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教材

2006-01-30 07:02刘俊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1期
关键词:教材过程课堂

教师、教材之间的主体关系始终莫衷一是、难有定论,理论的争锋终究源于实践的体验,教师教学经历、经验及教师个性爱好的不同,形成了教师对教材的不同感受,再佐以古今中外不同的理论根据,形成了不同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论观点和主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教法各异,本属自然。有的教师严格依照教材,精讲细练,狠练“书内功”,效果显著;有的教师纵横发挥,精彩纷呈,勤献书外功,效果明显。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教学效果,正所谓“殊途同归”,硬以统一的理论模式来套用恐怕不符合各地区及学校的差异性,不符合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更不符合教师本身存在的客观差异性。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核心因素是最终的效果。从实践的角度上看,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材的关系是互动的,把握好这种互动关系,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使教师具有一种自我提高的意识,了解和掌握一种自我提高的方法。

从职称上看,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的教师都有一个从初级职称走向高级职称的过程;从教学实践上看,也都有一个从初学者到熟练者乃至专家的过程。了解教师和教材的互动关系,其本质就是缩短教师从初学者(探索型教师)到熟练者(经验型教师)乃至专家(专家型教师)过程。

教师在走上讲台以后,提高的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我国在教师进修、培训、再教育方面不够完善、在职称评审、论文评定、工作考核、奖惩制度等方面不够健全,教师的再教育和培训存在形式多于成效的现实,使很多学校教师的再学习、再教育和提高往往陷入主观上主动、客观上被动的逻辑怪圈,这个怪圈的特点就是推一步走一步,不推则不走,总体上偏于被动。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由于经费的问题,众多教师也不得不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提高,个人奋斗的艰辛渗透在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鉴于此,教师要掌握并驾驭教材,既要寻求可能的进修、培训和合作,也要摆脱依靠的思想。特别是刚刚走上岗位的年轻教师,要尽快地缩短从熟悉教材到掌握教材再到驾驭教材的过程,缩短从探索型教师到经验型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从多方面努力,完成自身的提高和升华。

教师和教材的互动关系和教师的提高过程相对应,有三层含义,一是了解和运用教材,以教材促进教师。二是熟悉和掌握教材、以教法(经验)发挥教材。三是教师艺术性地驾驭和超越教材。

一、尊重教材、运用教材,以教材促进教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学生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家庭、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大众传媒给学生提供的信息与日俱增。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形象逐渐淡化,如果继续寻求简单的专制性权威性教学模式,只能获得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和谐和统一。不幸的是,由于这种方式的简单和短期效果的明显,还被广泛运用着。教师要勇于面对这一现实,从走上教师岗位开始就应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深度、也要有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广度、还要有教育实用技术知识和对应用于学生视野和心灵的社会知识,做到专业与广博的统一,形成多元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才能为有效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首先应学会运用教材,以教材的一个点为一条线索,涉猎与其相关的各种知识,这在语文教学中尤为典型。一篇文章,涉及时代大背景、写作小背景、作者生平及其著作、相同主题不同作者的文章、引用的典故和故事、表达的感情和表达方式、运用的文字和效果、给人的启示和收获、有无不同的理解和见解、教学的思路和目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和目标、课堂的设计和把握、氛围的形成和驾驭、自我形象的设计和展示等各个方面。而语文本身写科学、写艺术、写人理、写社会,内容庞杂,综合性强。初次备课的教师尤其要意识到这一点。要舍得下工夫,备课时在知识上充分准备,不是为了上课时面面俱到,而是在进行知识储备和积累,是在充分地利用教材,是在做一名合格的探索者,也正是为了促进教师本身的提高。掌握教材的第一步就是尊重教材和运用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利用教材这个点尽可能涉猎相关的知识。千万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和讲完教材,耽误了自我提高的机会。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不思进取和提高,处处受制于教材,讲台恐怕难以成为教师的舞台,只是生硬的教材传播平台。

二、掌握教材、熟悉教法,以经验发挥教材

初上讲台的人,课堂组织形式相对简单,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完成了知识的储备。要尽早和尽快地从探索型教师转型提高,同时要学会有效运用多种课堂组织和管理办法,不仅要了解教学的全部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也要熟悉地运用各种教学技术,全面估计课堂上会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也可以有意识地设计课堂中的插曲,但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同时,应该做到放得开、收得回,就如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一方面放得开、收得回是教学艺术的体现,能放是掌握教材的开始,收回是掌握教材的落实。也以语文教学为例,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难以适应语文教学的。优美的诗歌散文需要诵读品赏、深奥的杂文需要细致分析、动人的故事要娓娓道来、晦涩的古文要出趣、说明性文章还要有板有眼,用一种模式去套用所有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文体的课文,其实是对语文的蔑视和羞辱,不拘一格,大胆放开、灵活收回,使学生在变化的教法中体验各种文学作品的不同魅力,这种灵活的变数是知识功底扎实和教学经验艺术化的表现,是掌握教材的体现,是驾驭教材的开始。另一方面放得开、收得回又是学生管理艺术的体现,能放是对学生的尊重,允许学生发挥、提问、置疑,是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表现,收回又是教师现场判断、分析、归纳、总结、概括、评议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所有智慧乃至品质的集中体现,是赢得学生尊重和吸引学生的关键,这是掌握教材的最终体现,也是驾驭课堂艺术的高超体现,驾驭课堂绝不是把学生管住或控制住,而是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和灵性。

三、善于总结和提高,艺术性地驾驭和超越教材

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在形成一定教学经验之后,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其经验也足以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有了满足感,尤其一些职称高的教师就等着退休或者奔向更优越的单位或岗位,不再进取。这也是一些职称高的教师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当教师经过努力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之后,再及时总结和提高,养成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良好习惯,并形成自我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从掌握教材的经验型教师向更高层次的能自由驾驭教材、超越教材的专家型教师转变,这才符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驾驭和超越教材不是舍弃教材,是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超越,是教材内容完全被教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手中可能没有教材,但却能自由、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更广阔、更丰富、更系统的教材内外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师把学生听课行为升华成了一种享受。我国不仅缺乏教师,更缺乏这种高素质、专家型的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教育改革的走向和教育市场需求,不要有自满心理。善于总结和提高会加速自己的进步,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教学过程的完成,更应该注重对过程的分析和总结,缩短经验的形成过程,缩短经验转化为理论的过程,缩短从了解教材到掌握教材再到驾驭教材乃至超越教材的过程,以便加快自己的成长。

(刘俊国 新疆司法学校政治处)

猜你喜欢
教材过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在课堂花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