你。

584:我发誓。

886:拜拜了。

7456:气死我了。

2266:零零落落。

以上是数字式,借用数字与汉字的谐音。

顶:支持。

大语:大学语文。

大英:大学英语。

张导:张辅导员。

以上是缩略语式,在保留该词原义的基础上,省去某些形式成分,使语言简洁、率直、明白,具有表现力。

4.偏激粗俗

有些大学生面对无底洞般的空虚和渺茫,不知如何安排大学生活。目标丧失,友情空白,有着无言的烦躁,处于浮躁中的大学生未免有时显得刁酸、尖刻、粗俗。如:“去死吧”、“找死啊”、“有病啊”、“欠扁”、“恶心”、“智障”、“死开”等等。这些负面词存在于校园流行语中,带有调侃、讽刺、挖苦的感情色彩。

二、校园流行语折射的大学生的心理

大学生有青年人特有的天性,他们在对未来生活的幻想中,有足够的理性,执著的反思,远大的理想。为此,他们渴望能在多个层面上展示独特的自我,以求得个性的张扬和解放。在口语层面上,大学生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语言。校园流行语是其中一种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大学生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的语言现象。

1.从众心理

大学生有着极其敏感的心理,他们大多既自恋又自卑,既狂妄又怀疑,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觉得前途渺茫。这种矛盾心理和对未来角色的无法定位,使得他们既希望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但是,由于个人交际能力的局限,又使他们无法达到,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于是他们转而寻求与和自己有相似心理特征的人群所能达到的相对的默契。这样就出现了学习的从众、考试的从众、服饰的从众等从众心理的表现形式。如“584”(我发誓)、“1314”(一生一世)、TMD(他妈的)、NHH(牛烘烘)、东东(东西)、挖洞(陷阱)等网络语言的运用,大学生彼此是心领神会,倍感默契。

2.求异心理

大学生是张扬着个性的一群年轻人,他们对新生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对新产生的词语也充满了好奇并有好感。于是,在日常交往中更愿意接受、善于使用鲜活、生动、新奇的词汇,以显示自己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个性,以及对陈旧、古板词语的不屑一顾的情感。如:不说逃课而说“跷课”、不说反映慢而说“大脑短路”或“大脑缺氧”、“可爱”、“天才”、“讨厌”、“走,找校长聊天去”等等。在大学校园中,创造新词,旧词新用已成为一种时尚。

3.抑郁心理

与一般青年相比,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心理上的需求也相对较高,包括实现自身价值、受人尊重、爱情、审美等等。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目前的状况与将来的角色协调起来。同时,当今的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期望也不时地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加上自身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使得他们心理适应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心理特点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反差,导致各种心理挫折,出现抑郁情怀。如“郁闷”、“晕”、“烦着呢”、“别理我”等,这些词语是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曲线反映,表现出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着一种低进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困惑。

4.自嘲心理

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是宽容略带调侃,积极处事又有些超然,无奈的同时又自嘲。流行语也被看作是大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自娱自乐,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 “孔雀”,不是赞美别人长得漂亮,而是说太自作多情。“逃课”说成“翘课”是因为“逃课”中的“逃”显得仓惶、紧张,没有任何风度可言,并且显得理亏心虚,偷偷摸摸;“翘课”则表现得从容不迫,镇定自如,理直气壮。等等。这样的一些流行语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无奈情绪、自嘲心理的表现。

5.烦躁心理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社会化的要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个性与社会不断发生冲撞,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学习、工作与恋爱之间的矛盾,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等等,使得大学生处于“疾风怒涛”的心理状态。面临当前的生存、就业等压力,大学生想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于是产生了话语的冲动。“恶心”、“去死吧”、“我靠”、“变态”等,体现出了大学生的浮躁、烦闷的心理现象。

6.仿效心理

流行语琅琅上口,风趣、幽默,而且简洁、尖锐,正好迎合了大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尽管大多数学生都追求独特,追求个性,追求与众不同,在铺天盖地的流行风面前,他们还是会不自觉地与其他人一样去摹拟仿效一些有特色的语言。如,“矬人”仿喜剧电影《东城西就》中的经典用语“唉,你好矬哎!”;仿“校花”出现“校草”,指公认的最漂亮的男生。“风度翩翩”说成“风度扁扁”;“咬牙切齿”说成“咬牙切菜”等等。这些流行语既使大学生彰显了个性,又做到与社会的和谐,与他人的共识。

校园亚文化就是由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普遍拥有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其中的校园流行语则更具有其独特的高度的流变性、时效性、现实性、鲜活性和大众性的特征。“言为心声”,校园流行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成为大学生社会文化心态的表征符号,为我们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生价值取向等问题提供了一面镜子。对这“标新立异”的流行语,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大胆地接受新词语;同时,也要摒弃一些低级的、庸俗的词语,使大学生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并在良好的大学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胡明扬 张滢.70—80年代北京青少年流行语[J].语文建设,1990,(1)

[2]贺又宁.对外来词的再审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3]刘涟.新新人类的流行语[J].民间文化,2000,(4).

[4]倪立民.语言学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5]沈谦.语言修辞艺术[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6]杨芳.大学校园仿拟语浅谈[J].修辞学习,2000,(5-6).

[7]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冯常荣,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流行语词语校园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排行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