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喜欢循环往复。20世纪以来,被打开大门的中国,西方文化有意无意地潜移默化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人们所知甚少的是,“中国风格”在17、18世纪风靡欧洲,从艺术到日常生活,从宫廷到市井民间,中国的烙印处处可见。西方世界的人们以拥有中国物品为时尚与荣耀,视中国文化为高雅和先进的象征。
在《欧洲大地的中国风》一书中主要探讨的是西方艺术史上出现的“中国风格”这一个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研究这些“中国风格”的作品和文化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一个秘密。但从更深的层次来讲,作者力图透过《欧洲大地的中国风》,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中西文化交流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了解某种文化现象出现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必须了解产生这种文化所根植的土壤。任何文化现象的起源和发展,都有着它深刻的历史根源,而分析这些文化现象出现和存在的历史环境,对于当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以史为鉴。这就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之一。《欧洲大地的中国风》一书从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发,通过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扎根和融合,思考现代社会中,人们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与误解,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要宽容地对待文化差异这一观点。
《欧洲大地的中国风》一书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不像大多数的文化类书籍,倾向于探讨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它反其道而行之,追寻中国文化在欧洲大陆的足迹。起意独特,让人耳目一新。在国外作家探讨中国文化在西方的影响的作品中,《欧洲大地的中国风》的作者是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以一份中国人的情怀,一种中国人的文化内涵来理解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相较之下,不能不说本文有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刘海翔先生是90年代初留学美国的学生,他在研究西方艺术史的同时,亲临其境感受到中国文化在欧洲大陆上留下的痕迹,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让他觉得欣喜的。同时,历史留下的那些生动可见的文化的模板,更加引起作者对中西文化交流的理性思考。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本身,也是让作者深深着迷的东西。
西方文化的潜移默化,使许多人忽略了本国文化的价值,从而全盘否定,失去了自己本来的立场。《欧洲大地的中国风》一书的意义是非凡的。它从一个别致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文化的力量,探讨“中国风格”,这是对于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所作的一种努力。这是本书的另一个目的,同时也是另一个价值所在。
(梁果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