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洁玲
虽说数字化具象易操作,但并不是所有的事项都可以数字化,比如 “爱”,你就不能把它量化为一天之内至少想起对方5至6次,一听电视里唱到“爱”这个字眼,心跳就加快10多下,双眼在80秒内闪出星点泪光。
不过,有些行业就有本事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抽象的东西统统量化。比如五星级酒店。他们要求待客殷勤。怎么个殷勤法?其中一点,就是在贵宾进入酒店大堂至酒店房间这段距离里,你要称呼他的姓氏3次。入门那一瞬间,行李生可能还不知他姓甚名谁,便要依行李箱上的标签,快速認出姓氏。错过了这次机会,还可以在登记的时候确认一次。之后,剩下的里程,就是过道、电梯、房间,在这么一段距离里,你得不失时机又不显唐突地称呼他3次。
还有,自我介绍的时候,用3至4句话,少了人家听不清,没反应,多了就累赘,累得人家记后忘前。握手的时间是1至3秒,握短了,流于应付,握长了,就显得滥情。对女性尤其不能超时握手,握到10秒未放,就有点流氓了。与客人交接物品的时候,要用双手,即便那物品轻如鸿毛,也得双手,并且正面接送物品,交接的时候,还要目视物品1至3秒。如果那物品正巧是张名片,那么目视的时间要增加至3到5秒,同时,还要低声读出对方的姓名和职务,以示尊重。
人与人的距离,也有个量化指标。亲密的距离是,两个人之间相距一个成年人的手的前臂的长度。这种亲密距离,在工作时间内,是万万使不得的。在私人场合,比方说,万一你到别人的房间去,与人交谈,那么两个人的合理距离,应该是1米,远了就显得生硬造作,近了又招人讨厌,以为你有越轨图谋。在公众场合,宾主要保持社交距离,即是1.5至2米来进行交谈,远了听不清说话,近了会疏远了旁人,并招致误会。
量化为的是好操作兼易上手。然而世事无绝对,有种量化的礼仪,就不好操作,它叫“三米六齿”。字面看是“三种粗粮要用六只牙齿去嚼”。其实,它指的是在距离客人3米远的时候,就要展露出微笑。笑的时候,嘴巴要张弛有度,咧得太大,会失雅而致失礼;太小,人家看不见,阻碍了一番心意。于是定下露出6只牙齿的标准。
我们一家数口依着“三米六齿”之标准,在卫生间的大镜里操练微笑,结果发现:除非不笑,一笑至少跑出8齿,甚至于下牙以至上牙床。不容易呀!
自此,我很关注别人的微笑。这天,晚报上出现了巩俐的照片,很美,那嘴巴微张,啊,不多不少,正好露出6齿,并且都是上牙,真是一个礼仪楷模。但是,再看两眼,就发现有那么一点瑕疵,那也能叫笑吗?眼睛和嘴巴各怀心事,仿佛远离人间,难以捉摸。细细掂量,那实在是一种非典型笑容,起码是“疑似”笑容。
怪不得那么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