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琴
小的时候,父亲如同陌生人,在我的记忆里总是那么冷漠。他从来没有抱过我也没有打过我,很难得会和我说上一句话。于是我常常对父亲匆匆回家又匆匆离家的情景发呆。
渐渐地我长大了,可是父亲依然不多话。我也已经习惯了父亲的冷漠。
他从来就很少关心我的事,所以我很早就学会自己拿主意,自己作决定,自己处理事。谁都不会想到每次考试的家长签字,都是我自己签的。女同学们常常羡慕父亲对我的宽容,说他很民主,其实只有我自己明白怎么一回事。我倒是想让他管,但父亲却不会管。不过每次的家长会倒是从没耽误过。至于这个我也没多想,我的心里只有他的冷漠。
有一次,我们全家人上街购年货,我看上了一件衣服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母亲在一边絮絮叨叨,父亲则待在一旁不作声,连眼睛都没看一下。我问他:“爸爸,你说这件衣服怎么样?”父亲有些不耐烦地说:“随便!”一气之下,我立刻扭头就跑,剩下的只有母亲莫名其妙的表情。
随着我的成长,周围的人说我越来越像父亲,我不知道他们是指容貌上的像还是指性格上的像,但是我始终否认着这一点。有人说,和父亲像的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我想,我和他肯定是敌人。
从小到大,我一直对父亲的冷漠不满。有时候我会因为一句话和父亲闹别扭,有时候会两三天不说话,不叫他一声“爸”。母亲对我的任性毫无办法,但我那么做了,或许这是对父亲冷漠的报复。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去南通春游,我想我是一定要去的。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轻描淡写地提了一下,母亲温和地说:“你要去就去吧。要交多少钱,我去给你拿。”母亲的话使我有些激动,然而一向沉默的父亲这时却说:“不要去了,南通你又不是没去过,狼山你也不是没爬过,有什么好去的!”我一怒,便反驳道:“这次是跟老师同学一起去,感觉根本就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反正我不允许你去。”爸爸十分冷漠地说。我气极了,但又故意装做心平气和地样子说:“爸爸,我不和你讲,我和你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妈妈,待会儿你把钱直接交给我好了。”然后看也不看一眼,继续吃饭。爸爸显然对我刚才的态度十分气恼。“啪”的一声,父亲拍着桌子吼道:“在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父亲,我不准你去,你就别去!”“为什么,为什么你叫我别去,我就不去?现在管我了,从小到大你什么时候管过我?我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我一定要去!”“你敢,你试试看!”父亲再一次吼道。我泪流满面,丢下碗筷飞快地冲上楼去,耳朵里还隐约听见母亲和父亲吵架的声音……
春游那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走下楼去看见桌子上放着一袋零食和70元钱。洗刷完毕,就拿着钱和东西走了。
晚上回来之后,母亲告诉我钱和物都是父亲准备的。我听后忽然觉得特别难受,一种莫名的难受。我想那天吵架时我说的话肯定刺伤了父亲。
这件事之后,我总是内疚着,我越来越发现父亲原来是爱我的。虽然有时候有些固执,但是我却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冷漠”的父爱。
〔编辑点评〕
《“冷漠”的父爱》一文,写出了作者对父亲认识从肤浅到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真实可信,符合情理。一旦对父爱的印象从“冷漠”中解放出来,说明作者观察事物的水平、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其实,在一个家庭里,父母都是关爱孩子的,对儿女的情感是真诚的,还有什么比父母的爱更能让儿女激动的呢?可以说,亲情是美丽动人的,是写不完的人生题目。当作者“走下楼去看见桌子上放着一袋零食和70元钱”的时候,对父爱的敬重之心,油然而生。