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外有词情更切 曲中生曲意弥新

2005-04-29 10:33:13程家玉
东坡赤壁诗词 2005年1期
关键词:深林新茶布谷

程家玉

“寂寂深林野草花,淡烟流水两三家。白头翁媪植桑麻。布谷啼春云外绿,羸牛卧影日边斜。隔墙闻唤煮新茶。”

熊文祥先生这首《浣溪沙》,按照前人的习惯只冠词牌,没有注明小标题。但一经把玩,一幅生意盎然的农村暮春的图景,便跃入读者的眼帘,仿佛闻到了泥土的芬馨,耳目为之一新。

此词的最大特点,不是以绮丽的辞句取胜,而是用新颖的题材,巧妙的构思和白描的手法,编织出幽静清新的意境和完美的结构,而赢得人们的喜爱。

这首小令的艺术结构,可分为四个层次,开头两句是第一个层次。作者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将春天的田野风光娓娓道来:穿过那寂寂的深林,呼吸着野草闲花的芬芳气息,来到了“淡烟流水两三家”的农舍,其中“寂寂”以显其“静”,“深林”以显其“幽”,“野草花”以显其“闲”,七字相连,则更显得幽静清闲之至。下句“两三家”表明村落的“稀疏”,再冠以“淡烟流水”,则更见农村生活的闲适恬淡。已将自己置身其中,一洗向日胸中积郁的尘嚣之气,“世外桃源”之感油然而生。

可是作者还不满足这种表面静态的描写,而歇拍处进一步从人物活动上着笔,使得“白头翁媪植桑麻”的热闹场面应景而生,呼之即出,毫无矫揉造作之态。这是第二个层次。字里行间故意留下一连串的暗示:从植桑麻的活路来看,表明春光将了;从白头翁媪参与劳动来看,体现了副业生产的繁忙。不言而喻,此时此景,青壮年更是全力以赴了。这种从点概面的表现手法,与范大成《田家》诗下联“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有异曲同工之妙,空灵中更具神韵。

整个上片,一层深一层,一笔紧一笔,将许多要说的情语和景语,几笔包孕无余。

那么下片如何起笔呢?按照张炎所说:“过片要承上启下,不断曲意”(《词源》),同时按律本词的过片一联还要对仗。在这两大难点面前,作者别出心裁,却从正面荡开一笔,摄取了与春耕最有关联的景物——“布谷”与“羸牛”活动的两个镜头,从侧面落墨,轻而易举地将上片的意境就承接过来了。上句的“布谷啼春”与对句的“羸牛卧影”,一“动”一“静”,一“张”一“驰”,虚实映衬,诗意盎然。它从侧面告诉读者:时届暮春,繁忙的农事在转轨。其中嵌入“啼”、“卧”两个词眼,形象就更为飘逸动人。上句尾,不直接说“田野绿”,而代以“云外绿”三字,且从“啼”字得来,真是想入非非,空灵别致。特别是一个“绿”字,将田野农作物欣欣向荣的景象,描绘得绰约多姿,令人神往。再从下句来看,“羸牛卧影日边斜”,表明春耕已接近尾声,疲倦瘦弱的耕牛得以在斜阳下倦卧了。全联没有从农夫上正面着笔一字,但字字与上片相承相应,而且意境更加深化,这是“曲笔”的妙用。

再从这联的对仗来看,无论从字面词意、平仄韵律哪一方面推敲,都是很工稳的,而且虚实相对,韵味悠悠,引人入胜。这一联是第三个层次。

“隔墙闻唤煮新茶”,这是最后的一个层次。也是作者更为用心构思之处。“隔墙闻唤”,点明村里的邻人也回家了;“煮新茶”,说明农家新春的副产品——新茶已上市了。在这一“闻”一“唤”的呼应中,将全村人共享自己劳动出的新产品的愉快心态,和相互关注的亲昵之情,一一见诸辞色。并将全文笼罩在春耕紧张劳动后的欢欣鼓舞气氛之中,生机勃勃。不愧是点睛之笔。

总的来说,这首小令的艺术构思是相当成功的。它紧紧围绕着农村春耕活动这个主题,展开谋篇布局。结构严谨,不蔓不枝。运笔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声色俱备。既有平面的描写,又有远近高低的立体描写。其表现的手法,变幻多姿,惹人喜爱。

从风格上来讲,有三大特色:一是语言朴质清新,淡中见雅。二是情真景实。“真”是词骨(况周颐《蕙风词话》)。刘勰说得更为剀切详明:“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风骨不飞,则振采夫鲜,负声无力(《风骨》篇)。”三是善藏“曲意”,“义主文外……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见《文心雕龙·隐秀》)。”由于善于婉约陈辞,含而不露,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使人感到“词外有词”、“曲中生曲”,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所以,我以陈廷焯语(见《白雨斋词话》)来评价本词,或者不会太离谱吧!

猜你喜欢
深林新茶布谷
Helping elephants to the deep forest 妙手助力“象”往深林
布谷鸟
妙手助力“象”往深林
成都市金牛区:试看“金牛”育“金花” 且将“新火”试新茶
布谷,布谷(外一首)
《深林》
广告大观(2020年2期)2020-06-11 00:43:54
清明图
我们在一起,时间煮雨沏新茶(一)
巧辨新茶
欢迎来到布谷镇
娃娃画报(2015年1期)2015-04-02 0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