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形旁表义的特点来辨别。汉字是表意文字,可根据其形状或形旁来定字。如:“寒暄”的“暄”是暖的意思,与“日”有关,不可写成“口”字旁。“备受青睐”的“睐”与“目”有关,不可写错。“事实胜于雄辩”的“辩”与语言有关,针砭时弊:砭,读biān,本义为古代用石针扎破皮肤治病,形旁为石。现用“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贬:读biǎn,降低的意思,形旁为贝,跟财物有关。古代多指降低官职,减少其俸禄;现多指降低事物的价值。贪赃枉法:赃,形旁为贝,指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2、借助结构对称的特点来辨别。例如:“貌合神离”不能写成“貌和神离”。因为这个词语是并列式对称结构,其中貌和神是对应的,因而与“离”相对照的应是“合”而不是“和”;“纷至沓来”不能写成“纷至踏来”,纷至沓来也是一个并列式的词语结构,在这个词语中以“至”和“来”的意思是一样的,因此纷和沓的这两个位置上的字的意思应是相近或相反的,而纷至沓来就是纷纷到来的意思。沓即多而重复,与“纷”同义,如果用“踏”,则是踩踏的意思,而这一意思在这一词语语境中是无论如何也讲不通的。
3、借助词义对称的特点来辨别。“山清水秀”不能写成“山青水秀”,因为“山清水秀”这个词语从词义对称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比拟的手法,意思是说,山水像人一样的清秀,形容人的清秀当然不能写成“青秀”。
4、借助词语的整体意义来辨别。 “迫不及待”的“及”表示“追上、赶上”,如写成“急”,则成了表示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那就把意思搞错了。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铤,快走的样子。很多人误解成“挺身而冒险”,写成了“挺而走险”。重蹈覆辙,是指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车的道路。覆,翻。辙,车碾过的印儿。察言观色:观察言行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不能写作“察颜观色”。故伎重演,是指老花招再耍一次。故伎,老花招,老手法。伎,伎俩。
5、借助典故、联系词义来辨别。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有汉语底蕴深厚、意韵丰富,特别是成语、俗语往往都是有来历的,历经时间的积淀,人们口口相传更是丰富了它的内涵,往往就有固定的用法和写法,了解成语俗语的来历可以有效的避免写别字。“火中取栗”不能写成“火中取粟”,“火中取栗”出自寓言《猴子与猫》,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给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6、根据语境辨形。例如:“化妆”意为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这个词有两种意思:①假扮;②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装成夫妻”,就不能用“化妆”,因为在这个语境中“化装”是“假扮”的意思。
7、通过读音加以辨析。许多汉字尽管读音相近,但是它们的声、韵、调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只要能正确读出这些字的音,就能辨析这些音近字。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瞠(chēng)目,眼直直地瞪着,形容受窘、惊恐的样子。瞋(chēn),发怒时瞪大眼睛。瞠、瞋两个字虽都有瞪大眼睛的意思,但表示的表情却大不一样。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chù)是不够、不足的意思。拙(zhuō)是笨的意思。“惨绝人圜”应为“惨绝人寰”。圜:一读yuán,同“圆”;一读huán,有词语“转圜”。寰:读huán,指广大的地域,有词语寰宇、寰海、人寰等。厉,有严格、严肃、猛然之意。厉行,指严格实行。雷厉,指像雷一样猛烈。变本加厉,指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再接再厉的厉,古时同砺,磨的意思。原来指斗鸡时的公鸡每交锋一次,就要磨一下它的利嘴,后来引申为一次又一次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