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同秀等
在电影中,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常用蒙太奇的手法将镜头组合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其实,诗词曲中也不乏这种蒙太奇。
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当为最好的代表。其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九个名词,九种景物,表面看似互不相干,然而又决非简单机械地罗列,而是明断暗连。作者不着一个动词,用一条感情线索将这些散金碎玉有机贯穿,勾勒出一幅萧瑟、凄清、孤寂的秋郊旅人夕照图。写尽了天下游子天涯羁旅之情,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惹人哀愁、撩人乡思,可谓言简意丰、意境隽永,令人遐思、让人玩味。
无独有偶,元代散曲大家白朴的《天净沙·秋思》:“孤村落日残霞,清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也运用了此种方法。曲中孤村、落日、残霞、清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巧妙组合成一幅风光旖旎的孤村晚图。创造出一种和谐、自然、宁静的独特意境,可谓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白朴另一首小令《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也描绘了春日和暖、楼阁生辉、杨柳轻拂、莺歌燕舞、落英缤纷的美景,与《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寥寥十字,却包容了六件事:景物、节令、时间、事件、地点和人物。“鸡声茅店月”时间不可谓不早,表现了特定的环境氛围和色调,颇具特色。“人迹板桥霜”凄清萧条的景况豁然可见。鸡声、茅店、晨月、人迹、板桥、冷霜这六种本无必然联系的物象组合在一块,产生了惊人的艺术魅力:一幅色彩鲜明、真切动人的早行图便宛然在目,旅途之艰辛亦见之言外,可谓佳句天成,妙手偶得。正如明人李东明所言“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俱足”。
刘长卿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写道:“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中落日、苍山、白屋、柴门、吠犬、风雪、归人等直觉形象,如果孤立欣赏,则平淡乏味,而组合起来就构成一幅山庄贫屋,风雪夜归的完整意象,表达出孤寂的羁旅情怀。
《古诗十九首》中也写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逆风梳鬃,越鸟择阳而栖,这本是生物的本能。然而依风北马,南枝越鸟,景非一时,物非一地,决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但作者带着特定的情思,利用蒙太奇手法把镜头组合起来便产生出全新的意义,表达远游之人无限乡思与怀旧之情。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皆借用蒙太奇手法,起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杨同秀,山东济宁市任城区许庄中学)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的来源
郑绪珂
清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是: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种境界分别来自宋代的三首词。第一种境界来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首词写离愁别恨,王国维以词为喻,指出要立大志、成大器,必须耐得住寂寞和孤独。
第二种境界来自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首词是怀人的,也写离愁别恨。结句是说为了自己所思念的人,即使身体消瘦下去也不反悔。王国维将此句作为治学的第二种境界,是说要成大事必须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第三种境界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先写元宵灯节的场面,接着写观灯的人,最后写作者借伊人的孤高自赏来表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王国维以此为喻,说明路虽曲折,但终有顿悟与收获。
(郑绪珂,山东泗水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