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哥莉 谢 昂
广东台山市白沙镇飞鹅村是马姓的聚居地,历史上许多人家到加拿大谋生。其中,马氏兄弟———马邦基和马绍基曾担任过著名的“驼峰航线”的飞行员,他们的故事在加拿大广为流传,在故乡倒是鲜为人知。当年,马邦基回故乡救出妹妹的过程,堪称一段传奇。
1942年5月,日军攻陷缅甸和中国云南怒江以西地区,切断了中国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滇缅路。中美合作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了一条国际空运航线:从印度飞越中缅印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到昆明、重庆、成都等地,这就是世界航空史上的壮举,著名的“驼峰航线”。担负空运任务的有中美合营的“中国航空公司”和美军空运队。“中航”大部分机师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其中许多是华裔,有两位机师是祖籍台山的两兄弟———马邦基上尉和马绍基上尉。他们因在二战中的功勋,得到崇高的荣誉———亚洲太平洋军功章、美国军功章、二战胜利奖章、驼峰胜利奖章;马邦基是第一批“中航”飞行员,参与印度阿萨姆和中国之间的空运并且立功,1995年又获得美国空军颁授的高级荣誉飞行十字勋章和佩戴总统军团绶带。
马氏兄弟的父亲马本坤,1890年离开出生地飞鹅村,乘船去加拿大淘金。在加拿大西岸的罗伯特王子市定居,开了一间杂货店,有11个儿女要养活。1935年,马本坤逝世,马妻带齐儿女,乘船回台山安葬丈夫。
马邦基在1936年回到加拿大,1938年进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航空学院学习并取得飞行员资格。马绍基也在一年后回到加拿大,在同一间学院取得飞行员执照。
1942年,马邦基回到中国在“中航”做飞行员,驾驶运输机飞行“驼峰”航线。马邦基很快获得“中航”最优秀飞行员的荣誉。他驾驶非武装DC-3或C-46 运输机,从印度运载军火、汽油或者钞票到中国,一次次避过日本快速的零式战斗机的攻击。这是一条危险的航线,在8个月里,他飞越“驼峰”420次。
马邦基挂念困在故乡的母亲和妹妹。1944年2月,他决定回乡寻找她们。这年,他24岁。他先坐飞机从广西桂林到柳州,然后坐火车、坐船到广东江门。他花钱请了两个人带路去飞鹅村。一路上很危险,有一次,要躺在棺材里,才混过日军的岗哨。
开始,他听不懂那两个向导的土话,后来慢慢地听懂了一点。有一天,他听到他们密谋劫杀他,便谎称自己随身藏了一支枪。那两个向导才不敢再起坏心。
历尽艰难,马邦基终于回到飞鹅村,给了母亲和妹妹一个天大的惊喜。当时村人的生活都陷入困境,甚至要吃树皮,还要时刻担心日本人的侵袭。马母的身体非常虚弱,他只能带12岁的妹妹飞红走。
回程比返乡更危险。为了避过日本人,不得不由当地农民带领走夜路,甚至曾经在妓院匿藏,好不容易才到了江门。他们从江门乘船去梧州时,船遭到日本零式飞机的扫射而搁浅。这时,马邦基发现妹妹不见了,不由得心头一凉!当船工把船推离沙滩准备再度起航的时候,他看见妹妹从岸边悬崖的山洞里跑出来……
到了柳州,乘火车去桂林。机车太老了,他和妹妹常常要和旅客们一起推车。到达桂林时,这个城市正受到日军的猛烈进攻。马邦基和妹妹终于搭上“中航”的飞机去重庆,飞机起飞后不久,桂林沦陷。
1944年4月,邦基的弟弟绍基也到了中国,在“中航”任飞行员。他在“驼峰”航线作了337次回飞行,也经历过许多危险。有一次,机翼结了厚冰,他们被迫把货物抛落喜马拉雅山上,货物中包括8.65亿元中国钞票,那是美国给中国政府的贷款。后来有人问他:有没有想过把一些钱塞到自己的口袋里?他说,人死了,钱完全没有价值。如果飞机坠毁而他们幸存在喜马拉雅山,那些钞票也许可以生火取暖。
马邦基于今年5月6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逝世,享年85岁。加拿大的《环球邮报》和《蒙特利尔报》发表长篇文章报道他的事迹。83岁的马绍基住在爱蒙顿,《飞机月刊》今年7月号有长文报道他。这些年来,当地许多报刊发表过不少关于他们的文章,马氏兄弟成了社区的知名人士。他们的妹妹飞红,住在温哥华,至今清楚地记得哥哥当年是怎样搭救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