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骋华等
毕业也不工作
——NEET族的N个理由
唐骋华
朱德庸说的吧:“工作是违反人性的事。”问题在于,工作常常不需要理由,不工作才需要理由。就像再难的谜也会有人猜,再难的理由也有人能找出来,比如NEET族。NEET族,特指毕业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那么,他们的理由呢?
理由一:不工作也有钱。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好,毕业后感觉工作费事,而老爸老妈的年薪完全支付得起他的小资生活,足够轰轰烈烈享受青春。工作为了挣钱,挣钱为了生存,既然父母钱赚不完,还是继续伸手接人民币最方便。这类NEET族不妨称作“傍老派”——父母就是大款,傍大款就是傍老爸老妈,自然衣食无忧。部分人认为“傍老派”是纨绔子弟,可人家振振有词。一直吃住靠父母的确招惹闲话,但我们没偷盗没抢劫没贪污,是合法所得:傍老也不等于仅仅消耗宝贵资源,文艺很大程度上就是吃饱饭没事干的人捣鼓出来的,有我们这些富得冒油的人,倘若潜心研究,捧回个诺贝尔奖也说不定;况且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找工作越来越困难,我们退出给别人机会,不好吗?
理由二:没钱也不工作。这听上去简直匪夷所思,但据媒体报道,上海某大学生家境平平,毕业后却躲进阁楼玩电脑,死活不肯找工作。这类NEET族可称作“啃老派”——父母为培育他们几乎精疲力竭,如今只剩下干巴巴的肉骨头供子女啃咬了。“啃老派”的心态很值得探讨。他们的父母虽不算富裕,但能维持其生;舌和学业。由于家境平平,老爸老妈满心希望鸡窝里能飞出金凤凰,对子女照顾有加,反而使他们满足于小天地,沦为井底之蛙。变成金凤凰是极大的诱惑,但得付出努力和汗水。目标太高,有些人干脆自暴自弃。多数“啃老族”怀抱类似的心态:与其吃苦耐劳做凤凰,不如安安稳稳当草鸡。反正自己的要求不高,喂几把米,得过且过就行。
理由三:心理还没毕业。有的人总认为自己幼稚,就算读出博士,“心理断乳期”都没到;有的对社会抱着莫名恐惧,害十白花花世界使自己迷失方向:有的怀恋校园生活的单纯浪漫,想像《铁皮鼓》里的奥斯卡那样拒绝长大,最好永远能过儿童节。这类NEET族可称作“树袋熊派”——从小生活在童话王国,生性幼稚憨态可掬,活像可爱的树袋熊。亲友们还不断给予心理暗示,某些家长就解释,孩子还小,很多东西不懂,需要父母谆谆教导,等他们成熟了,能自己养自己了,再放手也不迟。于是在父母的娇宠下,“树袋熊族”心安理得地趴在树干上饭来张口,充其量偶尔下树,在浴缸里学习学习游泳。
理由四:找工作受挫。这在NEET族里占据很大比例,记者曾采访某NEET族,她介绍,不想再找工作是由于受到的打击太大。刚毕业进入某家公司,整天只要她端茶倒水、擦桌子拿文件。辞职后又做了几份工作,都不满意,只好呆在家中。这类NEET族可称作“冬眠派”——面对就业市场的寒冬腊月,找不到工作或好工作,咱争不起还躲不起吗,干脆“家里蹲”算了。“冬眠派”的家境一般来说不算好,学业也平平。这一方面导致他们自信心不强,遇到挫折就想打退堂鼓;一方面也导致有好高骛远的倾向,一旦受挫就彻底歇菜。既然冬眠,又怎能深入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在所有NEET族中,“冬眠派”是最没理由的。所谓就业恐惧症,不就是怕找不到好的没面子吗,但是,你爱面子还是爱工作呢?
理由五:不知道什么叫工作。这是NEET族中最绝的派系,“树袋熊派”虽然天真可爱,总算对工作有模糊概念,这些人却压根不具备工作的概念,只能称作“黄鱼派”。众所周知,黄鱼的脑袋很笨,黄鱼也从来没有什么概念。“黄鱼派”也如此。他们的生活可能太过简单,以至于无法明白工作具体指什么;也可能太过复杂,以至于搞不懂工作要干些什么。总之,“黄鱼派”纵使大学毕业,也照旧对工作一派迷惘。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从而不了解社会,缺乏明确定位,闹不清自己何云何从。
理由六:先要享受生活。与前几种NEET族不同,这类毕业生有较为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求学期间已存了一大笔资金,而且学业骄人,是学校的高材生,不怕将来找不到好工作。这类NCET族可称作“清光派”——他们早规划好了,辛辛苦苦读出文凭后,理应轻松痛快地大玩特玩。或出门做长途旅行,或穿梭于城市的各个繁茂场所,不妨把积攒下来的钱财花个清爽干净,自身实力摆在那儿,干金散尽还复来。别以为“清光派”仅仅在挥霍过去的存款,其实他们的细密心思片刻未曾停止。他们善于投资,巧于安排,即便玩乐中也能寻找到黄金时机。“清光派”生活得井井有条,又潇洒自如,他们只是NEET族的临时信徒,瞅准机会便一鸣惊人。
或许正如一位哲人说的: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美好的春天,这是混乱的夏天:我们都正直奔天堂,我们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不管出于什么心态,我们能说的只有一句话:要好好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