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绝世才子的坎坷情路

2005-08-29 06:28
伴侣 2005年16期
关键词:徐悲鸿

雅 文

徐悲鸿,一个出生在贫苦农村的孩子,因他的妙笔丹青而走向世界。他的奋斗历程是坎坷的。然而,爱情之神也没有给他特别的眷顾,他的婚恋之路也同样曲折坎坷……

与蒋碧薇:从神仙眷侣到恩断情绝

1898年农历2月,蒋碧薇出生在宜兴一个世代望族的大家庭里,是蒋家的次女,本名棠珍,她天生丽质,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16年其父蒋梅笙在上海复旦大学当教授,蒋碧薇随父在上海读书。当时徐悲鸿从家乡宜兴到上海发展,经同乡朱子洲介绍去拜访这位前辈乡贤,徐悲鸿的人品才貌不但深得蒋梅笙的赏识,也赢得了蒋碧薇的芳心。但是她在13岁那年已由父亲做主定下了亲事。18岁的蒋碧薇认识24岁的徐悲鸿以后,渐渐被徐悲鸿吸引,偷偷地爱上了他。后来徐悲鸿去日本留学,这位蒋二小姐就跟着偷偷到了日本。

蒋碧微私奔前,曾留下“遗书”一封,其父已知内情,特意买了一口棺材,内装石头,并在《申报》上登了爱女病逝“讣告”,借以掩人耳目。在去日本的海轮上,徐悲鸿将刻有“碧薇”二字的水晶戒指戴到她的手指上,“蒋棠珍”由此成了“蒋碧薇”。

在日本,在欧洲,蒋碧薇和徐悲鸿度过了一段同甘共苦的日子,徐悲鸿作于法国的油画《吹箫》中吹箫的女子不知倾倒了多少人,而这女子的原型就是蒋碧薇。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徐悲鸿在美术界建立起了他的赫赫声名。

1921年,留学欧洲的徐悲鸿夫妇在中国驻德国公使馆的一次酒会上结识了英俊潇洒的青年画家张道藩。张道藩1918年底西渡英国,考取了著名的伦敦大学院美术部,成为该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此次来德国旅行,听说徐悲鸿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来拜访这位艺术上的同道。谁知这次会面给他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徐悲鸿的爱妻蒋碧薇,那修长的身材、白皙得近乎透明的皮肤、长可及地的一头秀发、亭亭玉立的风姿,蒋碧薇的一切都令他销魂。

回国后,因受聘为中央大学教授,徐悲鸿于1928年举家由上海迁到南京,住进了中央大学宿舍,住所相当拥挤。后来,由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出资并发起捐款为徐悲鸿买了宅基地,建造了公馆。1932年12月,徐悲鸿一家从拥挤的中大宿舍搬进了位于博厚岗的新公馆。

生活安定之后,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渐渐显露出来了,双方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徐悲鸿生活非常简朴,基本上是棉衫外加长衫,皮鞋实在不能再穿了,就到旧货摊上去买,而对艺术却是爱至无以复加的地步,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而蒋碧薇的穿着却超过了讲究的层次,喜欢请客,一请就是很多桌,她是把沙龙夫人的一套搬到家中来了。

1926年2月,蒋碧薇收到张道藩从意大利寄来的一封长信。孤独中,张道藩给过她几倍于丈夫的温存。她对此迷茫过、感怀过,也犹豫过。但她还是下决心关闭了对张道藩感情的闸门,劝张道藩忘了她。张道藩在极度失望中与一位名叫素珊的法国姑娘结了婚。

张道藩结婚以后,由于东西方习俗的不同,夫妻感情不融洽,始终忘不了对蒋碧薇的恋情。

“7·7事变”以后,徐悲鸿积极为抗战四处奔走呼号。为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蒋碧薇应邀搬到有地下室的张道藩家中。此时,素珊携女儿去庐山避暑。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蒋碧薇终于投入了张道藩的怀抱。蒋碧薇移情国民党要员张道藩后曾劝徐悲鸿为蒋介石画像,徐悲鸿就是不肯。不但如此,徐悲鸿还到处奔走,把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的田汉营救出狱,安排住在自己的公馆中。后来徐悲鸿离家出走,在广西等地游览、创作,并且组织义卖,为抗战筹集资金。他还在《广西日报》上撰文骂蒋介石。蒋碧薇在张道藩的影响下,希望徐悲鸿改变反蒋的态度,并亲赴桂林说服徐悲鸿。遭拒绝后,两人又大吵一场,不欢而散。抗战期间,徐悲鸿多次努力与蒋碧薇和好,甚至泪流满面地乞求,但因为蒋碧薇正与张道藩爱得如火如荼,对徐悲鸿有的只是嫌恶,和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后来二人终于在重庆协议离婚,作证律师是大名鼎鼎的沈钧儒。蒋碧薇从徐悲鸿那儿得到了一百万的赡养费和一百幅画。徐悲鸿后来还将油画《琴课》送给了蒋碧薇,此画亦作于法国,画的是蒋碧薇在巴黎练习小提琴的情景,是蒋碧薇特别喜欢的一幅画。

与孙多慈:折苗为薪爱难留

徐悲鸿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时,对女学生孙多慈的艺术才华颇为欣赏,师生感情甚笃。孙多慈是安徽寿县人,她并没有绝色的姿容,也不爱与人交往,是一个很普通的身材纤细的姑娘。她以绘画100分的成绩,考取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当时的女学生中,像她这样才华出众的并不多见。十分爱惜人才的徐悲鸿有时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与满意,说几句称赞和鼓励的话,蒋碧薇误认为徐悲鸿移情于孙,背叛了她的感情,自然是不能容忍,大吵大闹,弄得满城风雨。公馆落成时,孙多慈以学生身份送来枫苗百棵,以作为点缀新居庭院之用,本也无可厚非,用心也颇为不俗。蒋碧薇得知此事后,无法容忍,大发雷霆,竟令佣人折苗为薪。作为艺术家的徐悲鸿面对这种事,自然是痛心不已,遂将公馆称为“无枫堂”,称画室为“无枫堂画室”,并刻下“无枫堂”印章一枚作为纪念。这是艺术家徐悲鸿的纪念方式,也是他的反抗方式。

1938年,徐悲鸿又曾与孙多慈相聚,但因孙的父亲反对,二人无奈分手。孙后来经人撮合嫁给了当时的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徐、孙从此天各一方,偶尔有书信来往,再以后连音信也断了。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在北京英年早逝,时在台湾师大艺术系任教的孙多慈得知这一消息,悲痛万分,为恩师守了3年孝。

与廖静文:婚姻短暂爱长久

廖静文第一次见到徐悲鸿是在1942年。

一天,廖静文看报上登了一则广告,说重庆的中国美术学院招图书管理员便报了名。廖静文那时19岁,徐悲鸿已47岁了。

廖静文入选了,但她做梦也没想到会嫁给徐悲鸿。

入选后不久,廖静文就跟着徐悲鸿到了重庆。当时学院图书馆的书并不多,廖静文闲了就帮徐先生整理画案,也看他画画。多少次看他自己洗衣服甚至钉纽扣,便很替他悲伤,廖静文心里知道他妻子爱上了别人离开他了。有一段时间他们经常一起到嘉陵江边散步,天长日久,互相产生了依恋,感觉离不开对方了。

不久,正在重庆社会教育学院教书的蒋碧薇得知此事,便给廖静文的父亲与姐姐分别写了一封信,说她尚未与徐悲鸿离婚,说廖静文破坏了他们的家庭云云。很快廖静文便接到了家里的来信,父亲大发雷霆,说单就28岁的年龄差距也不可能同意他们的婚事,何况还有冒着破坏别人家庭的罪名。

在这么大的压力下,廖静文哭着给徐悲鸿写了封信一个人走了,在嘉陵江边等轮渡,并暗自伤心。这时一只大手拍在她的肩上。徐悲鸿往常是上完课中午才回住处,那天他心神不定,只上了两节课便回去了,发现廖静文写的字条便疯了似地追来。他说:“我与蒋碧薇没有任何干系了,她要什么我都满足她,只要能跟你在一起。”

不久,廖静文还是到金陵女子大学化学系读书去了。徐悲鸿说,我可以等4年,如果4年后你爱上了别人我也毫无怨言。廖静文去金陵女大读书后,还时常惦念徐悲鸿病痛的身体,时常回忆起她与徐悲鸿相处的日子。她不顾家人、同学、朋友的劝阻毅然与徐悲鸿结了婚,她决心在今后的日子里照顾他、陪伴他、支持他。

他们在贵阳正式举行了订婚礼,按照当时的习惯,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启事:徐悲鸿廖静文在筑订婚,敬告亲友。

不久,徐悲鸿和廖静文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了婚礼,由郭沫若先生和沈钧儒先生证婚。他们的新家异常简陋,没有为结婚购置一件用品,全部家具依旧是那张未曾油漆过的木床、一张未曾油漆的写字台和一个木柜、两把藤椅和一张帆布躺椅,他们依旧和大家一样吃着粗糙的伙食,依旧点煤油灯……但他们却感到无限愉快和幸福。悲鸿不止一次地对廖静文说:“我真正找到了我所爱的人!除了你,没有人能对我有这样真诚、坚定、纯洁、无私的爱情,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呢?芽我欠着你的情分,我要把我最珍爱的东西都送给你。”悲鸿决定,把他十分珍爱的一些比较满意的作品,全部送给廖静文,写上她的名字。后来我们看到徐悲鸿在许多画上题写了“静文爱妻保存”的字迹。

廖静文和徐悲鸿从认识到永别只有10年多一点的时间,结婚只有7年。最令廖静文难忘的是徐悲鸿病重之时曾对她说的那句话:“一个人死后,若有魂魄的话,我会回来看你的!”

1953年9月,中秋节前夕,徐悲鸿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廖静文在家正准备做过节的菜,突然得到徐悲鸿患病的通知后,便匆匆赶到医院。

弥留之际,徐悲鸿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在他的衣兜里只装有3块糖和一块随身携带的怀表。廖静文知道这一定是徐悲鸿在宴会上没有吃,留下来准备回家时带给她和两个孩子的。

徐悲鸿去世时廖静文只有30岁。廖静文决心不再结婚,这一辈子只爱徐悲鸿一个人。谁知有一个人却偏偏进入了她的生活。事实证明,他们是不相容的,因为她的工作、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围绕徐悲鸿而存在的,包括家里的摆设,孩子们与她交谈的内容,他永远感觉到自己是个外人。这个家的男主人其实还是徐悲鸿,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她说她这一辈子,为徐悲鸿而活才踏实,至死也不会遗忘他。

猜你喜欢
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盖着邮章的假邮票
《墨猪图》
徐悲鸿:走投无路,幸有“黄扶”
徐悲鸿笑对侮辱
徐悲鸿谦卑
宽宏成就徐悲鸿
徐悲鸿的底线
不能送人
徐悲鸿赠“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