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雁荡

2006-03-02 08:04
商务·旅游 2006年1期
关键词:合掌雁荡雁荡山

凌 江

灵峰,与龙湫、灵岩,并称雁荡三绝。

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这也是徐霞客两次记游雁荡山,都以灵峰开始的原因。

“接客僧”为雁荡山中形象最为逼真生动,同时也最具象征意味。远远看去“接客僧”似从云雾缭绕的群山中走来,披一身袈裟,光秃着头,两手作揖,在雁荡东门迎客。一入雁荡,即被它迎入一种佛的氛围,随之渐入灵峰佛地仙乡,进而在危楼九叠的观音洞里达到了顶点。

灵峰与倚天峰两峰顶端相合,形似双手合十,高270米,如巨掌直插云天,故名“合掌峰”。“掌”中有九层观音洞,峰下就是古寺灵峰寺和白云庵。上有群峰环峙,其下飞瀑流泉,地面古木奇花掩映,殿阁巍峨,“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这正是灵峰景区整体气势的最佳写照,也是最佳观赏处。回荡千年的暮鼓晨钟,令人不知今夕何夕了。

合掌拜观音

“净土在二灵之间。”观音洞夹在合掌峰中,为雁荡山66洞中最高,是雁山第一大洞,洞内依山作势垂直建有九层楼阁,可称为天地人合一的杰作。洞口有“神游”二字,置身其中方觉此言不虚。

从洞门口拾级而上,每隔两三层就有一宽展平台,备有白木桌凳,凉茶毛巾,供游人憩息,走完409级石磴,方可到达最高层的大殿,越往上行越感到气势轩昂。方孝儒说“雁荡穹窿甚峻,为天下奇观”。洞内金碧辉煌气宇不凡,但在洞外观之都无所见,构筑奇妙,巧夺天工。

登了观音洞才体会,“神游”二字应该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忘记身体的劳累。在岩壁之间盘旋上升,只能看见前面一双脚在动,抓好栏杆千万不要回头看——原来身已入半空矣。迂回曲折之后,汗湿重衣,却被告知:仙山犹在九重天。观音洞虽然险峻,但是建筑与山体结合巧妙,虽有步步高升之感,其实却无安全之虞。

观音洞神游之趣却也皆在这步步登高。乾隆进士陈梦说《游雁荡记》曰:雁荡者,如蓬瀛、如瑶池,令人一登眺一惊艳也。在观音洞则是一层一惊艳。登上每一层透过洞内的天台看外面群峰各异,可谓一处一景。贴着壁影,可以看到梦幻般剪影,有的如观音菩萨侧面打坐图,有的如土地老人,还有块岩石颇似一根手指,被誉为“一指观音”。

洞口可见峰下山谷之中白云庵灯火数重,入山门回首,面对“五指峰”,如佛祖释迦牟尼的五根手指——五指平整,取众生万物在佛祖面前一律平等之意。拾阶而上,见一飞泉由洞顶飞泄,名“石釜泉”,下面是“放生池”。在九龙壁前往外看,可见山外万峰簇拥,双笋峰此时看来更像一对香烛,仿佛千里来朝。单看右边一支蜡烛,此时好像一侧身而立的古代将军,脸朝左方,头戴帽盔,身穿战袍,姿态威严。

登上九楼却别有天地,巨大的穹顶深入山体,背后只剩下一条石缝,青天一片如缎带投影在观音身上,古人形容为“天悬一片冰”。一线天光从石缝中射入,此处的一线天却是可以平视,细似初弦云畔月,光如半吐蚌中玑。观音洞幽且森,据说太阳正照洞底大殿的时间,每天才有短暂的几分钟。

幽森之中自有一种神奇。这座高80多米楼阁的顶层竟是如篮球场大小的拱形大殿,洞中大庙竟是一座无梁、无柱、无墙、无顶(顶就是两峰合成的拱顶)的巨大建筑。洞内庙宇隐约,钟磬声声,烛光荧荧,香烟冉冉。后殿供奉的主要是观音大士,金像观音居中,佛光闪闪,端庄祥和;两旁塑有十八罗汉,形象各异,栩栩如生,岩壁上还塑有几百个小罗汉。洞顶有泉,泉声滚动,叮当四壁,题为“洗心泉”。 “青嶂苍崖此郁盘,仙庭俯瞰碧云端。”观音仰止的视觉震撼、洞中香烟盘旋、妙在《除却雁荡不是山》中有回荡的奇妙感觉,善男信女无不顶礼膜拜。诗人舒婷曾言:犹如置身半空中,此时才觉离红尘远矣。

魂销灵峰夜

“雁荡最妙处,灵峰暮色时。”灵峰夜景的朦胧美,妙不可言,也是灵峰及雁荡山各大景区游览中最具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白天见到的毫无生命的山峰,在月光和夜色的映衬下表现出活生生的灵性,它们如同被大自然施了魔法似的,全部活了起来,勾画出一张张美丽的剪影,犹如涂上了神秘而温馨的色彩。

灵峰夜景一赏奇峰,二赏气氛。合掌峰下既是看灵峰夜景的起点,也是最佳位置。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笑声不断,荧光和手电筒光摇曳闪烁,却是见不得人影。时有好事者登上各处高亭,纵声长啸,一时应声四起,响震林木流云。空气之中暗香飘溢,梵声隐约,若是明月仙子光临,只怕也要醉在此间山水了。

雁荡灵峰的夜景别具一格——隐去灯光,显露本色。借助暮色和月色,把山的剪影生动地凸现于幽深的天幕前,步入景区就如进了环形电影院一般。移步换形,三步一景,一峰一石幻化无常且景景相扣,月色朦胧中仿佛一幅画、一曲民谣,又如一段故事。“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如醉如痴中,今宵销魂已矣......

猜你喜欢
合掌雁荡雁荡山
洞察雁荡
合掌人生
消防演习
游北雁荡山
雁荡山观石
河山纪行·雁荡篇
游雁荡山
老圃作品
雁荡山中
关于『合掌』的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