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06-01-30 07:02蒋亚静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1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词语

前段时间我读了黄老师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指出“初中文言文教学要力避串讲式”。黄老师认为串讲式教育危害有三:一是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是容易陷入知识中心,三是间化了文言文教学的内容。黄老师在文中还提出了几条避免串讲式教学的途径: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二是在读中理解,三是在问题的探究中理解,四是在语文活动中加深对文义的理解。由此,笔者陷入了对文言文教学的沉思。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初一文言文教学每单元一篇,初二、初三每册两个单元,占全册课文的三分之一,如果再加上古诗词的话所占分量就更大了,并且在中考中占分比例也较重。虽然文言文教学如此重要,但是在中学语文古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时,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昏昏欲睡。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所以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已被提到了改革浪潮的顶端。下面笔者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课标》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要想使文言文教学达到《课标》规定的目标,首先必须搞清它和现代文教学本质上的不同点。现在中学生读文言文感到难,难就难在语言文字和句法上,难在古文化知识上,而不是难在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 上(选入教材的课文从内容和写作技巧上看,都是适合学生接受的),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其次,从教学的最终目的看,现代文教学目的是为了接受文章里的信息,陶冶情操,并提高阅读分析能力。而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既然如此,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从整体上看,只能是文言词语、句法、古文化知识等。但这样做不等于不要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写法技巧。明确了文言文的教学特性,便找到了文言文教学的对策,其一就是重视诵读教学和积累教学。诵读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如果学生都按照这些行之有效的学法去学,“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按这些方法去做,或者没有持之以恒地做,当然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甚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去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重视诵读教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来说仍有借鉴意义。多读,熟读 ,读中反复体味,才能读懂,才能增强文言语感。至于如何开展诵读教育,笔者通常是这样做的:初中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因此采用跟读教育法。一般都是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跟读文言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等到师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这种疏通不是老师串讲,而是学生初读基础上的“解惑”),再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得准确流畅,有感情;最后再进行朗读比赛(一般这样的比赛形式也是多样的,有个人赛,小组赛,有配乐朗读、有表演朗读等)。从第二学期始,我便很少跟读,而是注重学生的预习。要求学生课前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难字,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尽量读出感情。一上课便找学生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上作出点评。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提前预习的积极性。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不管多么精彩,长此以往学生肯定厌倦,因此笔者还在朗读教学中经常变换朗读方式,例如故事性强而又有人物对话的《孙权劝学》、《两小儿辩日》,便让学生分角色读;抒情色彩浓重而又文字浅易的散文《陋室铭》、《爱莲说》,我便先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去领悟,有时还可以来点配乐朗诵。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视积累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对学生来说,学习文言课文,作为“例子”的应是这篇课文的词语、句法、文化知识等。只有一课课学下来,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和古文化知识,掌握常用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特点等,才能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当然,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不能光靠死记硬背 ,必须在阅读体味中积累。而积累的重点应放到词语和古文化知识上。因为“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吕叔湘《语言的演变》),又因为文言文是反映古代社会现实的,要想读懂文言文,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 的文化情况必须了解。

如何进行积累教学呢?办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的做法是,刚进入文言文单元学习时,先让学生明白积累和诵读的重要性;然后每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整理积累文言词语,先在本子上抄上文言原文,下面空出两行,用来解释常用的虚词、实词,特别是用法比较特殊的词语,如“故时有物外之趣”的“故”在文言文中有多种解释这里解释为“所以”;“时”文中解释为“时时、时常”,而不是“时间”;“之”,是一个常用的虚词。“项为之强”的“为”也是一个常用的虚词而“强”则是一个通假词。余下的一行翻译学生难以自己解决的句子。教完一个学期后,让学生学着整理和归类。先由教师示范,如整理虚词“之”“而”“以”……的几种用法,整理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然后学生自主整理,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以便于日后查阅。为了使积累教学落到实处,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本,指出不足,肯定成绩,鼓励他们继续积累。也可在班内展览优秀的笔记,起到示范作用。

不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积累字词和句子以外,还应积累文言词语解释的基本方法。笔者以为文言文的字词解释主要有这么几种方法:1.加字法。2.换字法。3.根据上下文揣摩法。4.以往知识套用法(把以前积累的知识应用到文本当中)。

可是,学习文言文并不是理解词义就够了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比如思想内容、写法技巧。那么这些问题,又该如何提出呢?可以让学生质疑,也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重要的是这些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思考、探究,这个过程不仅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也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重视复习和练习。

因此笔者还经常找一些与课文相配的、浅易的课外文言文让学生练习。把课内的知识延用到课外。如果碰到新的字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义推测。实在不行就翻阅词典,并把它收入积累本子里。长期如此,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教好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已经引起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许多教师就从课堂教学形式入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同教学形式的运用可以使文言文教学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不过笔者以为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时,要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且不可搞一些花哨的表面工夫,而放弃真正的教学。

笔者以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只要我们扎实地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努力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形式,文言文教学就一定能成功。

(蒋亚静 浙江宁波奉化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